Re: [疑問] 為何歐洲列強只有英國保有皇室?

看板historia作者 (夏亞 阿茲納布 )時間7年前 (2016/12/03 22:19), 7年前編輯推噓11(11027)
留言38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歐洲五強國家最後一次廢除皇室的理由 俄國:一戰時,布魯什維克革命。本意就在取消君主制。 法國:普法戰爭波拿巴家族最後太糗了,讓共和派沒有理由再去復辟 德國:一戰後期的自由共和派逼宮,目標跟俄國一樣消滅君主統治 所以威廉必須放棄普魯士王位 奧國:一戰戰敗後的共和派逼宮,分裂出來的匈牙利一度有復辟成君主國, 但是因為找不到合適的王室而作罷(不希望由前奧地利王室擔任) 英國:宗教問題,滿地新教徒國王突然來個天主教國教是找死不成 所以後來英國國會才會偷偷迎來歐陸新教徒的英雄奧蘭治親王 來確保英國的宗教不會轉向天主教 (這其實是第二次歐陸軍隊登陸英格蘭取得政權) 整個事件的重點還是在宗教而不是統治問題 簡單來說可以歸納幾個原因 1. 在近代至今重要大型國際戰爭中英國都是最後的勝利者之一 相較於戰敗國來說,皇室反而因此更穩固了政治地位 其他四國王室基本上最後一根稻草都是來自於國際戰爭的重大失敗 2. 清教徒革命比起其他國家的反王室革命,更多的因素在於他的重點在於宗教 而不是對政治權力的爭取,當然光榮革命最後也是有牽扯到政治權力的重分配 但那不是最關鍵的因素 3. 為什麼英國不會發生如其他大國以政治為目的的反王室革命 除了第一項所說沒有重大戰敗之外 英國的社會結構很早就失去了大量的傳統封建地主貴族, 取而代之的是資產階級而產生的政治菁英與僅存的貴族地主結合 進而在圈地運動中的農民革命,農民反對的是資產階級圈地而不是王室 無法產生如其他國家資產階級與農民一起反抗王室的力量 ※ 引述《Submariner (潛水者)》之銘言: : 如題 : 歐洲列強一堆稱帝 法國 德國 俄國等 : 但現在都已經改共和政體了 : 也就是說走向共和才是趨勢 : 但英國就沒有 還保留英國皇室 : 有沒有民主的先驅 走在思想前端的英國 : 為何不廢除皇室? : 是什麼原因讓英國保有皇室? : PS:列強指的現今強大的歐洲國家 -- 祇園精舎の鐘の声 諸行無常の響有り 祇園精舍的鐘聲 有諸行無常的聲響 沙羅双樹の花の色 盛者必衰の理をあらはす 沙羅雙樹的花色 顯盛者必衰的道理 奢れる者も久しからず 唯春の夜の夢の如し 驕者不久長 只如春夜一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8.185.23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80774749.A.C61.html

12/03 22:50, , 1F
補充法國:當時保皇派有三個人選:波旁直系派,波旁旁系
12/03 22:50, 1F

12/03 22:50, , 2F
奧爾良派,以及拿破崙派,三方僵持不下而共和是當時法國
12/03 22:50, 2F

12/03 22:51, , 3F
社會的最大公約數
12/03 22:51, 3F

12/03 22:51, , 4F
不然當時共和派並非主流輿論意見
12/03 22:51, 4F

12/03 23:12, , 5F
我記得有版友說過德國是因為一戰戰敗被不允許王室制度
12/03 23:12, 5F

12/03 23:13, , 6F
不然國內輿論是傾向保留德皇的
12/03 23:13, 6F

12/03 23:48, , 7F
推上面兩位版友 說得很正確 確實是如此
12/03 23:48, 7F
逼退威廉的是社民黨 然後德國才投降 凡約為了起訴以遜位的威廉,因此要求德國廢除帝位改立共和國 但是同盟國的英國、荷蘭都不願引渡威廉

12/04 00:30, , 8F
威廉之所以烙跑到荷蘭,是害怕被當成戰犯處置,退位是雙
12/04 00:30, 8F

12/04 00:30, , 9F
方政治交易的結果,威廉退位讓社民黨來擦屁股,同時也要
12/04 00:30, 9F

12/04 00:30, , 10F
求軍方要支持社民黨避免共產黨奪權
12/04 00:30, 10F

12/04 01:10, , 11F
威廉二世之所以退位,當然內外原因都有,但因為戰爭時期
12/04 01:10, 11F

12/04 01:11, , 12F
真正關鍵還是英國的態度 英國假如力保德國維持帝制
12/04 01:11, 12F

12/04 01:11, , 13F
但由溫和派掌權,是唯一可以避免極端派崛起的方法
12/04 01:11, 13F

12/04 01:12, , 14F
威廉二世可能最終還是要傳位給皇儲,但至少能保有君主制
12/04 01:12, 14F

12/04 01:16, , 15F
英國沒辦法力保,因為不只法國,連美國也不支持德國繼續
12/04 01:16, 15F

12/04 01:16, , 16F
擁有皇帝
12/04 01:16, 16F
我看不含傳說的普魯士提到,凡約是要廢除皇帝沒錯 但是各邦國的國王一個不留是國內共和派的意見 威廉二世可以不是德國皇帝,但他連普魯士國王的稱號也被剝奪了 美國不支持可以理解,威爾遜的認知就是秘密外交把戰爭搞得這麼大 而秘密外交的源頭就是歐陸流傳已久的皇室(宮廷)外交 禁止秘密外交也是十四點原則中第一項 ※ 編輯: Nakata0911 (111.248.185.236), 12/04/2016 01:33:27

12/04 02:26, , 17F
威廉皇位被拔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霍亨索倫也同時擁有普魯
12/04 02:26, 17F

12/04 02:26, , 18F
士的王位,普魯士就是德國軍國主義的核心,美國不只要消
12/04 02:26, 18F

12/04 02:27, , 19F
滅秘密外交,美國還想消滅德國軍國主義
12/04 02:27, 19F

12/04 02:29, , 20F
至於各邦國的王室為何也不留,主因是害怕多頭馬車導致德
12/04 02:29, 20F

12/04 02:30, , 21F
國分裂
12/04 02:30, 21F

12/04 10:20, , 22F
其實把德國肢解有什麼不好? 法國不是擔心德國太強嗎?
12/04 10:20, 22F

12/04 10:21, , 23F
把德國拆散恢復各邦統治,例如巴伐利亞獨立,有何不可?
12/04 10:21, 23F

12/04 10:21, , 24F
正好符合法國希望削弱德國的要求
12/04 10:21, 24F

12/04 11:57, , 25F
法國想 其他國家不一定呀 放個可能牽制法國的國家在
12/04 11:57, 25F

12/04 11:57, , 26F
旁邊也好 或許對某些國家來說法國太強也不好
12/04 11:57, 26F

12/04 12:46, , 27F
想想當年英國還想保住奧匈 以及二戰末還想連德抗蘇就
12/04 12:46, 27F

12/04 12:46, , 28F
明白了 德國太強是問題 但太弱西歐就得直接面對蘇俄
12/04 12:46, 28F

12/04 18:06, , 29F
波蘭:德國還在共產革命時 不知是誰擋下托洛斯基的吼
12/04 18:06, 29F

12/04 18:08, , 30F
另外 英國內戰雖然宗教衝突佔很大部分 但最根本原因還是
12/04 18:08, 30F

12/04 18:10, , 31F
國會懼於理查想推行集權 公禱書只是其中的一個手段
12/04 18:10, 31F

12/04 18:11, , 32F
(雖然內戰結束後 y英國迎來了史上最專制的"國王")
12/04 18:11, 32F

12/04 20:19, , 33F
當年英美希望人口5200萬的奧匈左可以和法國一起抑制德國
12/04 20:19, 33F

12/04 20:19, , 34F
,右可以抵擋蘇聯入侵西歐,結果直接解體,變成一坨沒用
12/04 20:19, 34F

12/04 20:19, , 35F
的東西,法國亡羊補牢搞出的小協約國最後也沒起到作用
12/04 20:19, 35F

12/04 20:25, , 36F
另外波蘇戰爭的時候,德國右派出了很多力支持波蘭,畢蘇
12/04 20:25, 36F

12/04 20:25, , 37F
斯基原本可就是在德國陸軍服役的
12/04 20:25, 37F

12/05 00:04, , 38F
奧匈在弗朗茲斐迪南死後就完了 失去聯邦化的推手
12/05 00:04, 38F
文章代碼(AID): #1OGjHTnX (historia)
文章代碼(AID): #1OGjHTnX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