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 有關中文發展的問題

看板historia作者 (快叫我小白兔)時間8年前 (2016/01/02 08:02), 8年前編輯推噓25(250248)
留言273則, 2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在中文各種方言中的歧異有時候是相當大的 曾經有聽過一個說法 北京話和閩南語之間的相似度小於英語和德語 在差異這麼大的情況下 各種方言卻沒有因地制宜自行造字以符合使用需要 (粵語除外) 導致有時候各方言難以用精確的文字記載而有書寫上的障礙 (近年來有人在推動臺語文字,但使用了中英交雜的模式讓我覺得相當不美觀) 想問的是 為什麼拉丁文在歐陸可以借用以發展為各種文字而中文在中國沒辦法? 從韓文、日文、粵語顯示 借用中文的造字原理創造另一種文字完全是可行的 縱使說大一統王朝在官方語言的使用上會統一 但並不是各朝代中央都有很強的控制力 且市井階級仍有方言文字使用上的需要 為什麼沒有像粵語一樣造字使用呢? 而為什麼獨獨粵語有這樣的情形呢? 補充: 秦始皇書同文代表秦以前文字是沒有統一的 為什麼秦以後文字就不會再分歧了呢? (手機排版請見諒) ----- Sent from JPTT on my Sony D253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8.195.18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51692957.A.434.html ※ 編輯: goodgodgd (101.8.195.186), 01/02/2016 08:14:55

01/02 08:37, , 1F
臺語一直都可以全漢字書寫啊,現在教育部又統一寫法
01/02 08:37, 1F

01/02 08:45, , 2F
在近代白話文運動前中國是文白雙軌 沒有用文章完整對應白
01/02 08:45, 2F

01/02 08:45, , 3F
民間人士不懂本字的時候,會用同音通假,真的找不到字
01/02 08:45, 3F

01/02 08:45, , 4F
話的概念 而相對歐洲中國在統一政權下 地方獨創文自的需
01/02 08:45, 4F

01/02 08:46, , 5F
求更是基本上不存在 粵語字生於香港更明顯表現了政治隔閡
01/02 08:46, 5F

01/02 08:47, , 6F
對文字的影響力
01/02 08:47, 6F

01/02 08:48, , 7F
近代以前文章是寫給別人讀的 也就是寫給語言可能不通的人
01/02 08:48, 7F

01/02 08:49, , 8F
讀的 從歐洲語言文自發展也可知創作「同鄉人」才懂的文字
01/02 08:49, 8F

01/02 08:49, , 9F
臺語也會自己造字,例如 上毛下火 ㄘㄨㄚ 帶領之意
01/02 08:49, 9F

01/02 08:50, , 10F
是民族意識覺醒的表徵 當大中國本身有民族意識時 沒有創
01/02 08:50, 10F

01/02 08:50, , 11F
地方文字的需求也沒有發展的動力
01/02 08:50, 11F

01/02 08:55, , 12F
所以根本原因就是中國沒有足夠長期的分裂造成民族意識覺
01/02 08:55, 12F

01/02 08:55, , 13F
醒到創作獨有文字且受廣泛接納使用的程度
01/02 08:55, 13F

01/02 08:58, , 14F
另外也該考慮中文字基本上是表意字而非表音字母 所以新文
01/02 08:58, 14F

01/02 08:59, , 15F
字的產生比西歐改變字母排列更困難 又中國有廣大不識字群
01/02 08:59, 15F

01/02 09:00, , 16F
眾而識字者與官僚階級密不可分 所以官僚階級在統一政權下
01/02 09:00, 16F

01/02 09:00, , 17F
也沒有創造新書寫語言的需求
01/02 09:00, 17F

01/02 09:03, , 18F
重點是象形文字跟拼音文字的差異
01/02 09:03, 18F

01/02 09:05, , 19F
以德語跟英語來講,Ich跟I,就是不可能寫成一個字
01/02 09:05, 19F

01/02 09:06, , 20F
但中文你寫個『我』,任何方言讀音都可以共用,沒有為每種
01/02 09:06, 20F

01/02 09:06, , 21F
方言造一個字的必要
01/02 09:06, 21F

01/02 09:12, , 22F
台語大概九成的字詞都有搭配的文字
01/02 09:12, 22F

01/02 09:13, , 23F
而剩下的一成,大部份都能用文讀音代替
01/02 09:13, 23F

01/02 09:15, , 24F
也就是,換一種講法,字音就符合了,例女人,台語可以講查
01/02 09:15, 24F

01/02 09:16, , 25F
某,但一定要字音相符的話,還是可以用文讀音唸女人
01/02 09:16, 25F

01/02 09:18, , 26F
其次,就是書寫方言的需求,清末以前,大概八成人是文盲
01/02 09:18, 26F

01/02 09:21, , 27F
識字的人,幾乎都會學官話,方言文學主要是用在戲曲,一般
01/02 09:21, 27F

01/02 09:22, , 28F
士人沒有書寫台語的需求
01/02 09:22, 28F

01/02 09:28, , 29F
最後,其實比起造字,其實粵語更多是借字,這個台語也有,
01/02 09:28, 29F

01/02 09:28, , 30F
只是看慣了你不覺得
01/02 09:28, 30F

01/02 09:34, , 31F
說到『我』字,其實客語的『亻+厓』是『我』的上古音
01/02 09:34, 31F

01/02 09:35, , 32F
遺留,但是因為和後代音韻差太多,還是新造了一個字
01/02 09:35, 32F

01/02 09:39, , 33F
"漢字是象形文字"這個觀點應該有點太舊了,比較科學的
01/02 09:39, 33F

01/02 09:42, , 34F
說法,他是意音文字,或是意音記號文字,音符是借音符
01/02 09:42, 34F

01/02 09:46, , 35F
粵語字有很大一部分是口部偏旁,把口拿掉,其實它就是
01/02 09:46, 35F

01/02 09:46, , 36F
同音通假的觀念。
01/02 09:46, 36F

01/02 10:05, , 37F
感覺南方系如閩系語 粵系才算真正自成一格(人種也有差
01/02 10:05, 37F

01/02 10:06, , 38F
別) 其他那些方言有到跟當今普通話整個系統差很多的地
01/02 10:06, 38F

01/02 10:06, , 39F
步嗎
01/02 10:06, 39F
還有 194 則推文
01/07 16:46, , 234F
真要說的話,西夏文、金文也是方塊字系統的東西
01/07 16:46, 234F

01/07 16:47, , 235F
我是很懷疑文字跟中國統一的關係性啦
01/07 16:47, 235F

01/07 23:13, , 236F
文字和統一的確有關係,但不是文字促進統一,反過來是
01/07 23:13, 236F

01/07 23:13, , 237F
號令天下促進文字的定型。中國早熟的中央集權讓書面語
01/07 23:13, 237F

01/07 23:13, , 238F
固定,漢字停止拼音化。小國寡民傾向好記好用的拼音文
01/07 23:13, 238F

01/07 23:13, , 239F
字。漢字優越論禁不起考證的,藏文就有刻意的異拼解決
01/07 23:13, 239F

01/07 23:13, , 240F
同音字問題,泰緬印度中東出現過多少古文明都是語文分
01/07 23:13, 240F

01/07 23:13, , 241F
離的大帝國,拼音不妨礙政令,也與帝國興衰無關
01/07 23:13, 241F

01/08 11:13, , 242F
台語可以用漢字表示啊 還很文雅 像「很多」就是「足濟」
01/08 11:13, 242F

01/08 11:13, , 243F
鍋具就是「鼎」
01/08 11:13, 243F

01/08 11:33, , 244F
"濟"是代用字,教育部有標明,語源可能是苗瑤語
01/08 11:33, 244F

01/08 11:37, , 245F
沒有剛好對應的漢字,只是借"人才濟濟"的"濟"當替代字
01/08 11:37, 245F

01/08 11:40, , 246F
不過也正好說明,漢字書寫漢語方言可以很自由地借字,
01/08 11:40, 246F

01/08 11:41, , 247F
不管是同音假借,還是借義訓讀,或是音義不全同,只是
01/08 11:41, 247F

01/08 11:42, , 248F
接近而已,都可以借用。造字的需求因而降低。
01/08 11:42, 248F

01/08 12:05, , 249F
在文語合一境界理想的角度看,中文在通用白話時代有危機.
01/08 12:05, 249F

01/08 12:06, , 250F
當時主張羅馬字替代中文之勢洶湧,而最終以簡體字為改革.
01/08 12:06, 250F

01/08 12:07, , 251F
暫時之間不會再有廢漢字運動了.只是中文字被普通話佔領,
01/08 12:07, 251F

01/08 12:08, , 252F
其他方言若要以其本音形其字,就難免碰撞.
01/08 12:08, 252F

01/08 12:09, , 253F
整個中國南方沿海漢語區都有這種障礙.
01/08 12:09, 253F

01/08 12:11, , 254F
若要造字也不能依一種而成標準.如各地客家話差異太大了,閩
01/08 12:11, 254F

01/08 12:11, , 255F
南話裡,也有問題的.
01/08 12:11, 255F

01/08 12:13, , 256F
我認為由語言專家出來商量,造一種漢語拼音字體,來解決問題.
01/08 12:13, 256F

01/08 12:13, , 257F
最起碼先解決唱歌歌詞,說故事,念現代詩等迫切問題.
01/08 12:13, 257F

01/08 12:14, , 258F
先把"音"弄好,再來做"義"的表達.
01/08 12:14, 258F

01/08 12:16, , 259F
說文字統一跟國家統一並沒強烈關係.但是跟文化思想的融合
01/08 12:16, 259F

01/08 12:17, , 260F
關係大了.滿清未入關前,漢語文已經在使用了,大臣裡有漢人.
01/08 12:17, 260F

01/08 12:18, , 261F
滿清文官也懂得四書五經的.
01/08 12:18, 261F

01/08 12:19, , 262F
而承大統之後,康熙皇帝本人成為提倡漢語文的推手.
01/08 12:19, 262F

01/08 12:20, , 263F
我們可以看到他迷戀作漢詩,誰看過他的滿文創作?
01/08 12:20, 263F

01/08 12:22, , 264F
他以一個異族身分,堅決地融入漢語文世界中.
01/08 12:22, 264F

01/08 12:24, , 265F
文字魅力是在它蘊藏的思想寶藏.
01/08 12:24, 265F

01/08 12:26, , 266F
最終皇族與八旗們把漢語當母語,再也回不去了.
01/08 12:26, 266F

01/08 12:29, , 267F
如新加坡建國後到今天英文勢力龐大,母語英語者日增,形勢像
01/08 12:29, 267F

01/08 12:30, , 268F
滿清入關後的北京城.
01/08 12:30, 268F

01/08 12:32, , 269F
菲律賓獨立後,英語地位也沒減弱,和塔加弄語地位接近.
01/08 12:32, 269F

01/08 12:33, , 270F
這些都是他們本土人自由意志選擇.也沒人強迫他.
01/08 12:33, 270F

01/08 12:35, , 271F
我認為現實考量力道強過民族意識的.
01/08 12:35, 271F

01/08 12:37, , 272F
這也許是造不造(新漢拼音語)字的一種因素.
01/08 12:37, 272F

01/08 12:39, , 273F
不過我個人到很願意見到一個新字型系統的誕生.
01/08 12:39, 273F
文章代碼(AID): #1MXnETGq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