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英國人為何會看上香港作為殖民地???

看板historia作者 (calebjael)時間8年前 (2015/11/03 18:15), 編輯推噓8(806)
留言14則, 8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引述《sam1115 (EXILE)》之銘言: : ※ 引述《zj4gjcl6 (無言以對)》之銘言: : : 在鴉片戰爭以前 : : 香港不過是個小島漁村 : : 鴉片戰爭之後 : : 英國透過南京條約以及後來的北京條約讓清國將香港島 九龍 新界 割讓給英國 : : 但是為何英國人會看上這個小漁村島嶼 : : 而不是去奪取舟山島或是台灣島 : : 或是琉球 濟州島 龜山島 東沙 南沙作為據點 菲律賓 印尼 一堆島? : : 作為遠東殖民地據點??? : : 連新加坡也搭上順風車 : : 有這方面的八卦嗎??? 英國人最初很想以舟山為據點。早在乾隆時Lord Macartney使團使華﹐ 就有向中國提出讓渡 舟山附近一島、以及廣州附近的類似小島 給予英國的要求。 在當時英國政府的想法﹐是在靠近中國的 茶產地、絲產地、毛織品消費地 這三者附近尋求一個英國人的居留地。 : 今天剛好在圖書館看了一本書名就叫『香港史』 :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515928027383 : 大概翻了一下,這本算是比較容易讓一般讀者可以理解香港歷史的書 : 是有點厚但有不少人物照片跟圖片來輔助,是英國人寫的 : 是大陸人翻譯為簡體版 我轉一下這本香港史的原文相關章節予有興趣者﹕ 1841年1月28日﹐這位全權大臣覺得可以宣布一些初步安排的條件﹐這就是所謂的 《穿鼻草約》。義律十分清楚﹐這些條件與他得到的國內指示相去甚遠。 草約第一條是﹕“香港本島及其港口割讓與英王”﹐但規定香港島繼續向中國當局 繳納捐稅。以下幾項條款都是安排支付一筆600萬元的賠償﹐分6年逐年償還﹐以及 “正式交往應基於平等地位和開放廣州海口貿易”。草約沒有提及開放其他港口的 貿易和英軍撤出舟山﹐這一點日後成為對義律的一項嚴重指控。(105頁) 1841年1月26日上午8時15分﹐皇家海軍“硫磺”號艦長拜爾秋在香港島升起英國國旗﹐ 並為女王的健康三次歡呼。義律在皇家海軍“威裡士厘”號甲板上宣布﹐香港已是 女王陛下的領地﹐他本人暫行管制該島。 義律上校充分意識到﹐巴麥尊可能會反對《穿鼻草約》﹐ (附注﹐巴麥尊時為英國外交大臣﹐其要求可見本引後文。) 既然如此﹐他為什麼仍在各種可能的選擇中指定香港﹖ 實際上﹐英國人曾考慮獲取某個“海島基地”﹐一致認為這樣的基地應當是個島嶼﹐ 不會帶來邊界壓力和不可避免的糾紛﹐而且可以憑借海軍來加以保護。大家都認可 馬戛爾尼勛爵的判斷﹕“想在中國大陸獲取領地的期望 太過狂妄﹐這個想法不可能 是出於嚴肅的考慮”。對於英國政府而言﹐一個印度帝國就夠操心的了。 爭論的焦點轉到究竟選擇哪一個島嶼為好。福摩薩(即台灣)成為最受青睞的候選 對象﹐不光英國商人﹐就連美國人日後也貪婪地覬覦這個島。 義律上校一度對大約1000英裡之外的小笠原群島頗感興趣﹐這個群島位於日本與 馬裡亞納群島之間﹐但早在1827年就已經成為英國的屬地。 巴麥尊中意的是舟山或寧波﹐兩地都是人所共知的重要港口﹐而香港此時惟一的村落 是個小漁村。 威廉‧查頓向外交大臣建議﹐應當佔領“3到4個島嶼﹐即福摩薩、金門和廈門 還有重要的舟山島”﹐迫使中國訂立城下之盟。祗有條約才是重要的﹐它將打開廣州 之外的其他通商口岸﹐查頓提出的口岸有﹕“寧波、上海﹐如果我們能辦得到﹐ 還有膠州(附注﹐即青島)”﹔獲取島嶼祗是服務於談判這一目的。 查頓的建議既未提及香港﹐也沒有永久保留所佔領土的內容。查頓及其同夥是生意人﹐ 不是領土擴張主義者。(附注﹐即戰時佔領與戰後獲得的不同) 祗有在珠江發生戰事的情況下﹐香港才有重大意義﹐“假如我們確實有必要在廣州 附近擁有一個島嶼或港口﹐那就應該奪取香港島”﹐查頓的建議實際上更傾向於 福摩薩。即便在(106頁)此時﹐香港也祗是查頓提及的諸多選擇之一﹔理想的選擇 當然是更靠近廣州的地點﹕穿鼻或伶仃島。 其他商界人士與查頓的看法不同﹐他們反對、而且往往是激烈地反對領土擴張。 “從政治和商業的角度來說”﹐《中國叢報》以教訓的口吻指出﹐“想通過攫取 他們的一個小島來左右一個大帝國﹐這樣的念頭實屬幼稚無知﹐從中得不到任何好處﹕ 這個念頭長成了沉重的翅膀﹐很難在皮奧夏晦暗的空氣裡飛起來”。 義律身為職業海軍軍官﹐看問題的角度不同。香港是個良港﹐他正在此地躲避中國人﹐ 吸引他的正是這一點﹐當年隨馬戛爾尼航行、如今已是海軍大臣的約翰‧巴羅爵士 也是如此。巴羅為義律提供的一份最新勘測圖中載明﹕“鯉魚門(準確地說它僅是 香港港區的東入口﹐但當時被用來指稱整個海港)對任何型號的船舶來說都是一個 優良的港口﹐在戰時它可以抵御優勢敵軍。” 1839年11月﹐巴羅解釋了選擇香港作為海軍補給中心的原因﹕“首先﹐審慎的做法是﹐ 把軍事行動限制在廣州﹐佔領虎門之外的香港島﹐眾多船隻就有了適宜的近岸錨地以及 大量新鮮淡水。祗要在此地配備少量大炮和炮手﹐再加上一艘戰艦﹐就可以為商業航運 提供保護。”巴羅還極為不悅地指出﹐外交部並未注意到“福摩薩比愛爾蘭還要 大得多”﹐如果佔領並控制它﹐勢必帶來無盡的煩惱。 在1840年2月20日發給義律的訓令中﹐巴麥尊草擬了一份條約草案﹐表明並非一定要 割佔一個島嶼﹕如果中國人願意保証“女王陛下在華臣民的安全和貿易自由”﹐指定 英國臣民可以不受騷擾地生活和貿易的通商口岸﹐英國政府將“放棄對任何島嶼的 永久佔領”。開放的口岸大致包括“廣州、廈門、福州府、上海縣和寧波”。英國的 全部要求就是與中國簽訂一項貿易協定﹐以解決這些引發不滿的問題﹐開放更多的 通商口岸。獲取殖民屬地無異於自尋煩惱﹐很可能會不斷引發與嫉妒的法國人和美 國人之間的糾紛﹐而且保護這樣一個屬地需要花費巨大財力。(107頁) 一年後﹐巴麥尊開始意識到巴羅建議的長處﹐因為他派出的公使在佔領舟山、 炮轟廈門、入侵白河河口之後﹐已被勸說返回廣州。1841年2月3日﹐巴麥尊在發給 義律的函件中首次提及一個建議﹕“位於廣州河河口的一個島嶼﹐能夠為進一步 軍事行動提供倉庫和基地應宣布永久並入英國版圖﹐置於英國王室的保護之下。” 但是﹐巴麥尊之所以提及這個建議﹐完全是因為不同意這個建議。如果必須擁有 一個“海島基地”﹐“對於女王陛下政府來說﹐東海岸某處的一個島嶼﹐要麼 位於舟山群島﹐要麼離該群島不遠﹐更為適合各種貿易目的﹐因為它能夠為英國商人 打開富庶而繁華的中國東海岸中部城市﹐還將為英國商品提供進入中華帝國內陸的 便利渠道”。因此﹐“雖然在廣州河河口保有某個安全的基地也是合宜的﹐但首選之地 是東海岸邊的一個地點”。全權大臣可以自行選擇任何一個中意的島嶼﹐不要被 中國人決定給予他們的東西所蒙蔽。 舟山是中國富庶的華東地區的門戶。義律上校無視政府一再要求獲得舟山或某個東海岸 島嶼﹐選擇了香港﹐巴麥尊對此勃然大怒﹐政府也亂作一團。在野的埃倫巴勒勛爵 乘機在議會發難。政府確實計劃批準《穿鼻草約》﹖梅爾本勛爵給予了否定的回答。 香港不是“已經在該協定下佔領了嗎﹖”梅爾本勛爵認為的確如此。那麼﹐遠征軍是否 已經撤出了舟山﹖梅爾本勛爵回答說不知道。 外交大臣對義律大加指責﹔在1841年4月10日送交女王的報告中﹐巴麥尊怒氣沖沖地 評論了全權大臣的惡劣行徑﹕“巴麥尊子爵對中國遠征軍的這一結局深感羞辱和失望。 義律上校似乎十分錯誤地理解了給他的指令﹐就在艦隊的軍事行動大獲成功之際﹐ 他僅憑一己之願﹐同意了非常不恰當的條件。”(108頁) 維多利亞女王以喜歡加著重號的習慣方式﹐向她的叔父、比利時國王列奧波德轉述了 巴麥尊的意見﹕“中國事件讓我們大傷腦筋﹐巴麥尊為此深感羞辱。如果不是因為 查理‧義律(不是那位因健康欠佳被迫離職的海軍少將懿律)莫名其妙的奇怪舉動﹐ 我們本來可以得到所希望的一切﹐他完全違背了給他的指令﹐試圖接受所能獲得的 最低條件。”當然﹐也有好消息﹕“海軍異常英勇地對穿鼻炮台實施了襲擊和猛攻﹐ 中國人損失巨大。阿爾伯特非常高興我獲得了香港島﹐我們考慮﹐維多利亞(此處的 維多利亞是維多利亞女王的長女﹐譯注)應該在大公主的稱號之外﹐再加上香港公主 的頭銜。” 義律必須走人了。1841年4月21日﹐巴麥尊發出了將義律免職的函件﹐他在函件中對 義律冷嘲熱諷﹐對香港則不屑一顧﹕“你獲得了荒蕪之島香港的割讓﹐島上幾乎沒有 一幢房屋。很顯然﹐香港不會成為貿易中心 我們的貿易業務將一如既往地在廣州進行﹔ 但他們(英國僑民)可以前往荒涼的香港島﹐在那裡修建房屋來隱居。” 倫敦的巴麥尊和身在珠江的義律﹐各有各的理由。英國政府處境微妙﹐既要有看得見 的成功﹐又必須彌補開支。憑借長期從事談判的經驗﹐那位外交大臣深知﹐控制了像 舟山這樣有戰略意義的大島﹐就等於掌握了一張王牌﹐藉此可以迫使中國人妥協。 義律丟掉了這張王牌﹐就沒有可能獲得賠償和讓步﹔他能得到的隻有香港。兩年後﹐ 巴麥尊勛爵恢復了平靜﹐向義律說明了上述考慮。義律在此前從未公開過的一份文件中 敘述了這次會面。 按照義律的說法﹐巴麥尊語氣極為客氣﹕“他立刻使我相信﹐他對於將我召回大為懊悔。 他告訴我﹐他肯定不應那麼做﹐即使我不同意把舟山島歸還給中國人。照他的判斷﹐ 本應將舟山島作為一個保証。我說﹐如果不是已經穩穩地佔領了香港島﹐徹底征服了 廣州城﹐從而獲得了更為充分的必要保障﹐我是不會放棄舟山的。” 在這次會見中﹐義律解釋了他作為富有經驗的海軍軍官而非政客﹐不願意佔領舟山的 原因﹕“憑借對舟山的親身了解﹐我認識到﹐與我們以往的偏愛截然相反﹐它完全 不適合我們在中國的目標。航行充滿危險﹐除了動力汽船之外﹐其他船隻幾乎無法 航行。” 1842年1月25日﹐義律在送交巴麥尊的繼任者阿伯丁勛爵的長篇報告中指出﹐與舟山 相反﹐香港這樣的口岸﹐擁有“巨大而安全的港口﹐豐富的淡水﹐易於由優勢海軍 來保護等長處﹐而且地域和人口狀況都很適合我們的需要”。 倘若義律抓緊在香港建立居民區﹐打消那些傾向於獲取揚子江附近基地的陸海軍將領 對於該島是否適合作基地的疑慮﹐最重要的是﹐說服商人前來此地投資﹐那麼﹐事實 將証明義律的選擇不失為明智之舉。問題是時間非常緊迫。倫敦對他與琦善在穿鼻的 協定做出反應(幾乎可以肯定會是憤怒的反應)大約需要6個月時間。這段時間就是 這位全權大臣可以用來建立殖民地的時間﹐期間他還必須繼續在華軍事行動。 他采取了一項預防措施﹐爭取他的親戚、印度奧克蘭勛爵的支持。1841年6月21日﹐ 他從澳門致函奧克蘭勛爵﹐充分闡述了自己的政策﹕“我冒昧地提出我的看法﹐一項 指定英國商人和船隻前往廈門、寧波港和上海縣的條約﹐絕不是把彌足珍貴的人質 交到一個被激怒的政府手中﹐可以肯定的是﹐我們的商人的急躁﹐中國人的背信棄義﹐ 將很快引發新的麻煩。我非常清楚女王陛下的政府必須保有香港島﹐以及立即在堅實 和廣泛的基礎上組建該殖民地﹐並非祗是個提議﹐而是絕對的必要。 (附注﹐為何選擇香港的相關引文至此﹐下文為講述中國對穿鼻草約的反應) : 大意是說決定英國占領香港的是義律的決定 : 有一位英國人跟他建議香港,後來義律有親自去香港考察 : 但倫敦那邊因為對香港的不了解,當時的倫敦的輿論覺得最適合的地點 : 就是台灣,其次是舟山,再其次是廣州附近的小島 : 有提到台灣在當時不只是英國,連後來美國都有興趣 : 舟山因為位於華東沿海,離浙江魚米之鄉近,長三角也比廣東要富庶 : 差不多過了一年,經過義律的奔走及倫敦方面慢慢接受香港的優勢 : 最主要就是港灣水深,去過香港搭港九渡輪也有同感,港灣形勢跟水深的確很得天獨厚 : 再來香港可以停泊軍艦,可以保護來往廣州的英國商船 : 看起來一開始軍事的理由還是比較大,也沒想到香港未來成為商業都市 : 台灣後來英國人慢慢知道,台灣島可是比愛爾蘭要大 : (引述當時英國的史料,實際上愛爾蘭島面積是台灣的2倍多) : 一個印度已經把英國搞得很頭痛了,台灣太大吃不下而且萬一治理成本高昂很麻煩 : 舟山因為淺灘跟無人小島多,對來往的船隻的航運很不利 : (太平輪就是在舟山海域失事) : 廣州附近的小島又太小,這幾個地方比較下來還是香港條件最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85.210.15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46545745.A.2ED.html

11/03 19:44, , 1F
11/03 19:44, 1F

11/03 20:11, , 2F
離題問一下, 為何英國奪取領土的考慮選項只有舟山群
11/03 20:11, 2F

11/03 20:12, , 3F
島、台灣或香港,而沒有包括崇明島? 從戰略地位來看,
11/03 20:12, 3F

11/03 20:12, , 4F
居長江口的崇明島地理位置不是更重要嗎?
11/03 20:12, 4F

11/03 20:15, , 5F
英國人只要拿下崇明島就可控制整個長江的航運
11/03 20:15, 5F

11/03 20:16, , 6F
崇明島是一片沙。其形狀到現代之前一直在變﹐清朝時是
11/03 20:16, 6F

11/03 20:17, , 7F
大小60多片沙洲﹐後來岸堤逐步建成才定型。
11/03 20:17, 7F

11/03 21:42, , 8F
感謝解答~
11/03 21:42, 8F

11/04 09:02, , 9F
好文必推
11/04 09:02, 9F

11/04 15:28, , 10F
臺灣確實難管,基礎建設差,疾病多,多暴民和土人...
11/04 15:28, 10F

11/06 17:28, , 11F
臺灣以前瘧疾是風土病,漢人或日本人沒有抗體
11/06 17:28, 11F

11/13 21:10, , 12F
真強者必推
11/13 21:10, 12F

11/19 17:45, , 13F
當時的英國目的只考慮通商,很務實的佔了香港一百多年,
11/19 17:45, 13F

11/19 17:46, , 14F
考慮項目之一的福爾摩沙,在這一百多年易手了三次
11/19 17:46, 14F
文章代碼(AID): #1ME8bHBj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ME8bHBj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