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十七世紀的銀荒

看板historia作者 (折翼的企鵝)時間8年前 (2015/09/17 13:15),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4 (看更多)
感謝回答,恕刪部分。 ※ 引述《asdf95 (K神我們巴西見)》之銘言: : 接下來討論以下所提的方法 : 限制貴金屬貿易:沒用,有利可圖自然就會有人去做 看書裡面寫,薩非好像很仰賴這方法而且效果很差...... 不過書中說很多政權當時都有限制貴金屬的流出,不是只有伊朗。 : 政府收購貴金屬與貨幣:這要看國家財政的強度,收購過高反而會侵蝕財政,過低沒人 : 要賣,強制徵收要看手段跟方法,我對薩菲的財政與稅收不熟,如果有更多的內容才有 : 辦法推斷 書中說這是荷蘭人度過危機的方法,來自VOC的顧問也建議伊朗這樣做, 在伊朗提高收購價格後,配合歐洲黃金價格較高的狀況(求解釋??), VOC曾增加向伊朗輸入的白銀,對伊朗的銀荒有緩解效果,不過好像效果有限。 書中提到很多次金價和銀價的關係,不過我不是很清楚這和白銀的流動有甚麼關係。 : 提高國內生產:這跟台灣喊產業升級一樣,口號大於實際,要提高國內生產不是一件 : 容易的事,涉及到新技術、管理方法的改進,要面臨保守派的強烈反對,如果金融體 : 系較先進,可能會成功,因為新技術跟管理方法通常較有利潤,在競爭下自然會把舊 : 方法淘汱,但引起的社會問題又是另一件事了 了解。 : 規範貨幣的法定價值:只會更糟,中國跟歐洲都做過,除非政府拿出維持法定價值足 : 額的貨幣準備,否則只會使格萊欣法則運作 所以沒人成功過? : 提高貨幣的純度:這是防止盜鑄的方法,而且政府通常會自己帶頭破壞,因為這是虧 : 錢的生意 我之前沒說清楚,這點的關鍵是薩非政府先前多次把銀幣的純度調降, 希望可以改善貨幣數量太少的問題,結果無異於飲鴆止渴, 所以VOC的顧問就建議把純度重新調高,可是薩非政府沒這麼做所以沒解決問題。 不知道為甚麼荷蘭人會這樣建議? : 放任市場機制:不知道是用什麼方法,政府如果能管理到要點,會有成效,但通常是 : 管理錯誤,造成劣幣橫行居多 好像是說不要再限制貴金屬相關的貿易之類的。 : 很多貨幣改革最後無效,其實都是政府自己帶頭破壞,因為有效的方法是無利可圖 : 甚至政府要貼錢去做,而會想要改革貨幣,通常是政府自己的財政出了問題 : 這樣的情況下自然很多改革失敗 感覺那本英文書看不是很懂,如果有興趣的話私信好了,我可以傳電子書給板友。 -- What has always made the state a hell on earth has been precisely that man has tried to make it heaven. 總是使一個國家變成人間地獄的東西,恰恰是人們試圖將其變成天堂。 ~Friedrich Holderlin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25.10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442466918.A.D9A.html

09/17 19:54, , 1F
劉巴 劉宴 好像幹得不錯
09/17 19:54, 1F
文章代碼(AID): #1L-ancsQ (historia)
文章代碼(AID): #1L-ancsQ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