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富強之路:從慈禧開始的長征》讀後感

看板historia作者 (百噸)時間10年前 (2014/02/09 20:14), 編輯推噓8(803)
留言11則, 7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書名:《富強之路:從慈禧開始的長征》 (Wealth and Power: China’s Long March to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作者:夏偉(Orville Schell)/魯樂漢(John Delury)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4/1/28 網址: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23970 本書的背景乃是近代中國開始遭逢歐美各國資本主義與新帝國主義正發展的時候,資本主 義在歐美各民族國家中蓬勃發展,促使民族國家向世界各地推進尋覓市場與資本,以維持 產業發展與經濟成長。中國作為歐美各國覬覦的目標之一,遂與歐美列強開始從摩擦到戰 爭,從自主國家淪為次殖民地。而晚清時的中國,內部本身因為過多的人口、耕地不足、 內亂四起,面對西方亦因科技落後而無力對抗,因此遂受到其所不明瞭的、西方條約體系 的制約,逐漸的對中國的方方面面,產生全面的衝擊。甲午戰後,更使得歐美列強與日本 (新興帝國主義國家)看見中國的衰弱,列強的經濟與政治侵略更烈。迄於民國,此種「 次殖民地」的狀況更熾,而以日本為最主要的侵略者。在抗戰結束後,美蘇冷戰在世界各 地展開,中國也是其一環,國民黨政府失去人心,被迫離開大陸、逃至臺灣,然而中國卻 因共產黨的統治而遭到美國圍堵政策所孤立,遂向蘇聯「一面倒」。但是蘇聯也不因是共 產世界的弟兄而讓中國稍有安心,中國並沒有因此而有安全感,即使在朝鮮與當時的超級 強國美國打和,也不令他們稍有喘息。中國內部也持續發動政治運動,除了共產社會的理 想,中國企圖「超英趕美」的強國夢也仍然持續發酵,毛澤東的「自力更生」更是企圖在 不依賴外人的情況下使中國成為一等強國(軍事上有兩彈一星,經濟上則大搞社會主義制 度)。然而毛澤東的做法終歸失敗,但遺留下的遺產則供鄧小平以及後繼者持續發揮,使 中國能夠在較輕的傳統包袱下,轉向務實主義做法,引入資本主義優越處,讓其在社會主 義土壤生根,從事經濟發展,完成「四個現代化」,達至富強。本書即是在此一背景下, 描述各個時期的思想家與政治家,頗攜出他們的思想與活動中「富強」此一核心概念,並 敘述他們如何企圖以他們的做法完成此一夢想。 本書導言即以富強為主旨,認為在近代中國與西方遭遇、面臨不斷的挫敗與羞辱的這段期 間,中國人的方方面面均是環繞著、為了中國的「富強」(有富國強兵,也有富饒與強盛 的意思)而不斷進行嘗試,在進行這種嘗試的時候,「體」與「用」的資源各不相同,「 體」從中國傳統與西方各種主義中擷取資源,「用」則是效法西方(從技術到整個文化與 生活模式),冀圖以此達到目標。 從「知恥」、「國恥」的標誌出發,中國人尋求解決之道,從最起始的魏源、馮桂芬、慈 禧(第一、二、三章),即開始探索如何在儒家根柢上去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即「中體 西用」,從最初始的軍事技術,到政治體制的變革),以求保護中國不受外國人侵略。 然而甲午戰敗,使得中國人猛然從溫和的自強運動中覺醒,在此之後作者所描述的梁啟超 (第四章,承先啟後的重要人物)看見光學習技術無法成事,而需要對傳統進行破壞,對 中國人民進行文化上等各方面的更新(即新民),才能夠從根本上去拯救中國。 同一時期的孫中山(第五章)則因看見中國猶如「一盤散沙」,因此尋求將人民團結起來 以圖富強的各種嘗試,因此孫提出了他認為能夠使中國能夠富強能夠屹立於世界的方案: 具有開放性可供眾人使用的思想資源《三民主義》、建國三階段論(軍政、訓政、憲政) 等,成為日後眾人如蔣、毛、鄧使用的開放性資源,更因為孫看見了共和政體的失敗,因 此他最終引入具有高度團結性與精英性質的列寧主義政黨體制改造國民黨,並與共產黨合 作,埋下了日後國共分裂的種子,而孫的這些思想和聯共的行為,以及他堅持不懈努力革 命的奮鬥精神,使其在兩岸受到尊崇。 而中共第一任總書記陳獨秀(第六章),過往受到梁啟超的啟發,到民國時期,陳在新文 化運動中尋求社會文化改革、破壞傳統文化、提出「德先生」與「賽先生」,希望藉此創 造新中國,然而旋即發現此為死路,因此之後轉向馬列主義,創立共產黨,而不管陳的轉 向如何,他都希望以這些西方事物做為使國家富強的工具,這也是近代中國思想的一大特 點。 隨著國共分裂,國民黨取得政治權力後,其領袖蔣介石(第七章)也是一個極為強烈的民 族主義者,作為孫中山的後繼者與民族主義者,蔣在他所認定能強國的方向上進行努力, 因此他一方面號召恢復傳統,一方面向日本、德國學習,希望能夠使中國團結、解決外國 壓在身上的不平等條約此一恥辱,蔣為此付出許多努力,他所領導下的國民黨也成為運用 各種西方「工具」的混合體。然而要完全解決外國的壓迫,尋求中國的獨立自主與強大, 仍舊要等到共產黨來完成。 蔣的對手毛澤東(第八、九章)自幼受到康梁的影響,破壞、新民等概念深入其思想中, 而毛氏強調意志、體魄的重要性,強調鬥爭、矛盾之間不斷辯證的發展的思想,針對中國 的衰弱、外國的壓迫、黨內的官僚、資本主義敵人等等混雜在一起,加上其在對抗國民黨 期間培養出來的親身經歷,他也透過實踐與精力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其「適合中國的 發展」,也就是發展出他自己的毛主義,這些使其相信透過思想改造以及中國農民的力量 能夠推動革命、改變歷史進程,他更實踐了梁啟超的破壞與新民思想,相信他自己的毛主 義是中國人要富強要建國的新信條,因此他要將其他思想與傳統一併打碎,透過強大的列 寧式政黨與意識形態改造,毛澤東完成了打敗國民黨,更在此後發動各種政治運動,要翻 轉中國、根除中國傳統,建設新人,亦即改變傳統中國的「體」,換之以毛澤東思想,在 此之後才能尋求「用」(各種技術)。毛對中國的貢獻,在於對中國根深蒂固的傳統進行 重創(過往的思想家都猶豫或失敗,最後回歸傳統者更多,毛是唯一一個突破這個狀況、 尋求不斷破壞的人),並留下變動的、游擊戰的戰術靈活觀念,給予鄧小平改革的空間。 作為毛澤東後繼者的鄧小平(第十、十一章)則是在延續毛的遺產後,大刀闊斧改革中國 ,他不再像過往的人注重於「體」的改革,而是注重於「用」。鄧年輕時在莫斯科的經歷 ,使他成為堅貞的列寧主義信徒,擁護「民主集中制」、由菁英革命家領導的政黨領導中 國,而鄧在軍中長期擔任政委,更奠下了他軍隊人脈的基礎。毛的遺產上,鄧主張周恩來 「四個現代化」,強調「發展」與「經濟建設」,並鼓勵向資本主義國家學習「技術」, 更在《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上告別過去,決心不再回頭。然而在針對 民主化的方面上,鄧因過去政治運動的經驗、對列寧主義的信仰,深信由黨領導和建立穩 定的秩序才能發展經濟(鄧本人並不懂,但會用才),因此對於魏京生、六四都大力壓制 ,黨的路線是「生產力發展發達的、使國家富強的社會主義」,不需要民主。經濟上,則 有鼓勵地方發展的「經濟民主」,以及推動廢除公社、包產到戶、開放經濟特區等,強化 了中國的經濟,奠下中國今後繁榮的基礎。然而黨內部保守派與鄧的鬥爭、黨的腐化、地 方經濟發展過猛、鎮壓民主運動帶來的後果等等問題,使鄧陷入困境,鄧雖然力圖化解, 但在一九九七年他離開人世時,仍未能完全解決。 鄧逝世後,國務總理朱鎔基(第十二章)持續推動改革,他得到鄧及鄧的勁敵、黨內大老 陳雲的信任,更身兼雙人「經濟民主」與「中央計畫」的特長,在他設立的「國務院經濟 貿易辦公室」中有著大量經濟專家協助他,強化中央集權的官僚體制,對經濟發展進行調 控,對國家的公營企業、財政收入、金融系統、對外與對內投資等方面進行強力的改革與 推動,因此解決了鄧小平時代遺留下的各大問題,對朱的做法作者對此稱之為「國家資本 主義」。同時朱更打擊貪官汙吏。另一方面,朱也面對新的挑戰,如貧富差距開始擴大、 中國駐貝爾格勒使館遭美國轟炸等事件的衝擊,後者成功地成為中國進入WTO的籌碼,但 前者卻沒有解決。朱在強力發展調控中國的發展過程中,中國更加富裕強大,而作者認為 朱同鄧一樣選擇不面對民主問題,而把這些議題留給異議人士。 作者選擇劉曉波(第十三章)作為最後一章,乃是因為劉曉波及其前輩如方勵之等人,乃 是日後中國可能產生變革時的一筆思想資源,劉只是目前的代表人物。劉參加六四等政治 活動、發表諷刺與批判政府的言論、反對將西方文化只做為富強工具、提倡實踐自由人權 等普世價值、推動民主,並針對中國成為世界經濟一流強國(僅次與美國)發出省思性批 評,指出發展所帶來的問題。然而共產黨在面對劉與這些問題時,選擇將劉多次囚禁,並 提倡以往的意識形態敵人:強調「和」的儒家,以求減少社會矛盾。而隨著自身逐漸強大 ,中共以愛國、民族主義、追求奧運金牌等號召洗刷「百年國恥」,並日益以其富裕和強 大軍力而驕傲,然而劉深以民族主義為憂,擔心中國日後有不良發展。劉並透過網路大力 發表文章,其中最著名即效法哈維爾《七七憲章》的《零八憲章》,說明建立法治、結束 一黨專政的重要性,針對網路這一新戰場,中共投入大筆資金進行封鎖消息,最後再次逮 捕劉曉波。但諷刺的是,中國渴望的諾貝爾獎卻由劉獲得。雖然劉備囚禁,但近代中國的 兩股思潮:富強與民主(劉等人代表的),作者認為或許最終會有匯流的意天,但仍未確 定。 最後,作者回顧從魏源一直到毛澤東,一直糾結於「體」的問題(在傳統與西方思想中不 斷地拉扯),直到毛澤東逝世(毛是革新「體」的最後一位,也得到成功,從而給鄧留下 龐大空間與遺產發揮),鄧小平及其後繼者即不再注重體而專注於「用」,運用資本主義 各方面的優點來富裕社會主義中國,取得了空前輝煌的成功,但作者認為作為以往中國精 髓的「體」,至今卻已經模糊不清,中國仍處於尋求尊嚴與地位的尋求「富強」之路,而 「富強」之後的道路,或許劉曉波等人的思想資源是其中一個選擇,但事實上目前則隱晦 未明,仍未得見。 綜觀近代中國的歷史發展,內憂外患,中國人所尋思的,正是而「富強」、「國恥」、「 救亡圖存」等議題,然而這些議題實在太沉重,以致使得中國人沒有時間再去思考其他問 題,或者審視他們所運用的手段的價值。為了救亡圖存、為了富強、為了抵抗帝國主義暴 力的入侵,我們看到中國不僅成為各種思潮的試驗場,也變得更為激烈與暴力,這是人世 間的悲劇。而到了冷戰與後冷戰時代,中國人的不安全感從未消除,即使現在已經復興、 已經富強起來,歷史仍然給予他們不安全感,因此至今共產黨持續運用民族情感,強調「 富強」的重要性,並藉此阻擋其他價值的發展。然而「富強」有停止的一天嗎?倘若沒有 停止的一天,其他價值有發展的可能性嗎?而中國真的就如同作者所言,之後發展的目標 隱而未顯、令他們感到困惑嗎?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重點。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書強調的「恥」與近代中國發展的關聯,也可以參考楊瑞松教授《 病夫、黃禍與睡獅》一書中關於「東亞病夫」的章節,近代中國民族主義的發展與恥辱的 強調實乃密切相關。 最後,筆者認為這本書〈導論〉論述的主旨擊中近代中國思想潮流的重點,值得一讀。遺 憾在於魏源、馮桂芬和慈禧太后這幾章的描述稍嫌不足,或許這是時代與研究資料對作者 有著限制。且書中有些敘述對於「富強」主旨的相關性不大,因此令人有牽強的感覺,算 是一些缺憾。 上述為一點讀後心得,由於學力有限,在分享給諸位先進時,也請各位多多包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1.248.128.119

02/09 20:34, , 1F
規模好宏大的一本書 竟然從慈禧講到現代
02/09 20:34, 1F

02/09 20:36, , 2F
以這本書的問題意識來看 確實是可以從鴉片戰爭講到現
02/09 20:36, 2F

02/09 20:37, , 3F
魏源、馮桂芬 滿清思想家的資料可能真的少了些
02/09 20:37, 3F

02/09 20:38, , 4F
代的 對於中共目前的歷史建構來說 1840確實是個起點
02/09 20:38, 4F

02/09 22:34, , 5F
近代中國差不多就是從從鴉片戰爭講起啊
02/09 22:34, 5F
※ 編輯: p0pblg9876 來自: 1.161.122.5 (02/09 23:30)

02/10 09:24, , 6F
孔飛力的新書《現代中國國家的起源》也有繁中版了……
02/10 09:24, 6F

02/10 17:11, , 7F
Philip A. Kuhn是不是沒有自己取中文名字?台灣這裡譯
02/10 17:11, 7F

02/10 17:12, , 8F
名孔復禮 聽起來很典雅 我還以為是他自己取的
02/10 17:12, 8F

02/10 17:19, , 9F
好像沒有討論到台灣的部分
02/10 17:19, 9F

06/07 09:08, , 10F
毛的精神力強大
06/07 09:08, 10F

01/01 22:02, 5年前 , 11F
孔飛力的新書《現代中國 https://noxiv.com
01/01 22:02, 11F
文章代碼(AID): #1Izt4KGT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