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歷史學家如何判斷史料史實的正當性?

看板historia作者 (無想流流星拳)時間10年前 (2013/09/09 11:08), 編輯推噓10(10031)
留言41則, 1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 引述《harry901 (哈利)》之銘言: : 亦或是 這個問題也是目前當代歷史學家正在努力的議題? : (PS. 歐洲似乎也是有同樣的情況...是嗎?) 歷史學裡只有史料, 沒有「史實」, 所以也沒有正當性可言, 正確點說, 不 應該被正當性這種想法干涉. 歷史學的本質跟警察或偵探查案是一樣的, 就是從留傳下來的證據, 使用各 種排除, 消去, 推論的手段, 去判斷或推理, 當時到底發生甚麼事. 但那自 然不一定百份百正確, 就像查案一樣, 很容易被誤導. 史料其實就是「證據」, 他包括了人證, 也就是所有史官或者口述歷史下給 的描述, 也包括物證, 例如考古學留下的線索. 但是證人說的話不一定是事 實, 他可能有理由要說謊, 竄改, 偽證, 或者被誤導, 或者對事情有誤解, 或者無法有效把事實表達出來. 但只要明白他只是證人, 聲稱的東西, 僅是聲稱就是, 另外, 若不同證人的 證詞有矛盾, 或跟物證有矛盾, 或統計及物理學上不可能, 都可以證明哪些 史料是有問題或者偽證, 甚至偽造的. 因此歷史學最能抓到的真相, 就是證偽, 在於「甚麼事情是假的」. 卻很難 找到甚麼事情是真的, 比方說史書上一個皇帝的事跡, 很可能整個都是創作 出來的說不定: 在留下的史料很少時更可能如此. 所以歷史學家不會輕言「史實」或「事實」, 因為只有很小心的去面對證據 , 才勉強能夠判斷, 況且, 就像金田一有「完美犯罪」一樣, 歷史的事情過 去已久, 大部份證據散失, 更有可能出現「完美偽證」. 舉個例子說, 如果 我今天寫了篇文章講國軍有戰鬥機械人, 連同圖片, 一萬年後只剩下我這個 證據流傳下來, 其他證據都消滅, 未來的歷史學家也無法知道我是在說謊, 而未來的普羅大眾很可能會因為這個唯一的孤證, 而以為一萬年前的國軍真 的有機械人. 與其說是追尋史實, 不如說歷史學本身更講究「每項證據是如何產生」的, 而它產生的方式, 跟事實可能更有關係. 舉個例子說, 我們看到史官留下一 篇文章讚美該君主, 裡面卻是罵某君主的藏頭詩, 那我們可以想像, 那些讚 美的詞週是被迫出來的, 那君主不受該史官愛戴. 面對史料, 態度理應完全抽離就是如此, 不要把任何一個史料自動當成史實 , 我們最多只能說, 誰說過這樣的話, 或者「根據甚麼書籍, 上面寫甚麼」 , 在歷史學的修為上, 越能夠抽離, 客觀, 和能去推理比較其中的矛盾, 就 越有可能接近真相, 至少能夠對所有事情有足夠的懷疑, 不會被輕易迷惑. 因此歷史學並不在於你背下多少的史料, 知道多少的史實, 而是在於你對於 這些資料的態度是否嚴謹敏銳. 你總是不可能有完全的資料, 他總有一些是 喪失了的, 永遠保持對事情的懷疑態度, 是健康的. 但當然, 對於大部份人來說, 他們會覺得歷史學就是背誦就是了. 所以很多 人會覺得, 引用大量經典, 就是有料, 但他們其實沒抓到重心在哪裡. 所以 近年比較史才會這麼流行. -- 我還是開了自己的 BLOG 了... 大家想看些甚麼內容呢? http://www.chenglap.com 戰略遊戲版 SLG (C)lass > 8 戰略高手 > 11 GameTopics > 28 SLG -- ※ 編輯: chenglap 來自: 61.18.51.146 (09/09 11:15)

09/09 12:22, , 1F
09/09 12:22, 1F

09/09 12:31, , 2F
09/09 12:31, 2F

09/09 12:40, , 3F
這讓我想到南京、猶太大屠殺和古代的屠殺是不能類比的
09/09 12:40, 3F

09/09 12:41, , 4F
常有人拿古代中國屠殺類比南京大屠殺沒什麼,是錯誤類比
09/09 12:41, 4F

09/09 12:42, , 5F
一個是鐵證如山,另一個僅憑紙上證據能判定事實或有罪嗎
09/09 12:42, 5F

09/09 13:15, , 6F
那中國的歷史都不能算是事實啦XD
09/09 13:15, 6F

09/09 13:25, , 7F
同意CCKAT
09/09 13:25, 7F

09/09 13:51, , 8F
首先,猶太大屠殺跟古代的屠殺本來就不可比
09/09 13:51, 8F

09/09 13:51, , 9F
古代的屠殺大多是進攻方對於守方的報復性行為
09/09 13:51, 9F

09/09 13:52, , 10F
而猶太大屠殺則是基於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國內種族滅絕
09/09 13:52, 10F

09/09 17:35, , 11F
所有歷史都不能算"事實",歷史只有可否證性
09/09 17:35, 11F

09/09 17:50, , 12F
因為歷史是過去的事 事實是用於現在?
09/09 17:50, 12F

09/09 17:51, , 13F
說法好多啊....
09/09 17:51, 13F

09/09 18:24, , 14F
其實是因為熱力學第二定律,所以我們永遠無法完美重構
09/09 18:24, 14F

09/09 18:25, , 15F
過去,再怎麼模擬也只是無限接近過去的情景而已(鬼扯)
09/09 18:25, 15F

09/09 20:39, , 16F
讀完錢穆的先秦諸子繫年和楊寬的戰國史料編年輯證不知會不
09/09 20:39, 16F

09/09 20:41, , 17F
會有領悟 歷史就是史料的整理考訂後的選擇性建構與論述
09/09 20:41, 17F

09/09 20:59, , 18F
錢穆......
09/09 20:59, 18F

09/09 21:09, , 19F
錢穆的先秦諸子繫年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不是近代考據名著?
09/09 21:09, 19F

09/09 21:31, , 20F
推這篇,"歷史學的本質跟警察或偵探查案是一樣的"
09/09 21:31, 20F

09/09 23:22, , 21F
舉錢穆跟楊寬的例子很恰當 基本上兩人作的事就是歷史推理
09/09 23:22, 21F

09/09 23:35, , 22F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就是歷代先秦諸子史料彙編考訂 楊寬著作
09/09 23:35, 22F

09/09 23:37, , 23F
也常拿錢書檢討比較提出不同看法 兩本書可相參照(我沒這功
09/09 23:37, 23F

09/09 23:38, , 24F
力 只是翻翻知道他們大概在幹嘛)
09/09 23:38, 24F

09/11 12:30, , 25F
09/11 12:30, 25F

09/12 00:42, , 26F
不過說真的,當有人在討論三國時代的事情時,最常見到
09/12 00:42, 26F

09/12 00:43, , 27F
的論述就是三國志記載,藉此否定只看演義的小說迷
09/12 00:43, 27F

09/12 00:44, , 28F
但是三國志雖是正史,但是其實也無法被証實其為事實
09/12 00:44, 28F

09/12 00:45, , 29F
那拿三國志記述來打臉,是不是野范了邏輯上的謬誤呢?
09/12 00:45, 29F

09/12 01:38, , 30F
樓上,你舉出的那種人的確是犯了邏輯上的謬誤,但不是
09/12 01:38, 30F

09/12 01:39, , 31F
你說的那樣,你舉出的這種人其實比較接近在跳針~~~~
09/12 01:39, 31F

09/12 01:39, , 32F
因為雙方一開始在論戰以前,就必須站在同一個標準才能
09/12 01:39, 32F

09/12 01:40, , 33F
展開討論。也就是說必須要預設前提,且對該前提有共識
09/12 01:40, 33F

09/12 01:40, , 34F
才算是有意義的討論。否則雙方就只是在各自表述,最後
09/12 01:40, 34F

09/12 01:42, , 35F
變成毫無結論的辯論結果~~~~~
09/12 01:42, 35F

09/12 01:43, , 36F
例如一開始就要明確講是以正史三國志還是小說三國演義
09/12 01:43, 36F

09/12 01:43, , 37F
為討論基準,而不是到討論了一半才用正史去打人家的臉
09/12 01:43, 37F

09/12 01:44, , 38F
換言之,這與正史與演義皆無法被証實其為事實的本身都
09/12 01:44, 38F

09/12 01:45, , 39F
沒有關係,而是一開始雙方就沒有規定以什麼為標準來展
09/12 01:45, 39F

09/12 01:45, , 40F
開討論後所得到的結果~~~~~~
09/12 01:45, 40F

09/22 03:14, , 41F
09/22 03:14, 41F
文章代碼(AID): #1IBJkyXt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IBJkyXt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