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芬利與《古代世界的政治》。

看板historia作者 (伊達楓)時間11年前 (2013/03/23 21:14), 編輯推噓0(001)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31868497 本書是北京商務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的新作,英國學者Moses Finley的《古代世界 的政治》。這位學者是古典史的大家,這是他針對希臘(雅典)跟羅馬的政治所寫的研究 專著。 說在前頭。 其實,像這樣的專業書不容易翻譯,是可想而知的,這本的譯者黃洋跟晏紹祥也是古典 史的研究者,不過,呈現出來的水平卻是有待商榷,不由得讓人感嘆了一下。結果,反 而是原作者在這本書中想說的內容,要加上譯者自己寫的介紹文內透露的,才能拼湊出 來,讓人哭笑不得。至少,筆者讀完的感覺就是如此.... 但是,講完之後還是要提的是,商務能夠持續的翻譯這樣的書,依然值得褒美,是筆者 繼續掏錢買的原因。 談談本書的內容。 就筆者閱讀的感受,芬利對於古代世界的看法是認為,由於史料的不足,人們在企圖拼 湊恢復過去的時候,難免會有一些“想像”或被史料誤導的成分存在,而這是相當的危 險。他認為,或許人們要更加多運用一些“理性與邏輯”。 芬利引用了亞里士多德的《政治學》中所說:「僭主政治是為了統治者的個人利益, 寡頭政治則是富人的統治,民主政治則是為了窮人的制度。」,他主張古典世界政治史 就是富人與窮人之間的“衝突”史,而這個詞,與其說是那種不斷的暴力相向的對抗, 倒不如說是兩個階級之間針對利益的矛盾與妥協。不過,這種現象比較出現在羅馬,希 臘(雅典)就比較不是那麼顯著,擁有公民權的“人民”大體上財富相當,同水平的教養 ,對於公共事務的熟練,構成了一個面對面的高參與度的政治社會。雅典在政治上的完 美度是較高的,它的衰退與滅亡則是外來的強權所導致的結果。 而在羅馬,寡頭的統治始終比較封閉,公民大會的影響力也沒有史實上那樣的高(芬利 很懷疑像波里比烏斯所描述的是有多少成分腦補),人民對於自己的利益的爭取,只能 依賴街頭暴力跟某種大規模反抗來爭取。 這樣的“政治”活動在早期運作至少還算“良好”,富人階級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做出 妥協,在透過庇護制度跟對外擴張後的土地分配給予貧民補償後,完成了羅馬早期的擴 張大業。 而在共和晚期,擴張相對和緩後,利益的分配上就開始嚴重不均,富人獨佔的程度引起 了貧民的強烈不滿,又沒辦法像過去那樣妥協,此時,一些活躍人物開始出現,把構成 武力的農(貧)民掌握在手中,便成為摧毀共和(寡頭政治)的利器。而芬利認為,之所以 最後共和會崩壞的那麼容易,並不全然可以以城邦制度不適應於帝國來概括之,誠如上 所述之外,他認為古代的“國家”的合法性,來自於對利益的分配,也就是貧民要求的 生存權的維護之上。當他們在早期還能夠與富人階級達成一定的妥協後,在“習慣傳統” 這個點上,貧民是願意維持羅馬國家的。可相反的,在晚期一百年內,羅馬貴族把征服 來的利益把握在手中,用傲慢的姿態拒絕了任何的分配,就導致貧民轉向願意給他們救 助的“那群人”,共和國也就崩壞了。(所以我們不難理解史書上總是說馬略或凱撒努 力替老兵爭取土地或海外“殖民”的原因) 以上是筆者對於本書的理解,其他小細節部分,就不再贅述。 大體上來說,不是沒有所得,只是說,除非是真的抱有高度興趣的人,否則大概是很難 啃完它,大概就是這樣吧。 -- 十年前,當我還是個在研究所的窮學生的時候, 說了一個笑話,正妹說很難笑,叫我滾。 十年後,我開著名牌跑車身穿西裝戴墨鏡, 講了一個同樣的笑話,正妹說我人好幽默風趣。 是好笑,也是不好笑,矛盾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9.212.167 fatisuya:轉錄至看板 book 03/23 21:14

03/24 03:27, , 1F
原來這本翻成中文了!
03/24 03:27, 1F
文章代碼(AID): #1HJQg_D9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