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洛陽公卿集團

看板historia作者 (望斷天涯)時間12年前 (2012/03/29 11:13), 編輯推噓3(306)
留言9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keithmaster (Aska)》之銘言: : 標題: [疑問] 洛陽公卿集團 : 時間: Wed Mar 28 23:41:24 2012 : : 近來在閱讀,甘懷真老師的《中國通史》。 : : 關於八王之亂的敘述中,提到了一點。 : : 有一些地方上的貴族(不知道是否恰當的用語),加入了八王之亂。 : : 理由在於他們不滿朝中的權力是掌握在「洛陽公卿集團」的手中。 : : 那我比較好奇的是,這個名詞是來自那邊的出處? : : 還是說這是甘懷真老師的論點。 : : 原PO想要了解的是這個名詞的涵意是為何? : : 泛指洛陽附近的貴族?(穎川荀家之類)還是單純指著是握有大權的少數貴族? : : 另外,在五胡亂華後,這些集團是否跟著南遷,成為東晉高門的骨幹? : : 另外,南遷到荊州的北方士人與這些人是否有不同? 中間恕刪 : 推 age317:聽甘老師兩年前上的課,他把洛陽公卿集團改稱為"洛陽權貴" 03/29 10:40 : → age317:,似乎洛陽公卿集團並不是專有名詞,而是甘老師從某個日本 03/29 10:44 : 推 age317:學者(不太出名)文章中抄來的,或是老師自己靈光一閃發明的 03/29 10:47 查完陳寅恪的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之後,才發現自己推文猜錯了,只好發文修正 洛陽公卿集團一詞應該還是歸本於陳的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而非日本學者。 《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台北:昭明,1999)第八章,頁134: 「(渡江)南來的上層階級為晉的皇室及洛陽的公卿士大夫...(渡江的)中層階級亦為 北方士族,但其政治社會地位不及聚集於洛陽的士大夫集團」 由上可知,甘老師應該是把這兩句的內容結合,而新造出"洛陽公卿集團"一詞。只是 甘老師說洛陽公卿集團壟斷西晉的中央高位,造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 進而引起有錢有兵的寒門促發八王之亂,導致西晉滅亡的說法,則應該是引自宮崎市定 的《九品官人法》(中譯版頁110),但是宮崎只說"中央貴族"壟斷上等的官品與鄉品, 並沒說這是一個集團。 所以,洛陽士大夫集團其實是陳寅恪頗隨意而下的名詞,內涵就是"西晉的統治集團" 而已,這個統治集團並沒有太多的內聚力或團結力,遠非關隴集團或甘老師另外提到 的"揚州集團"與"荊州集團"那樣有地域代表性(事實上甘老師所謂荊州集團挑戰揚州 集團的論點似頗有問題,因為東晉歷任荊州刺史多未定居荊州,如王敦、陶侃、庾亮等 ,是否與南渡江陵的士族組成一地域集團,問題頗大),所以甘老師未用引號表示洛陽 公卿集團,相反如揚州、荊州與關隴集團,都有用引號表示為專有名詞。 但是洛陽公卿集團(或稱洛陽權貴)仍然有一些洛陽的地域性可言。根據甘老師上課所說 ,西晉中後期的大小中正官,常會優先把家住洛陽的士人給予上等鄉品(約三品以上), 讓他們可以比中下等鄉品的士人早五年起家當官,然後快速升官,最後占據中央的高官 顯貴。這是因為九品官人法隨著中央集權的發展,中正官因為由中央官選出擔任或兼任 ,所以州大中正的人際交往圈容易限定在洛陽為中心的交往圈,所以住在洛陽的士人因 為最容易博取名聲,所以壟斷了依名聲大小而授予鄉品高低的當官特權,因此形成了 洛陽公卿集團。 話說原PO這個問題,當初從大學時就讓我困擾許久,所以看到時會心一笑,特此回文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7.56.168

03/29 11:22, , 1F
宮崎那本好像也算必讀@@a 有時間再找來看@@
03/29 11:22, 1F

03/29 19:39, , 2F
原原PO正在準備碩班中 感謝
03/29 19:39, 2F

03/29 20:00, , 3F
:
03/29 20:00, 3F
※ 編輯: age317 來自: 114.37.56.168 (03/30 01:01)

03/29 22:12, , 4F
那二樓記得去研究所版爬爬經驗文 加油啦! 祝你上榜
03/29 22:12, 4F

03/30 09:25, , 5F
借問一下,荊揚對立倒底是誰的論點@@? 我高中課本就看過
03/30 09:25, 5F
最早從《晉書 明帝紀》的"史臣曰"(房玄齡等),就有東晉時荊州壓揚州的概念,之後 歷代史家多少都會有人提到這個概念(如王夫之)。 近代史家最早創立六朝荊揚對立的概念,當推1952年傅樂成的〈荊州與六朝政局〉 (收錄自傅氏的《漢唐史論集》),四年後才由陳寅恪在1956年的〈述東晉王導之功業〉 一文中建立荊州集團與揚州集團的理論。但陳寅恪並未主張荊州集團一直想挑戰揚州 集團,因為陳寅恪從未說清楚荊州集團的集團理念到底為何。反而是甘老師結合傅樂成 與陳寅恪的論點,認為東晉王敦、桓溫、桓玄等起兵,就是荊州集團的理念展現─壓倒 揚州集團,而甘老師的論點也因為龍騰版高中歷史課本的採用,而成為不少高中學生的 歷史知識。 ※ 編輯: age317 來自: 114.37.32.233 (03/30 11:44)

03/30 22:51, , 6F
@@ 我高中真的用龍騰版....再請教一下,是甘老師哪篇文章
03/30 22:51, 6F

03/30 22:52, , 7F
談到此概念呢?還是就《中國通史》裡提到@@?感謝!
03/30 22:52, 7F

03/30 23:58, , 8F
應該就是他的中國通史而已,沒有文章
03/30 23:58, 8F

03/31 15:16, , 9F
所以史家還是要寫一寫通史類的著作啊。
03/31 15:16, 9F
文章代碼(AID): #1FSzDt5f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FSzDt5f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