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荷蘭人為什麼放棄台灣?

看板historia作者 (望斷天涯)時間13年前 (2011/08/05 14:01), 編輯推噓12(12012)
留言24則, 14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3/5 (看更多)
※ 引述《iamsheep (??)》之銘言: : 當初鄭成功打跑了荷蘭人 : 於是佔領台灣 : 不過歷史課本不都說台灣是東亞轉運站 : 很重要不是嗎? : 那怎麼這麼容易就拱手讓人? : 荷蘭那時是歐洲強權,有錢的不得了 : 鄭氏只是明的殘黨 : 如果荷蘭人從印尼調軍隊過來 : 而鄭氏沒有援軍 : 荷人說不定還能贏 : 但為什麼要放棄? 1662年荷蘭人失去大員之後,也努力做過嘗試想收復台灣,所以1663年與 清軍聯合進攻鄭經的金門、廈門根據地,逼使鄭經在隔年放棄大陸沿海並 退守台灣;1664年荷蘭人重新占領雞籠,與1665年占領淡水的鄭軍互相對峙。 但是1667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會議中卻出現一種主流的聲音,認為收回台灣 的代價與成本過高,因此最後決定放棄台灣,雞籠的荷軍也在隔年撤回巴達維亞。 荷蘭人放棄台灣的原因除了前面的推文與回文之外,可能的主要原因,是荷蘭人 太忙了,忙著與其他列強戰爭,所以沒有時間跟力氣,以高成本的代價收復台灣。 因為1665-1667年爆發了第二次英荷戰爭,荷蘭為了報復第一次英荷戰爭 (1652-1654年)被英國護國主克倫威爾打敗的恥辱,努力練兵造船,拼足力氣雪恥 復仇。此戰出動兩萬海軍與新造的戰艦、火砲,與兩萬三千人的英國海軍互相纏鬥 ,而1662年之前荷蘭在台灣的駐軍最多也只有兩千人而已,1661-1662年鄭成功圍城 時派去救援大員的荷軍也不到800人,可以知道荷蘭的重心還是在歐洲,荷蘭人放棄 收復台灣實在是一個務實的決定,台灣這樣一個邊陲的轉運站,並不是東印度公司 絕對放棄不得的棋子。 另外,幾年後又爆發第三次英荷大戰(1672-1674年),這次是英、法兩大強國合攻荷蘭 ,荷蘭進入生死存亡的關頭,法王路易十四派去的歐洲最強陸軍,迅速就消滅了荷蘭 脆弱的陸軍並占領2/3的領土,幸好在危難中上任荷蘭"執政"(荷蘭最高領袖)的威廉三世 (1688年兼任英國國王,完成英國的"光榮革命"),當機立斷毀壞"低地國"荷蘭的圍海 堤防,讓海水淹沒了所有法國陸軍的進攻道路,再用強大的荷蘭海軍力戰英、法海軍, 抵擋住兩國的進攻並略有小勝,逼使兩國各自與荷蘭停戰、簽訂和約,威廉三世一瞬間 成為救國的英雄,從此成為"太陽王"路易十四的最大敵手,1688年率領英、荷兩國的 軍隊,力抗法國在歐洲的霸權。 最後回到原PO的觀點與疑問,所謂歷史課本說台灣是東亞重要的轉運站,地位重要等 說法,那是教科書一貫的自我催眠法,是為了建立台灣學生對台灣信心的催眠大法。 清領後期之前的台灣,基本上多數時候處於國家的邊陲地區(鄭氏時期勉強例外), 所謂"地位重要"的說辭,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誇飾型說法,連鄭成功都曾對荷蘭 人說台灣是"彈丸之地"了,雖然這有兵法詐術的味道,是鄭成功為了讓荷蘭人鬆懈的 戰術,但荷蘭人也因此相信鄭成功無意攻打台灣,可見台灣是"彈丸之地"的看法, 是漢人普遍的想法,1684年主張放棄台灣的李光地、康熙等人,只是反映多數人的意見 而已,連主張保留台灣的施琅,也只是主張台灣"戰略地位重要",並沒有否認"台灣為 彈丸之地"的意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70.27.225

08/05 14:23, , 1F
推!!!
08/05 14:23, 1F

08/05 14:50, , 2F
從不覺得台灣是什麼轉運站 要到中國或日本直接去就行了
08/05 14:50, 2F

08/05 15:09, , 3F
推推推
08/05 15:09, 3F

08/05 17:22, , 4F
從印尼要直接開到日本還是有點遠吧
08/05 17:22, 4F

08/05 17:23, , 5F
雖然沒有很重要,但作為淡水等物資的補給站應該還行
08/05 17:23, 5F

08/05 18:12, , 6F
有颱風就停一下 天下太平就路過這樣嗎 XD
08/05 18:12, 6F

08/05 22:11, , 7F
南邊還有菲律賓啊
08/05 22:11, 7F

08/05 22:45, , 8F
菲律賓是西班牙的,不會讓你來停
08/05 22:45, 8F

08/05 23:54, , 9F
彈丸之地沒錯啊...戰略地位也確實重要啊
08/05 23:54, 9F

08/05 23:59, , 10F
應該說台灣非"轉運站",然而是"戰略要地"...記得明鄭因控
08/05 23:59, 10F

08/06 00:00, , 11F
制台灣而控制海峽水道,對往來船隻收過路費...
08/06 00:00, 11F
樓上這個說法真是前所未聞,不知能否請教出處與詳細內容? 1662年鄭氏王朝治台期,日本與清朝已經先後進入鎖國體制(1639年完成)與 海禁體制(約1661年完成),此時會通過台灣海峽的"外國"船隻只有日本允許 貿易的荷蘭船,但從來沒聽過荷蘭人在失去台灣之後,還有交過路費給鄭家 人的紀錄。交保護費或類似過路費給鄭家的時間,我所知道的都是1661年鄭 成功攻台前的情形,那是因為鄭芝龍與鄭成功控制大陸沿海的商運,想從中國 大陸貿易或得到物資商品的人,不得不在1661年前交保護費等給鄭家。 ※ 編輯: age317 來自: 111.249.58.193 (08/06 00:23)

08/06 00:55, , 12F
金廈+澎湖+安平 根本把台灣海峽箝制住,鄭家海賊本性會不搶?
08/06 00:55, 12F

08/06 00:58, , 13F
搶歸搶,荷蘭人在1662-1683年間照樣到日本長崎貿易,可能貿
08/06 00:58, 13F

08/06 01:03, , 14F
易量有下降,但此時荷蘭船去日本有可能向鄭家交保護費嗎?
08/06 01:03, 14F

08/06 01:06, , 15F
過路費和保護費本來就是用搶來的呀~~~XD
08/06 01:06, 15F

08/06 06:16, , 16F
專業
08/06 06:16, 16F

08/06 13:17, , 17F
過路收費在台灣海峽很難行得通. 船有火砲你敢收去征它? 倒是
08/06 13:17, 17F

08/06 13:18, , 18F
對近海的漁船是收了十一稅, 抽取十分之一的魚貨或等值物.
08/06 13:18, 18F

08/06 13:19, , 19F
令外對於陸上打工的漢人, 也收人頭稅.
08/06 13:19, 19F

08/07 11:57, , 20F
leo大想說的,應該是鄭家還沒到臺灣,由其鄭芝龍在海上發
08/07 11:57, 20F

08/07 11:59, , 21F
展的令旗制,繳錢的船隻鄭家就保你平安,有學者認為這是保
08/07 11:59, 21F

08/07 12:00, , 22F
制度的起源(就中國來說)。跟可以控制整個海峽還是有點差距
08/07 12:00, 22F

11/08 10:03, , 23F
金廈+澎湖+安平 根本 https://noxiv.com
11/08 10:03, 23F

01/01 21:39, 5年前 , 24F
//noxiv.com https://muxiv.com
01/01 21:39, 24F
文章代碼(AID): #1EEuS_qr (historia)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EEuS_qr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