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有關於圖像、攝影的專書與論文

看板historia作者 (這樣下去不行)時間14年前 (2009/10/13 09:18),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John Pulz有一本書《攝影與人體》,我印象中很好讀,一下子就可以讀完了, 妳或許可以看看作者怎麼處理、研究攝影作品(作者是藝術史學者)。 我想你除了看相關論文之外, 可能得去翻翻相關的圖錄或資料庫, 大概了解一下作品的內容、來源、數量等等。 若只是從別人的文章中摘取影像來討論,可能會很有問題, 特別是文章的作者沒有經過藝術史的訓練, 很多時候這些作者附的影像只是為了要讓他的論點看起來有圖為證, 而常常他們附圖卻沒有註明圖像的時代、作者、出處、媒材等等, 此外你也沒辦法知道到底有多少這樣的作品。 至於方法,我很難提供什麼建議, 因為我跟攝影很不熟。 料想是需要一點理論。 妳應該是歷史系的學生, 如果做不少的視覺分析,你的老師說不定會不高興, 而且你可能要對圖像所屬時代的其他作品有一點了解, 因為圖像呈現的視覺語彙可能是那個時代常見或流行的表現方式, 如此一來,你要做一些比較的工夫來引出問題, 比方說兩個攝影師同樣拍了廣島核爆倖存者的照片, 但他們拍攝手法有那個時代的特色卻也有很多不同,而這些不同說明了什麼? (這只是我的假設,我對攝影不熟,不太清楚攝影作品是不是有風格演進的問題) 如果不想像藝術史一樣談太多的視覺分析, 得視你選了什麼樣的作品而定, 如果你做報刊上的攝影, 妳可以從報刊的性質、當時社會文化的狀態來談為什麼當時人們需要這些影像, 或者從影像的內容主題,看當時對某些物品的品味及相關的問題, 也或許談影像的功能, 如果是這樣的話,可能會比較像歷史系的論文。 不然就像文化研究, 總是傾向用理論來談攝影。 另外,做比較以及選擇圖像時要小心, 即使兩件作品有相同的主題,但如果時代或是來源相差十萬八千里, 做比較或是引之為證據會很有問題。 我覺得不管是做類藝術史或歷史的圖象研究, 都至少要對圖像有基本的掌握, 不要隨便拿一張好像可以說明你的論點的東西, 結果內行人一看發現圖像是偽造的或完全不是你說的那樣。 藝術史和歷史在研究方法上的確有很多不同, 但我相信很多時候是可以互相補充的。 突然想到除了John Pulz的書一外, 還有一篇文章是談攝影作品和日本神道信仰的關係, Reynolds, Jonathan M. “Ise Shrine and a Modernist Construction of Japanese Tradition.” Art Bulletin 83, no. 2 (January 2001): 316-341. 去看看作者切入作品的方式,再去看看台灣早期的照片, 或許會有不少的啟發(如果你要研究跟台灣有關的東西)。 希望可以有幫助, 我該去寫論文了...... ※ 引述《chataulait (死貓一隻)》之銘言: : 這不知道算不算八卦文... : 關於這個問題,藝術史方面的學者研究會比較多 : 台灣不少藝術相關系所的教授都有研究攝影 : 起碼以我知道的來說 : 印象中國立台北教大的林志明老師有這方面的研究 : 好像也有討論攝影和身分認同關係的論文 : 清大的劉瑞琪則有一些關於攝影的性別研究 : 中央的曾少千好像也有相關研究 : 不過如果看了他們的研究,覺得研究方法很陌生 : 請不要感到意外 : 台灣的藝術史研究者當中 : 中國藝術史學者中出身自歷史系的不少 : 但西洋藝術史的學者裡出自歷史系者反而少,多半是文學、藝術相關科系出身 : 因此他們在缺乏歷史學術訓練和歷史背景知識之下 : 很少人有能力研究pre-modern 的西方藝術 : (台灣那幾個研究pre-modern 西方藝術的據我所知也大多是歷史系出身) : 所做出的的研究往往比較向文學研究而不像歷史研究 : 台大歷史系那幾位歷史系出身的藝術史教授其實在台灣的西洋藝術史學者當中算少數 : 其中陳慧宏甚至不能單以“藝術史學者”論之 : 但即使是歷史系出身的藝術史研究者也不是每位都顯現出良好的歷史訓練 : 有些人的研究甚至令人很難看出曾念過歷史系 : 當然這不完全是台灣的西洋藝術史學者的錯 : 即使在現在這個跨學科研究流行、強調打破學科界限的時代 : 歷史學(包括大多的文化史研究)和藝術史還是有明顯的不同 : 我認識的歐美歷史系博士生和教授幾乎都對藝術史學者有許多抱怨 : 不過也曾聽過正牌的藝術史教授對研究不少藝術作品的著名“歷史系教授”嗤之以鼻 : 說“她那根本稱不上藝術史”(被批評的Caroline Bynum 台灣應該有些人知道) : 台灣的話,也曾聽說 : 某個受聘於歷史系所的年輕藝術史教授曾因為被研究生當面質疑研究方法而當眾發飆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6.250.248.87 ※ 編輯: schkolade 來自: 76.250.248.87 (10/13 09:26)

10/13 17:16, , 1F
哇,謝謝你
10/13 17:16, 1F
文章代碼(AID): #1AqzLRPh (historia)
文章代碼(AID): #1AqzLRPh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