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韓信:三種不同的報答方式

看板historia作者 (棉被怪)時間15年前 (2009/08/23 03:18),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3 (看更多)
我想這段的看法與原po差異頗大,首先看看原文 《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至國,召所從食漂母,賜千金。及下鄉南昌亭長,賜百錢, 曰:「公,小人也,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為楚中尉。 告諸將相曰: 「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 南昌亭長對他有恩,韓信封王之國,對於漂母如此厚待, 卻對南昌亭長訓示,指其「為德不卒」,顯示他對於此事耿耿於懷,記恨在心。 對令他受跨下之辱的少年亦是如此,諷刺「此壯士也」, 並對諸將相言非不能殺之,並任其為中尉。 《漢書.百官公卿表》:中尉 ,秦官,掌徼循京師。 如淳曰:「所謂遊徼,徼循禁備盜賊也。」 中尉看似要職,《漢書.百官公卿表》為中二千石,但某種程度上來說,我覺 得是將他放在身邊,令此人受辱。 對於朋友方面,《史記.淮陰侯列傳》: 項王亡將鍾離眛家在伊廬,素與信善。項王死後,亡歸信。 漢王怨眛,聞其在楚,詔楚捕眛。信初之國,行縣邑,陳兵出入…… 高祖且至楚,信欲發兵反,自度無罪,欲謁上,恐見禽。 人或說信曰:「斬眛謁上,上必喜,無患。」 信見眛計事。眛曰:「漢所以不擊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於漢, 吾今日死,公亦隨手亡矣。」乃罵信曰:「公非長者!」卒自剄。 信持其首,謁高祖於陳。 韓信先是藏匿好友鍾離眛,但是為求脫身,仍是以好友首級上獻, 則見其對於朋友之薄涼。 再看看他對同僚的態度,《史記.淮陰侯列傳》: 信知漢王畏惡其能,常稱病不朝從。信由此日夜怨望, 居常鞅鞅,羞與絳、灌等列。 信嘗過樊將軍噲,噲跪拜送迎,言稱臣,曰:「大王乃肯臨臣!」 信出門,笑曰:「生乃與噲等為伍!」 灌嬰、周勃、樊噲身份上是列侯,與之同等, 樊噲卻對其行臣子之禮,韓信不僅坦然受之,甚至還自嘲與樊噲為伍, 自視高人一等。要知灌嬰、樊噲等人乃是劉邦之戰友,從其起兵便跟隨, 雖然才能不及韓信,但亦非無能之輩。樊噲更與劉邦是連襟,樊噲妻呂嬃 乃是呂后之妹。韓信恃才傲人,適足以取禍。 若追前事,韓信攻齊地,劉邦已使酈食其說服齊國協同對項羽作戰, 但他卻因蒯通言:「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 因此趁齊國不備攻之,致使酈食其遭齊王烹死。 平齊地之後,韓信遣使劉邦求為假王。 當時劉邦正被項羽困於滎陽,苦待韓信率兵解圍, 卻等來的是要求封王的要脅,殺韓信的想法恐怕在此時便已埋下。 而最後與呂后一起策劃殺韓信者,卻是引薦他的蕭何,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何也? 最後,看看太史公對韓信之評語: 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 ,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 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 -- 如果沒有想像力 我們就和那些笨蛋們是一樣的 by 漢尼拔萊克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199.174 ※ 編輯: pottolee 來自: 61.64.199.174 (08/23 03:19)
文章代碼(AID): #1Aa4HlUn (historia)
文章代碼(AID): #1Aa4HlUn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