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名詞解釋:封建

看板historia作者 (filia christi)時間16年前 (2007/12/18 08:12),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Anjou (安茹是公的)》之銘言: : 羅馬的庇護制度 : 羅馬大莊園經濟時代大量的自由民放棄了小農身分 : 向大地主進行效忠 進而取得大地主的庇護 : 這可以說是封建制度的源頭 : ------ : 日爾曼戰友團 : 基本上這是一個統領+ 一群從屬的關係 : 但是這時候的從屬關係並不是穩固的 : 如果這邊和平沒仗打 從屬通常會跑去打仗的地方對另一個統領效忠 : -------- : 簡單的說要找封建制度的起源可以找以下的關鍵字 : 羅馬時代的 庇護 patrocinium : 獻地 precarium : 賜地 beneficium : 塞爾特民族 附庸 vassus : 日爾曼民族 戰友團 Comitatus : 梅羅文加朝 賜地 beneficium : 豁免權 immunity : 加洛林朝 軍事服務 : ---------------- : 簡單的說 : 封建制度不是突然冒出來的 而是經過了數百年的社會自然演化而導致的結果 不是這些傳統不存在或不重要 重點是,feudalism 這個辭彙並不來自中古歐洲 而是一個後代用來理解描述中古歐洲所用的modern construct 所以雖然這個板的重點是history 而非historiography 但對於feudalism 的了解必須放在這個辭彙產生的modern context 當中來看 也就是說,必須進行相關的historiographical survey feudalism 的說法事實上從十七世紀開始 啟蒙以降的作者也多有對feudalism 討論者 但這個概念的定義是在歷史學正式成為一個近代社會科學學科才確立 Ganshof 的研究是這個題目研究的經典 他對feudalism 最經典的定義簡單來說就是 封地和軍事服務的契約關係 不過Ganshof 對這種契約關係的詮釋僅限於貴族階層 是年鑑學派的Bloch 擴大詮釋到整個社會 目前中文的中古史教科書大概落後歐美學界的發展四十年 所以頂多反映到年鑑學派這個時期的史學理論而已 年鑑學派注重大塊、長時間的結構 但是接下來的學者漸漸發現,如果要用feudalism 說明中古社會結構 他們必須面對好幾個不同版本的feudalism 或feudal society 同時,不少學者發現過去被用來說明feudalism 的許多中古早期現象 似乎也不適用於feudalism 另外在史料的使用上,prescriptive 和descriptive 史料 對於實際情況的反映程度也被重新思考 當有太多的“例外”被學者發現 自然產生了feudalism 這個辭彙是否適當以及是否需要重新定義的疑慮 大部分的學者一面批評Ganshof、Bloch,一面繼續用feudalism 這個辭彙 1970 年代以來才有以兩位英、美學者為主的一群學者開始 大力質疑feudalism 的有效性 由於Ganshof 曾明言他對feudalism 的使用是為了幫助學生快速理解中古史 有學者認為這個辭彙的使用僅止於教學方面 而不應用於學者對中古歐洲的研究上 攻擊舊理論的主力是美國的E.A.R. Brown 和英國的Susan Reynolds Brown 很直接的批評feudalism 的概念是近代史家對中古的一種tyranny 極端的批評者認為feudalism 應該完全被從歷史教科書當中被移除 這種極端說法並未完全被接受,Reynolds 的研究方法也廣受批評 但是最近一二十年來英語世界出版的關於中古早期的研究中 確實有feudalism 這個辭彙逐漸消失的傾向 相關書籍的index 裡也經常找不到feudalism 政治社會結構中的lordship 以及人際關係網絡依然是研究的重點之一 但已經很少有學者繼續用feudalism 來形容中古的政治、社會 一般接受的看法是即使feudalism 經過重新的定義 實際的狀況依然遠比這個辭彙所能夠包含的意義更為複雜 即使不完全同意新說法的學者也大多同意 一直要到Capetian Dynasty,尤其是Philip Augustus 的時期 所謂的vassalic/feudal obligations 才真正在實行層面確立 Anjou 大大舉的十三世紀例子也就是High Middle Ages 的產品 問題在於這個時期也標示了法國中央王權的發展 現在連年鑑學派傳統訓練出的中古史學者也大致接受這個說法 : 三王會議實際上只是追認了這個社會現象而已 : 封建制度目前的看法是 : 八九世紀是形成期 : 十十一前半是定型期 : 之後兩百年為全盛期 : 十三世紀中開始王權抬頭 封建制度走下坡 如果這樣的發展是確定的,十二、十三世紀確實是“全盛”期 不過我很好奇,如果九世紀的會議是“追認”一個已經“既存”的封建現象 “形成”期、“定型”期的發展又為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6.199.100.14

12/18 08:29, , 1F
想推中文史學界落後四十年.... XD
12/18 08:29, 1F

12/19 01:51, , 2F
難得一見的好文啊
12/19 01:51, 2F

12/19 21:12, , 3F
推推推,真是好文
12/19 21:12, 3F
文章代碼(AID): #17Pn1n6F (historia)
文章代碼(AID): #17Pn1n6F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