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發問] 附庸國 殖民地 與領事裁判權

看板historia作者 (喵)時間17年前 (2007/07/26 13:18), 編輯推噓6(602)
留言8則, 7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最近看了西歐史,看到15~16世紀時,剛好有討論到這部份XD 也就是領事裁判權與治外法權的原由;很意外的, 則是跟法國與鄂圖曼土耳其有密切關係。 時代背景(15世紀): 隨著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教皇的權利衰微, 也促使義大利各城市港都政治勢力的崛起。舊有的政治體制業已崩壞, 取而代之的則是地方強權不斷互鬥的局面。 也就是你我熟知的: 威尼斯共和國、米蘭公國、佛羅倫斯共和國、教皇國、那不勒斯王國五強爭霸局面。 當然這五強都想盡辦法試圖消滅對手,不過在各國外交與軍事的協定與 結盟下,都無法得逞。最後形成一種權力平衡(balance of power)的權力運作模式。 這種以地域內各國政權結盟制衡的國際關係, 在後世則稱為義大利國家體系(Italian states-system)[1] 然而這五小國的長期的政治衝突,也開始讓其他的歐洲列強涉入其中。 比如說法國的查理八世(Charles VII),因為窺伺義大利的商業與財富的動機, 在15世紀末期以要求那不勒斯王位遭拒而入侵義大利,並佔領那不勒斯王國。 法國的入侵也讓其他歐洲國家深感警戒,在: (1)擔心義大利權力制衡體系被破壞 (2)法國吃下義大利可能會讓他更加壯大 這兩個警戒下,西班牙、神聖羅馬帝國、英國組成「反法聯盟」並派兵參戰。 史稱『義大利戰爭』(1494~1516)。 這場戰爭最後在教皇國、西班牙、威尼斯、英國、神聖羅馬帝國的聯盟圍剿下, 法王路易十二(Louis XII)輸了。代價是放棄那不勒斯主權。 而這一套權力制衡的邏輯也開始廣泛的在歐洲各地出現, 各國政治、軍事結盟,以及面對入侵引入其他歐洲列強結盟的情況。 之後義大利又打了多次戰爭、近一步發展延燒成宗教戰爭。 法國為了阻饒西班牙國王卡爾五世(Karl V)控制神聖羅馬帝國,並多次阻饒法國侵占 義大利,於是開始引進諤圖曼土耳其的勢力。 (感謝amurosheum與gfneo指正,字打多了會眼殘= =) 1525,法王法蘭西斯一世(Francis I)在巴維亞(Pavia)被俘,法國向鄂圖曼土耳其求援。 鄂圖曼土耳其蘇丹蘇里曼一世(Suleyuan I)同意出兵,一路攻打神聖羅馬帝國。 1529年兵圍維也納(神聖羅馬帝國首都),但是.... 波斯勢力的薩法維王朝攻進鄂圖曼土耳其的(今日)庫德斯坦(Kurdisan)與伊拉克等地, 這時蘇里曼一世陷入了兩難: 1.回國抵抗薩法維王朝入侵我國 2.繼續圍攻維也納 當時蘇丹宰相伊步拉辛(Ibrahim Pasha)反對繼續涉入法國事務,以及與法國結盟。 然而這和法國的想法──把鄂圖曼引進歐洲,並牽制西班牙與哈布斯堡王朝相左。 法國政府則要求法國使節介入鄂圖曼土耳其之間的宮廷權鬥, 最後結果為宰相伊步拉辛被處決,由新宰相說服蘇里曼一世與法國締結盟約。 ↑這也成為歐洲使節介入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宮廷權鬥的濫觴。[2] 1536年2月19日,鄂圖曼土耳其與法國於貝爾格勒簽署協定(milt/trade agreement) 除雙方協議:法國從西,以及土耳其從南邊夾擊哈布斯堡王朝外, 作為蘇里曼一世對法國的恩賜,鄂圖曼土耳其同意給予法國治外法權與特許規章 (Capitulations)[3],並引進護照制度。 分析與影響: 在此協定之前,法國與穆斯林早已有商務往來,鄂圖曼土耳其也依照伊斯蘭的 宗教自治體(millet)的治理原理,給予一神教的基督教徒有治外法權之特權。 (方式是異教徒付人頭稅與土地稅,地方行省則不干涉他們生活與事務) 但這協定在日後有決定性的影響。 也就是說,法國人在鄂圖曼土耳其國境的所有港市都有:經商、居留、旅行與信仰自由。 定居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法國臣民,不僅可享有以法蘭西法律裁判的權利(領事裁判), 在國境內的旅遊經商時,也可以持有蘇丹政府發給的特許證而暢通無阻, 並受到地方官員的保護。這種特許證,可說是護照(passport)的發展起源。 然而原本鄂圖曼土耳其因為宗教寬容而做的善意協定,在往後基督教世界和鄂圖曼 之間的權力消長下,反而變成了法國人在19世紀以後侵略該國經濟以及內政的武器。 而在其他國家與殖民地的歷史,這一紙協定也變成了不平等條約的起源也說不定....... -- [1]Adam Watson,"The Evolution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2),Ch-14 "The Ranassance in Italy" [2]Thomas Naff,"The Ottoman Empire and The European States System", in Hedley Bull and Adam Watson eds,The Expansion of International Societ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85), p.146 [3]Capitulations源自Capirala一字,原意為條約之各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0.171.200

07/26 13:51, , 1F
推!
07/26 13:51, 1F

07/26 15:05, , 2F
1929年終於兵圍維也納.....改一下吧
07/26 15:05, 2F
感謝......這筆誤讓我嚇一跳= =(汗) ※ 編輯: midas82539 來自: 125.230.167.52 (07/26 17:02)

07/26 18:00, , 3F
不懂的是為何土耳其當局要給法國優待? 看來對該國沒好處
07/26 18:00, 3F

07/26 18:01, , 4F
或是說以天朝自居亂給恩賜?
07/26 18:01, 4F
這個就要討論到伊斯蘭政權與伊斯蘭教的特殊宗教包容性了說... 完整回答這個問題要再另開一篇新文。我整理一下再回覆您好了。

07/26 18:55, , 5F
推推,不過Battle of Pavia是1525?
07/26 18:55, 5F
謝謝指正,這篇筆誤問題很多,還多包含 囧rz 衍生閱讀,巴維亞之役:http://en.wikipedia.org/wiki/Battle_of_Pavia

07/26 19:04, , 6F
07/26 19:04, 6F
※ 編輯: midas82539 來自: 125.230.182.245 (07/26 22:27)

07/26 23:22, , 7F
07/26 23:22, 7F

07/27 15:52, , 8F
07/27 15:52, 8F
文章代碼(AID): #16g2wgZm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