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西周對後世的影響

看板historia作者 (亮亮)時間17年前 (2006/10/14 12:42), 編輯推噓1(100)
留言1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summerblue05 (夏日憂鬱布魯藍)》之銘言: : 西周整個朝代的官制`中央&地方制度` : 文化社會現象等的發展, : 對後世有哪些深遠的影響或貢獻? 小弟試從文化角度解析西周對後世影響 一.殷商時代,政權是由天神所選擇並授與的(君權神授說),保障了人間君王的高貴性 ,以及政權取得的合理性,這在泛靈信仰的時代,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它保障了君主權 力,使人不敢覬覦王位。 二.西周以革命 代殷而起,此時西周必須解釋並鞏固其行為正統性,故提出了「天命靡常 」的觀念。那天命之「常」何在?天選定一人為君王,並非恆常不變,而是有一個附 加的一套標準,一旦在位者不符合此一標準,人民是有權利可以革其命的。 (一旦天下底定,周代亦有君權神授觀。君權神授與天命靡常並不衝突。) 三.那執政者如何得知其符合其附加標準?可從《書經》看出由天意轉變為對民意的重視ꄊ ,天意就是要讓人民的生活、生存都獲得君王的最大照顧。所以天意的判斷標準即以 民意唯依歸。 四.那如何判斷天意(民意)? 〈周書‧泰誓〉:「天聽自我民聽」 〈虞書‧皋陶謨〉:「天聰明自我民聰明」 此時天意的本意並非是僅從眾人之中挑選出一領導者而已,而是要選一有能力並有責任 感,能順從天意(民意),保護所有的人民,如果君王無法辦到,那他就必須被換掉。 (民本觀念 ) 五.天命靡常觀念產生後,另一觀念隨之而起,即所謂「敬德」觀念。徐復觀先生於《兩 漢思想史》一書中特別提出西周「憂患意識」的精神昂揚發展,而此精神的核心便是 「敬」。此時「敬」已強過上古全神信仰時代對於鬼神之「畏」的觀念。 六.敬之本義為「執戈以待旦」,此一心態代表了人對於自己的行為隨時有了高度的警 覺,自我的惕勵。而他們也認為天命並非是隨自己喜怒而加予人賞罰,他們認為超越人 之外的神鬼亦有其行為原則,即依照人行為之善惡而定其賞罰。 七.人之賞罰際遇與個人之行為在此作了相當高之連結。這種憂患意識促使人們對於 大自然以及自己本身有了自我面對、擔當、以及省覺。於是將人的行為之結果或人所 乞求之一切,從純然請求對外的、超越於人之外力量,一大半轉回為對自身的要求。 八.西周產生此種「敬」之概念,代表人文精神的躍動,即用人之能力與思維,對人本身 之行為負責,回歸到人的思考以及判斷,對於神鬼之部分,存而不論。人對於人負責之 比重,已大過於對神鬼之祈求。 九.孔子繼承此一人文精神,認為人應該要超越個體之侷限,個人之外要有一個共通、 可行動的、可貴力量或是價值,進而將每一個體人提升至仁之境界。 十.孟子將天命轉為民心的概念,即《書經》所提出的民本思想,「天視自我民視, 天聽自我民聽」孟子循此一精神下來,故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之言論。 若君王承天命而不仁,則「聞誅一夫紂,未聞弒君也。」孟子重新肯定革命思想, 與孔子「尊周、存周」的觀念並不相同。孟子已將仁政德治化為最高判斷標準, 如從天意(民意),則存之,即君權神授,但不符合,則去之,另立一新君, 即天命靡常。 此為個人上課筆記,請各位多多指教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70.161.23

10/27 00:34, , 1F
有觀點!
10/27 00:34, 1F
文章代碼(AID): #15C6guo_ (historia)
文章代碼(AID): #15C6guo_ (histor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