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交大經管在職專班考試心得(正取)

看板graduate作者 (毛毛)時間6年前 (2018/03/20 01:07), 5年前編輯推噓5(500)
留言5則, 5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趁著交大在職專班的複試成績剛公布,來分享考試心得,給有意報考的人參考。 [背景] 工作經歷:累計3年7個月,出版社編輯2.5年,某集團內的小公司約聘專員3個月, 現職為某財團法人正職11個月 學歷:114文組學士,畢業平均86.6分,寫過國科會(現為科技部)補助的大專生論文 一篇 [報考動機] 1.現在工作內容跟大學所學不同,對我來說有挑戰性,因此想多了解經營管理方面的 知識,特別是過去很少接觸的財務方面 2.公司升遷項目之一為學歷,所以希望想藉著進修的機會,再提升學歷 [成績] 初試- 筆試:93.00分 (加權比重x1) 審查:84.23分 (加權比重x1) 加權:177.23分 (據不完全調查,這階段分數高分有高到178分) 結果-進複試 (最低進複試分數約162分) 複試- 口試:82.27分(加權比重x1.3) 加計初試成績之加權總分:284.18分 結果-正取 [準備過程與考試過程] 初試-筆試 1.筆試是問答題,有5大題,每題大約有200字的內容,然後從中出3-4個小題。而準備 考試時,查了該所老師的著作,發現有一本滿適合準備這種題型,是鄧東濱教授的《問 題與回應》(ISBN: 9789576970245),現在已絕版,內容是84個管理個案,用一問一答 的方式,點出數個對應方式的利弊,對我這種思考很發散的人來說,比較能抓到如何重 點式回答。 (補充:《問題與回應》已絕版,我手上也沒有書,當初是從北市圖借,想用此書準備的 人可找到附近的圖書館找找看) 2.有報名交大經管的學分班,2017.9-2018.1修了兩門課(行銷管理、管理個案分析), 讓我比較了解管理學的思考方式,老師上課也會提管理學的經典案例,比如台灣企業的 掏空案、2001年Ford汽車因選用Firestone輪胎造成的車輛召回事件(然後這題剛好有考)、美國大藥廠的藥品召回處理方式。 初試-審查 1.簡單把該附的經歷和學歷資料附上,另外附了大專生論文的摘要和正文,雖然自覺論文 內容跟經管領域差很多。 2.修讀計畫寫法則是將所上的課綱研究一遍,分成短、中、長期寫,每一段都會寫到幾堂 課程名稱和為什麼想修該課程,以及修讀後期望對工作產生的幫助。 複試-口試 1.口試形式是團體面試,口試通知上寫很清楚,六個考生同時段進考場,每位考生一分 鐘做自我簡介,之後由考生編號最前面的抽題目。然後各考生可以思考一分鐘,在題目 紙上做筆記,接著各考生針對題目發表想法、進行討論,每人每次發言最多一分鐘,最 多發言三次,順序不限,主要評分標準應是看團體互動程度。我們這組抽到的題目內容 大意是「管理理論在實務上的用途是什麼?試說明與舉例。」 2.這次是五位教授列席,印象中是班主任-丁承教授、唐瓔璋教授、楊千教授、胡均立 教授、蔡蕙安教授。 3.因為同組的同學也有上學分班的課,初試公布之後有相認、一起練習和猜題,同學還 找熱心的學長姐看口試演練,透過模擬口試,滿有效降低我的不安感。 4.因為怕考到管理學專有名詞,初試公布後,我花了一週努力消化了兩本管理學的教科 書和統計學教科書前幾章的概論,但基本上口試時也沒回答到跟書中有關內容,而且我 發表想法還是會卡卡的,但這樣準備倒是降低我的緊張感。 [心得] 1.因為經管領域跟先前大學和工作經歷差很多,先到學分班修課對我有滿大幫助,也更 確定報考的想法。且請教學長姐的考試心得很有幫助,非常感恩。 2.我的口試成績跟同組的相比,分數落差不大,上榜應該是靠筆試分數拉高。不過口語 表達能力好的人,口試應該還是要把握一下,畢竟加權比重高於筆試和審查。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164.14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raduate/M.1521479234.A.922.html

03/20 03:50, 6年前 , 1F
03/20 03:50, 1F

03/20 07:32, 6年前 , 2F
推 恭喜
03/20 07:32, 2F

03/20 13:14, 6年前 , 3F
03/20 13:14, 3F

03/20 18:14, 6年前 , 4F
恭喜
03/20 18:14, 4F

03/24 01:23, 6年前 , 5F
恭喜
03/24 01:23, 5F
※ 編輯: jwendell (36.225.153.238), 08/18/2018 22:44:52
文章代碼(AID): #1Qh-v2aY (graduate)
文章代碼(AID): #1Qh-v2aY (grad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