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建議] 剛剛寫信給教育部

看板graduate作者 (lemon)時間15年前 (2009/05/07 17:31),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前文請恕不加引用!但對於您前半部份的內容,我倒是可以提供一些資訊: 民國83年左右,挾帶著70年後半的解嚴開放,許多想法有如雨後春筍萌出, 一切都想反舊創新。 平心而論,偶而攪動相對停滯的教育,給予刺激也是件好事。 但問題是,當時也碰上經濟蕭條,許多人出來便碰到嚴峻的失業問題,同時 教師待遇也在約略的時期,做了調整,於是許多人變思考,教職這條路的 可能性。 於是這兩種想法對上,雖然不同團體持的理由不同,但同樣希望教師資格 開放。形成莫名奇妙的同盟。 當時教育部幾經思考後,提出配套措施: 1.僅開放另外約10所國立大學學生,可以修習教程(保證基本素質) 2.仍以公費制為原則,招收的師培生給予公費待遇(給予一定保障) =>美國許多州,縱使是教育學程制,一申請上,也是享有獎學金的,此   點並無二致 以上這兩點,可看出,維持師培生素質,以及限制名額和給予一定程度的 就業保障,仍是教育部的底限。 但這種擋人財路的方案,怎麼可能過關,特別當時許多私立學校很積極的 運作因為當時的環境,如果可以設立教程,培養老師,這所學校的名聲和分 數就會上升。 也許現在很難想像,但當時師大就強占一類前十志願中的4個;2類幾乎都 在前20志願,3類也常有人放棄醫學或牙醫的資格,來填師大生物系;4類 的第一志願也是師大。其他的學校:彰師,高師甚至師院,排名也還OK! 當時教師一職受到的青睞和尊敬可見一般,大家可以試想,如果今天醫科 可以開放,也會有很多大學搶著要設,這是一樣的道理。 沒想到教育部的方案,送入立法院後,出來的結果卻大為不同: 1.不論何種大學,教程中心只需3名專任教師,便可開設教程。 (現在你聽都沒聽過的私立大學和科技大學,都可以培育喔) 2.廢除公費制。 如此,總量管制完全廢除,門戶大開。 立委 利委 不意外! (現在吵的很兇的波波問題,不知道會不會走上相同的道路?) 那時考教師還不是這樣難考,因此許多人只要隨便修幾個學分,就趁這個 漏洞魚目混珠進去。教師的專業性,也由此逐漸下降。 但教師的培養和訓練並不是幾個學分就可以結束的。 結果要學師資多元化的精神,卻又不積極改善師資培育的管道,做好品質 管控。 如果今天有個人,真的有志從事教職,但他從一般大學的接受的教程卻只 是東拼西湊的內容,也沒有良好的訓練,這樣其實很不負責,也讓他的發展 和預備被限縮。 這不是保護不保護師範體系的問題,而是要想想,我們希望訓練出來的教師 他的能力是否足夠應付未來的教學挑戰。 我身旁也有一些一般體系出來的朋友,也都很有熱情(畢竟現在要考上教師, 除了能力,也得夠堅持才行),但和他們談談後會發現,其實部分的專業 知識和技能(譬如輔導,班經等)都有些不足。 這不是他們的錯!而是當時多元開放後,沒有協調一般大學與師範大學可以 相互合作,導致各自為政,資源也不互通,變成更像在對立競爭。 今天會有這種窘境,也是可以預見。 當初許多教改人士,極力屏除師範體系的意見,和一般基層教師的經驗建議, 並斥之為保守,認為自己的才是先進。 但一項政策,是否如當初說的這樣神,最好的方法就是檢視結果。 教改已經過了10年多了! 師資多元化,快樂學習,人本教育,升學多元化等等,都是當初的重點。 今天教育是否變好了?  也沒人出來認真檢討和負責, 當初說話的那批人:摸摸鼻子,喔!抱歉不甘我們的事! 好啦! 這篇不見得和研究所版有這樣大的關係。 但我認為大家以後都是知識份子,應該多關心和認識周遭的社會,一起為台灣 的未來努力。 之前從師大畢業,擔任教師一小段時間,也曾經對現況失望過,但去年聽了一 場演講,講者是北醫的邱文達醫生,他引用林肯的一段話: 別只對現狀抱怨,要為未來努力,並期望自己可以做些改變。 PS:好啦! 所以如果有人研究所不幸落榜或是中了自己的第二志願,也別灰心   相信自己,總可以改變些什麼的!(總算拉回研究所版的內容了呼....)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2.86.83

05/07 17:40, , 1F
所以感謝我們"聰明"的立委
05/07 17:40, 1F

05/07 17:40, , 2F
真的很中肯 推一個
05/07 17:40, 2F

05/07 17:41, , 3F
認真就輸了
05/07 17:41, 3F

05/07 17:43, , 4F
推~
05/07 17:43, 4F
文章代碼(AID): #1A0gf_Hc (graduate)
文章代碼(AID): #1A0gf_Hc (grad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