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公投法修法拍板 行政院敲定:人權議題不得公投

看板gay作者 (錢滾錢)時間5年前 (2019/04/11 02:25), 5年前編輯推噓18(1808)
留言26則, 16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amilkamilk 看板: gay》之銘言: : ※ 引述 《ors (ors)》 之銘言: : : 標題: [新聞] 公投法修法拍板 行政院敲定:人權議題不得公投 : : 時間: Wed Apr 10 21:36:38 2019 : 我覺得這個草案對我們不利 : 透過慢慢的教育無知的人 : 大家一定會對同婚接受度越來越高 : 等個五年或十年再投票 : 結果可能完全不一樣了 : 但現在政府弄這招 : 那不就永遠同婚的公投 : 都只有一個反同公投 : 票數對我們非常不利 : 斷了我們翻盤的路 : 讓恐同可以永遠拿票數說嘴 : 我相信只要我們繼續努力 : 站在我們這邊的會是多數人 : 結果反而不能用公投表達聲量 : 不覺得是好事 真的, 歷史就是有這好處, 只要活得夠久都有機會看到誰的褲子掉了。 腦補大家都會, 如有雷同一定是黑洞造成的時空穿越劇。 ---分隔線--- 老師: 請問我國"唯一一次"使用公投剝奪人權的公投是哪一次? 學生: 2018年愛家3公投。 老師: 那我國政府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 學生: 隔年,2019年就立刻修法遏止公投被亂用,並限制人權議題不能公投。 老師: 請問這個公投帶給我們什麼啟示? 學生: 民主制度可能有多數暴力的情形,要隨時注意、警惕。 學生: 人權議題不適合公投,可能會犧牲少數人的權益。 學生: 錯誤的資訊可能會導致錯誤的判斷,進而影響投票結果,要更謹慎。 學生: 任何宗教都不該凌駕於法律,而且宗教要與時俱進,要能勸人為善、包容。 學生: 專法雖然能提供社會緩衝空間,但最後還是走向真正的平等。 老師: 現在你們還會認為同性戀不能結婚嗎? 或同性戀不該擁有結婚權力嗎? 學生: 不會,因為我國是法治與人權國家,保障所有人擁有平等的結婚自由是很自然的事。 學生: 不懂為什麼以前的人會限制別人的結婚權益啊? 學生: 對啊,這種事情有什麼好管的,住海邊嗎? 學生: 還700多萬人反對耶,那時候的性少數朋友真的過得很辛苦。 老師: 道德標準與價值觀是會改變的。以前的時空背景下,台灣社會還無法立刻完全認同性別平等、婚姻平權,但現在不同了,我們認為這是天賦人權。因此,更要珍惜得來不易的平等與民主。 ---分隔線--- 結論: 1. 老師正確的引導、教導是不是很重要? 好的老師教導正確的性平教育與法治觀念。 2. 謝謝教育部在2019年繼續堅持並落實完整的性別平等教育 : ) 3. 有錯就改, 無須計較哪時候改、哪時候才能改, 每一個當下都是發生改變的好時機。 錯的東西錯一次就好, 為什麼要為了拉不下臉而刻意錯第2.3.4.5.6...次? 4. 人類就是踩著歷史上的各種錯誤一直修正並前進的奇妙生物啊。 5. 所以我不太懂, 你自己都說教育會改變一切, 700萬這個數字沒過多久就會變成負面教材, 還可能變成被揶揄的數字, 有什麼好開心說嘴的? -- ※ 編輯: moneykid2011 (114.26.143.68), 04/11/2019 02:31:49

04/11 02:56, 5年前 , 1F
同意
04/11 02:56, 1F

04/11 03:58, 5年前 , 2F
700萬就是以後歷史上愚民數字的衡量標準
04/11 03:58, 2F

04/11 10:16, 5年前 , 3F
揶揄700萬也只是徒增對立而已,這不是教育的目的
04/11 10:16, 3F

04/11 12:06, 5年前 , 4F
想想以前黑白通婚的歷史
04/11 12:06, 4F

04/11 12:46, 5年前 , 5F
04/11 12:46, 5F

04/11 13:57, 5年前 , 6F
是啊,那些曾經公開自己投反對票的人,將來肯定是要被
04/11 13:57, 6F

04/11 13:57, 5年前 , 7F
反覆檢驗的
04/11 13:57, 7F

04/11 14:00, 5年前 , 8F
04/11 14:00, 8F

04/11 14:38, 5年前 , 9F
同志權益是人權議題嗎?記者詢問行政院發言人,她回答:由中
04/11 14:38, 9F

04/11 14:38, 5年前 , 10F
選會委員依職權認定
04/11 14:38, 10F

04/11 14:49, 5年前 , 11F
不管有沒有通過,最後結果一樣是由中選會來認定,並不會因為
04/11 14:49, 11F

04/11 14:49, 5年前 , 12F
修正通過,就自動把同志權益當成是人權議題
04/11 14:49, 12F

04/11 15:23, 5年前 , 13F
總比沒設限好 原本的公審會就可以擋了 結果弄掉後造成一系
04/11 15:23, 13F

04/11 15:23, 5年前 , 14F
列問題
04/11 15:23, 14F

04/11 15:44, 5年前 , 15F
可是中選會有這個職權嗎?應該還是要打官司
04/11 15:44, 15F

04/11 15:50, 5年前 , 16F
這個修法就是處理這個問題阿~
04/11 15:50, 16F

04/11 15:55, 5年前 , 17F
true
04/11 15:55, 17F

04/11 16:37, 5年前 , 18F
中選會原本就可以審核公投題目,請見公投法
04/11 16:37, 18F

04/11 16:39, 5年前 , 19F
打官司是要和誰打官司確認同志權益是不是人權議題?
04/11 16:39, 19F

04/11 17:18, 5年前 , 20F
04/11 17:18, 20F

04/11 18:39, 5年前 , 21F
揶揄那700萬人真的沒什麼幫助..他們現在就是最大的阻力
04/11 18:39, 21F

04/11 18:40, 5年前 , 22F
笑他們反智受傷的也只是我們
04/11 18:40, 22F

04/11 18:46, 5年前 , 23F
不過有挽回或溯期過往嗎?我覺得沒有
04/11 18:46, 23F

04/11 18:55, 5年前 , 24F
怎麼可能溯及既往...
04/11 18:55, 24F

04/11 19:37, 5年前 , 25F
不是不能,而是不敢這樣做。
04/11 19:37, 25F
意外這種微筆戰打臉文會獲得閉門討論, 不過有些事情需要進一步說明。 1. 誠如上面說的, 這篇基本上是針對a鄉民的那篇假中立文的反擊, 還刻意引用了他的內文。 所以原始目的不是要攻擊、揶揄700萬人, 而是揶揄a鄉民。 而a鄉民顯然不是光譜中的游移票, 根據過往發言紀錄來看, 他不是未來需要積極爭取的目標族群, 或者說, 他的順位被放在很後面。 所以我個人是不擔心也不認為這篇會被變成攻擊700萬人的經典戰文, 除非有人(不管事支持者或反對者)把它導向攻擊模式。 2. 的確(700萬-1人)因為a鄉民而被掃到颱風尾, 看起來很無辜且沒必要。 但這篇假設的語境與背景很明顯的是發生在未來, 在未來時空下, 它就是歷史事件。 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情境是合情合理的發生, 並以此做為後續橋段的鋪陳。 之所以會被認為不妥, 是因為大家知道發文的我其實是現代人, 以上帝的視角在檢視我發文的動機。 為此, 我也刻意在開頭埋了一小段, 蓄意要強調歷史事件的事實中立性與人為解讀的重要。 對平權支持者而言, 我們期待的是褲子掉了這件事真實發生, 並以這樣的觀點在看待這個歷史事件。 但對反對者而言, 這段揶揄文字卻可能是一輩子都忘不了的深刻體驗, 明明多數決是民主的基本執行模式, 為什麼結果卻不如預期? 但, 誰又掌握了歷史事實? 誰又控制了歷史的解釋方式? 我預設是支持平權者, 終將等到這一天。 但這樣真的就是最完美的結局嗎? 至少, 我不認為犧牲很多人的性命換來的平權有多麼讓人開心, 反而要更記住這些權力背後是由許多眼淚與鮮血堆砌的。 不過這是我自以為的隱藏內涵, 顯然每人有不同的解讀, 也可以有不同的解讀, 這也是很棒的常態, 沒有不好。 因此有一些朋友提出質疑, 所以我又跳出來為自己辯解; 這就是作者與讀者的某種程度上的對話過程。 3. 預設中, 學生那一大段的「揶揄」大多以不解、疑惑、不可置信來呈現, 最後則收斂在有一點憤怒又帶點疼惜的結論。 我認為多數的歷史事件就是這樣, 事過境遷以後, 後世的人只會對過往的人的辛苦多一點同情與不捨。 如果教育有做好, 可能有機會觸發「同理」的程度, 但很困難。 此外, 哪時候我們能坦然地以自嘲口吻說著悲傷的事, 並且能明白地歸納出該歷史事件帶來的意義, 我們才算真的學到教訓。 我是這麼認為的。 所以我刻意偷渡了自己的預設結論, 並期待這樣的結論成真。 4. 另外, 我個人認為不可能每個人都是聖人, 平凡人才會佔多數, 不安排平凡人酸一下a君太不符合常理, 同時也符合我的私心。 以直報怨世界才不會充滿聖人, 聖光普照的世界活起來壓力山大。 5. 所以最後安排老師來做收斂, 告訴孩子這就是社會演進的過程, 要試著理解當時的背景, 並珍惜現在享有的權利。 還在文末自以為是地下了標語, 希望大家注意到老師的重要, 以及感謝教育部的堅持。 文章最後不忘裝中立一下也是很重要的。 * 以上就是文章發展的脈絡。 * 最後, 我想不管你我接不接受上面這種解釋與劇情安排, 文章寫了、公開了, 我就得接受大家的指教。 幽默、諷刺與傷人只是程度上的區別, 顯然部分朋友認為不應該在此時繼續刺激700萬人, 已經達到部分朋友認為危險的程度。 這的確是我可以再思考檢討的地方, 例如可以更不帶指射性地避開700萬這個數字。 (但我發現很難, 因為這個主題就是在討論2018年的公投。) 但我依然認為, 持續容忍a的攻擊只是助長歧視與偏見的紮根; 適度的反擊是絕對必要的事。 而什麼叫做適度, 除了我自己的標準, 透過大家的討論而形塑出來的界限也一樣很重要, 但就是要打他臉。 以上說明。 PS, 文章脈絡大概交代完了, 我也覺得這篇文章沒有啥需要特別反覆討論的地方, 它就是架空世界的打臉文, 所以之後我就不再針對此篇的文章做回覆。 ※ 編輯: moneykid2011 (223.141.52.23), 04/12/2019 00:04:04

04/12 16:47, 5年前 , 26F
04/12 16:47, 26F
文章代碼(AID): #1ShZKhk1 (gay)
文章代碼(AID): #1ShZKhk1 (g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