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古代的"農會"怎麼運作

看板gallantry作者 (非也)時間12年前 (2012/07/22 01:47),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cjol (勤樸)》之銘言: 大家應該都聽過「平糴法」這東西, 它的創始人據傳聞有兩人, 一個是越國的范蠡,他所創的是「平糶法」; 一個是魏文侯的相國李悝,他所創的是「平糴法」。 平糶、平糴雖然名字不大一樣,但精神是一樣的, 糶是賣米,糴是買米,因此平糶、平糴所講的都是跟穀物的買賣有關, 就是藉由控制米價來維持物價不至波動,進而維持民生經濟的穩定。 這東西大致上的玩法是這樣: 除了作為稅收的米糧收入官倉之外, 政府另外還有所謂的「平濟倉」(或之類的名稱), 負責每年秋收季節,將市面上的稻穀以高於市價的價格購入儲倉, 第二年春季再將部份散入市面,以低於市價的價格販售。 這樣做的好處有: 一、備荒 除了官倉可用做戰備糧草及官員的俸給之外, 「平濟倉」的存穀也需保持一定的量, 以備荒年可以拿出來開設「粥廠」,以賑濟災民, 說不定每戶還可論口領糧。 二、恤農 秋季收穫季節,除了上繳到官倉的稅收之外, 稻穀大量流入市面,很容易因為供給過多而造成「穀賤傷農」, 所以由官方再酌以高於市價的價格買米, 能增加農民的實際收入,對農民不無小補。 三、平抑物價 春季新苗未插,舊穀在市面上將盡,所謂「青黃不接」之時, 很容易讓不肖商人屯積居奇,哄抬米價, 這時若由政府以低於市價的價格銷售,可以避免物價過於膨脹。 不過其實法律的立意再怎麼好,「人」會怎麼去鑽漏洞都不是真的能完全掌控的。 關於第一點, 因為這倉儲是備荒之用,要是任用了貪污的官吏,以致荒年無糧可賑,就失去意義。 高明《琵琶記》記載趙五娘領糧、保正剋扣搶奪等事情就是十分典型的描寫。 關於第二、三點, 由於商人一定會趁火打劫,趁著稻米大量登場,農民急於脫手時,以低價大量買進, 再在春季「青黃不接」的時候趁機抬高米價,大賺其暴利。 基本上政府的立場應該是跟這樣的商人對立的。 要是官員與商人暗中上下其手,操弄物價, 則不但小農困苦,一般平民也將面臨通貨膨脹的苦果。 雖然「人」的因素無法完全掌控, 但是這個制度的本身是很正確的, 因此直到現在類似的做法還是持續在採用。 -- 《施氏食獅史》 趙元任 ┌──┐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 │施石│ 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 │氏室│ 獅屍,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試食是十獅。食時 └──┘ ,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試釋是事。 ψ 非也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117.207

07/22 09:45, , 1F
收購公糧
07/22 09:45, 1F

07/22 18:40, , 2F
請問糶、糴的發音是?
07/22 18:40, 2F

07/22 20:58, , 3F
複製貼上去網上字典一查就有了。
07/22 20:58, 3F
糶唸「跳」,糴唸「狄」 ※ 編輯: IamNotyet 來自: 123.192.117.207 (07/22 23:26)
文章代碼(AID): #1G2kiQNN (gallantry)
文章代碼(AID): #1G2kiQNN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