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五斗米價格約多少?

看板gallantry作者 (偶在花呆)時間16年前 (2008/07/10 23:34), 編輯推噓6(601)
留言7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本文節錄自:到衙門上班去 ◎ 完顏紹元 著 要說陶令的年薪或月薪僅五斗米,自然不可能;即便是日薪吧,似乎也對不上號。一天五 斗米,一月就是十五斛,一年才一百八十斛,而考之晉朝制度,縣令的年薪應是四百斛, 怎麼會相差二百二十斛呢?該不會被管財務的主簿貪污了吧? 西漢時官吏的俸祿實行年薪制,全發糧食。每年領取糧食的重量,就是他們的品秩,於是 就有萬石、二千石、六百石等種種名目,像劉備擔任過的縣尉這一級,最低年薪是一百石 。從東漢開始,俸祿的形式有了改變,統稱為「石」,實際上是發一部分糧食,發一部分 現金。這個辦法頗受官員們歡迎,因為在此之前,官員要用錢的話,得設法把糧食賣掉, 或用以交換其他物品,十分麻煩。 陶淵明的那個引起爭議的「五斗米」,其實也同這種錢、穀搭配的俸祿結構有關。按照《 晉百官注》記載,當時縣令的年薪是四百斛,按月發放,每月米十五斛,錢二千五。十五 斛米除以每月三十天,恰好是五斗米。古今量器不同,五斗米究竟值多少,需要有個比較 。《梁書‧何胤傳》上記何胤自稱,「吾年已五十七,月食四斗米不盡」。可知陶縣長一 天的俸米,可供一個年近六旬者食用一個月。如果當時政府也要求大家響應「一日捐」的 話,那麼五斗米外還應加上現錢八十三文。無論怎麼看,這份收入不算是太低。 其實,陶淵明的縣令收入還不止這筆由錢穀合成的年薪。從晉代開始,政府推行品官占田 制,即官員可根據品級高低,向國家領取一塊田地,所有權屬國家,收穫歸個人,簡稱占 田,實際上也是公務員職薪資的一部分。據蕭統〈陶淵明傳〉記載,陶令的占田是三頃, 他想全種上可以釀酒的秫(糯米),道是「吾常得醉於酒足矣!」可是縣令夫人不同意, 「固請種粳(大米)」。夫妻坐下來商量生產計畫,最後決定「乃使二頃五十畝種秫,五 十畝種粳」。 當然,這種田的事是「悉令吏種」,用不著陶令自己去打荷鋤打赤腳,下田工作。據其〈 歸去來辭序〉自述,在辭官前,他曾「猶望一稔」,意思是等占田裏穀物熟了,全收下來 再走吧。不料武昌傳來他妹妹病故的消息,這才下決心趕快開路。照筆者揣測,「猶望一 稔」倒更像是他老婆的意見,眼看稻米長在田裡,卻沒法帶走,豈不可惜?而妹妹的噩耗 ,則正好成為他催老婆立即上路的藉口。 (p.62-63) -- 這本書很有意思,有興趣的人可以去借來看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24.66.242 ※ 編輯: emmawanga 來自: 122.124.66.242 (07/10 23:36)

07/11 00:34, , 1F
原PO專業,能找到這種史料,不過晉朝太過混亂,詳實可相信
07/11 00:34, 1F

07/11 00:37, , 2F
的史料太少,我所看到的史料只陶沒老婆,又土地貧脊所以吃
07/11 00:37, 2F

07/11 00:38, , 3F
的也沒種出多少來,最後陶貧病交迫孤老而死,不為五斗米折
07/11 00:38, 3F

07/11 00:40, , 4F
腰而落得孤老貧病而死可是一點都不酷啊
07/11 00:40, 4F

07/11 00:56, , 5F
這本書深入淺出寫的很有趣非常推薦
07/11 00:56, 5F
※ 編輯: emmawanga 來自: 122.124.66.242 (07/11 00:57)

07/11 01:03, , 6F
意思應該就是 不為薪水當官 (比較現代還是飯碗比人大...)
07/11 01:03, 6F

07/11 01:14, , 7F
陶淵明怎麼會沒老婆?當他兒子是從石頭迸出來的啊?
07/11 01:14, 7F
文章代碼(AID): #18TYlrGR (gallantry)
文章代碼(AID): #18TYlrGR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