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為什麼宋朝皇帝有多個名字

看板gallantry作者 (全民亂講之全民大悶鍋)時間16年前 (2008/06/29 16:46),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 引述《x0nkg0cjrul (x0nkg0cjrul)》之銘言: : 剛剛維基了一下,發現宋朝皇帝有多個名字。 : 有些皇帝只有本名;有些皇帝有本名和即位名;有些皇帝有本名、曾用名和即位名 : 這跟其他朝代的情況好像不一樣(皇帝通常只有一個名字) : 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名字會換來換去的呢? : 那如果要稱呼皇帝的話,通常是以哪一個名字為準呢?(本名?曾用名?即位名?) : 如果那個皇帝有多個名字的話,是代表說以最新的名字(即位名?)來用, : 其他舊的名字就廢棄不用? : 還是說同時多個名字中可隨意使用其中之一呢? 宋朝皇帝一人有許多名的現象蓋因避諱之故 可能有人會問,其他朝代也有避諱現象阿!怎麼就宋朝皇帝一人就這麼多名字 原因在於歷代以來,宋朝的避諱之風最為鼎盛 有沒有證據呢? 有 宋朝名臣洪邁在他所寫的《容齋隨筆》第11卷裡提到了宋朝帝王避諱一事 卷第十一 帝王諱名  本朝尚文之習大盛,故禮官討論,每欲其多,廟諱遂有五十字者。舉場試卷,  小涉疑似,士人輒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方州科舉尤甚,此風殆  不可革。 然太祖諱下字內有從木從勻者,廣韻於進字中亦收。張魏公以名其子  ,而音為進。太宗諱字內有從耳從火者,又有梗音,今為人姓如故。高宗諱內  從勹從口者亦然。 真宗諱從心從亙,音胡登切。若缺其一畫,則為(恒右下去一)  ,遂並(恒右下去一)字不敢用,而易為常矣。                     ----節錄自洪邁《容齋隨筆》卷第十一  這一段文字記載明顯告訴我們宋朝的避諱現象有多麼嚴重  凡是名字其形似皇帝之名的要避諱,其音似皇帝之名的也要避諱  一個皇帝掛掉,光是要避他的廟諱就可以多達50多字    宋朝避諱之風太盛,皇帝要避諱也就罷了,太子之名也要避諱  甚至連有些皇后或太后的名字也要避諱(比方說北宋仁宗時期的劉太后)  此外,受到唐朝與五代以來避諱之風的影響,不僅僅是宋朝的避諱風氣鼎盛  連帶著連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權對避諱也相當講究  遼、西夏、金等政權都喜愛玩避諱遊戲  北宋仁宗時期,派大臣韓億出使遼國,就因為"億"字犯了遼國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漢名  耶律億的名諱,仁宗就把韓億改名為韓權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成語,大家應該耳熟能詳了   這個成語的典故也是源自於宋朝避諱現象   雖然這個故事是野史,並非為真,但也可以從此品出宋朝有多麼講究避諱   陸游在《老學庵筆記》卷五裡,記載州官田登為了讓百姓們避諱他的登字   要老百姓們把燈字叫做火,放燈叫做放火。   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舉州皆謂燈為火,   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節錄自陸游的《老學庵筆記》卷五 宋朝時期雖然避諱風氣很盛  但這一種避諱現象到了元代以後就慢慢消退了  元代皇帝因為多用胡名,避諱的就相當少  而自元代以後,有感於宋代的避諱太過繁雜,也太過擾民  明清兩代的避諱也就沒有像宋朝那麼講究了   -- Joey doesn't share foo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4.206.117 ※ 編輯: addoil 來自: 140.114.206.117 (06/29 17:16)

06/30 00:38, , 1F
專業推
06/30 00:38, 1F

06/30 10:52, , 2F
感謝回答
06/30 10:52, 2F

06/30 21:47, , 3F
推!
06/30 21:47, 3F
文章代碼(AID): #18PqlRdJ (gallantry)
文章代碼(AID): #18PqlRdJ (gallan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