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 家暴事件中的男性情懷  ‧孫瑞穗

看板female_club作者 (花栗鼠)時間13年前 (2010/10/15 23:29), 編輯推噓1(105)
留言6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蘋果論壇    2010.10.14 家暴事件中的男性情懷 ◎孫瑞穗 婦女新知基金會前資深董事 今年的性別聚焦有點 MAN。首先是女學年會將「男性研究」當作研討會主題,解除 了二十年來性別研究單向處理「女性」的局限。其次,是今年女性影展開幕主題片 《與愛無關》將家暴事件的探討,從「女性受害者」轉移到「男性施暴者」,讓男 性躍上螢幕訴說自己為何經常容易傾向以暴力解決問題。 「不知道是否命運作祟,讓我娶到一個很愛管事又愛頂嘴的老婆,一點都不給我面 子?……」,「我的母親人老了,又中風,看護女傭我們請不起,當然就是娶一個 老婆來幫忙照顧啊!不然怎麼辦?……」,「其實我打她之後我自己也很難過,但 是她不聽話時,我實在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我知道打人不對,但是她做 錯了你不打她,她怎麼會知道錯了?我父母也是從小這樣打我打到大的啊!……」 令人驚豔的是,整部片的播放過程,觀眾從頭「笑」到尾。原來,施暴者一點也不 恐怖,他們在人生、家庭及親密關係中也有說不出口的委屈、無奈、徬徨,無能和 恐懼。比較恐怖的是,在四位勇敢接受訪問的男性口中所敘述出來對「婚姻」、「 家庭」以及那位終生相伴的「女人」的理解能力,簡直是幼稚到令人瞠目結舌,想 要大笑。彷彿成年入社會之後,男性對私領域的對待倫理、溝通和抒情能力,便停 止了學習成長。郭導演讓施暴者開口發言,我們也才有機會從行為者敘述中了解到 「暴力」其實不來自假設中殘暴的男性本質,而是受制於男性在「情感經驗」及「 抒情語言」的嚴重匱乏。 「你有無想過除了用『打』這種暴力行為之外,還有別的方法來溝通?」在一個男 性施暴者團體諮商座談中,輔導員輕聲地問。然而,幾乎全場男性一致搖頭表示「 沒想過這個可能」。是啊,想想,在學校教育、親子倫理、社會關係當中,完全沒 有資訊來教導男人如何擁有可平等相處,又可相親相愛的方法,叫他們從何想起?     私領域也需民主化 根據內政部家庭暴力防治中心的統計,2009年共有九萬多件投訴登記的家暴事件, 其中又有一萬兩千多件是立刻申請人身保護令。加上近來媒介揭露的各種虐兒虐女 案件以及非政府部門如勵馨基金會的申訴案件,算一算近年來私領域中暴力事件的 暴增相當驚人。社會學大師A. Giddens曾在《親密關係的轉型》一書中提到,現代 社會的轉型經驗也會深刻地影響個人私領域的政治倫理,因而,一個深思熟慮的民 主社會,勢必也會催動私領域和親密關係的進一步民主化。當一位女性開始進入現 代化和民主化的公共生活之後,在私領域中她便難以回去擔任傳統文化中屈從威權 的角色。而「男性氣質」的施展與日常操演成了一種父權社會權力的中介,因此男 性威權角色能否被改革變得更有彈性,更有協商空間,遂成了現代社會中重要的民 主化指標。 語帶嘲諷地,《與愛無關》紀錄片主題其實正好與「培養愛的能力」息息相關。在 一個婦女與性別平等運動開展近三十年之後的台灣民主社會中,或許我們可以稍稍 離開追殺比爾式的找兇手邏輯,從女性受暴/男性施暴這樣本質又二元對立化的框 架中走出,試著以更開放的想像,從民間運動,從國家機構,從大眾媒介,從教育 和社工等系統中釋放資源和資訊,全方位地提供理解不同性別角色受困的解放之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218.10 ※ 編輯: hyian 來自: 140.112.218.10 (10/15 23:29)

10/15 23:30, , 1F
和本週社課稍有相關,就轉過來囉。
10/15 23:30, 1F

10/15 23:31, , 2F
孫瑞穗老師以前也是女研社的唷。
10/15 23:31, 2F

10/17 20:06, , 3F
我想到了一本書"該隱的封印"
10/17 20:06, 3F

10/17 20:07, , 4F
裡面有說到男性的情感表達從小受到限制
10/17 20:07, 4F

10/17 20:09, , 5F
男性常常只被鼓勵表達一種情緒,那就是"憤怒"
10/17 20:09, 5F

10/19 00:53, , 6F
喔喔那本書很好看耶
10/19 00:53, 6F
文章代碼(AID): #1Ck7DLKb (female_cl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