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聞] 振興台灣電影 靠紀錄片是不夠的

看板documentary作者 (無常)時間18年前 (2006/04/23 13:0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振興台灣電影跟紀錄片有什麼關係呀? 1.技術的交流 請問人有知道拍紀錄片的導演真的有拍過電影的佔多少比例嗎?除了剪接的技術是同樣在 兩者佔有很大的份量之外,電影跟紀錄片還有什麼相同點嗎?我以為紀錄片跟電影應該是 兩種不同的工作領域。 2.資金的投入 難到紀錄片在票房的收入會挹注到台灣電影工業嗎? 3.觀眾的增加 看紀錄片觀眾跟看台灣電影的觀眾是很強的正相關嗎? 我覺得台灣電影已經跟藝術片已經劃上等號,就算"國士無雙"再怎麼好笑也難以力挽狂瀾 。就現狀而言,紀錄片要發展的策略就是跟台灣電影保持距離,不要再跟台灣電影當難兄 難弟了,本來紀錄片就給人"看不懂/沉悶"的印象,甚至有些人看完"翻滾吧!男孩"還不知 道這是紀錄片,或許他們覺得"有趣"跟紀錄片不會有任何關連,但也表示紀錄片正以一股 新風潮讓民眾重新了解紀錄片,這個時候最好還是不要讓紀錄片跟台灣電影有任何聯想吧 。 我覺得寫種文章不如多寫一些介紹非院線的紀錄片的專欄,畢竟很多人拍紀錄片不是為票 房的收入。 ※ 引述《filmwalker (夢想起飛的季節)》之銘言: : 2006.04.23  中國時報 振興台灣電影 靠紀錄片是不夠的 : 這幾年,台灣掀起一股紀錄片風潮,從「跳舞時代」、「生命」,一直延續到「無米樂」 : 、「翻滾吧!男孩」,不論是口碑或票房,都繳出令人驚豔的成績,相較之下, : 台灣電影依然在谷底擺盪徘徊,形成極為反諷的奇特現象。 : 近十幾年來,台灣電影產業持續低迷,創意和拍攝品質也每下愈況,加上老將才思凋零, : 而新人又歷練不足、羽翼未豐,甚至連公視單元劇的水平,尚有不足,在此惡性循環 : 窘境下,如何拍出吸引人的電影?民眾不願花錢看電影,倒也不難想像。 : 只是,在不景氣的市場中,講述老農故事的「無米樂」,以及小體操選手的 : 「翻滾吧!男孩」分別創下400、500萬台幣的票房,而紀錄九二一災後重建的「生命」, : 更突破1000萬元票房大關,這些真實反映人生的紀錄片,精采地改寫台灣影史, : 也令悲觀者看到遠方一絲微光。 : 有人認為,這幾部紀錄片賣座,純因題材「政治正確」,總統等政治人物爭相站台, : 充分達到行銷造勢功效,不過,政治人物不是也替一般電影站台嗎?況且,現在政治人物 : 那麼惹人厭,又能拉多少票呢?也許,真正的問題只在於「好不好看?」、 : 「有沒有感動人的元素?」而已。 : 台灣紀錄片從電視免費放映,風光走上電影院,證明國人觀影和思想水平,已大為提升, : 只不過,一個國家的電影產業,絕不可能光靠紀錄片「振興」起來,台灣電影可得多 : 加加油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29.163.200
文章代碼(AID): #14ImenuG (documentary)
文章代碼(AID): #14ImenuG (document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