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照片備份的選擇

看板digitalk作者 (喵喵叫的蜜蜂貓)時間17年前 (2007/02/28 18:11), 編輯推噓6(604)
留言10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4/8 (看更多)
※ 引述《yugif (烏咪最厲害了)》之銘言: : 離題中…偏類比一點的角度來看 : CD的話,會因為燒片的材質或壓片的技術 : 產生不同的音色(有時甚至是更理想的音色)也就是失真 其實這一點很詭異 Audio CD儲存的是數位資料 0就是0, 1就是1 怎麼可能有音色差別 只是說Audio CD就算資料錯一點也可以照撥不誤 : 以儲存的角度而言, : 失真愈少保存性愈久愈好 「失真」是一種類比概念 在數位的領域,只有對錯 由於CD & DVD 都拿很多的儲存空間用來做錯誤復原 因此能夠承受一定程度以上的資料損傷 當損失大到無法計算正確值時 這張光碟就宣告報廢了 也因此,常看到有一些光碟片測試軟體 主要之一就是在測試資料損失的狀況 光碟片的防錯誤資訊有多少呢...? 以DVD來說, 一個Block 37856Byte 有 4832Byte是在放錯誤糾正資料 詳細請參閱DVD ECC Block PI PO 也因此,定期對DVD做品質測試 就可以適當的預期光碟片何時該重燒了 這是其他如Flash, 硬碟所不能達到的 : 但是這些東西都有耐人尋味的價值存在 : 很難用科技的角度去分析 : 像是老單眼相機的負片,以後的科技當然有機會 : 用解析度更高,色階更分明的設備去翻拍 : 尤其是黑白的,但是會不會創造更好的感動呢? 因為負片是類比資料,當然是有可能更好了 : 或者是BD儲存設備進步時 : 會不會保留AudioCD 的缺陷美? : 或者是當訊號更進步的時侯 : 後端的設備要花更多的成本更多的力氣和成本 : 去品味前端更複雜的訊源? 數位資料本來就無所謂失真的問題 要說缺陷美首推「真空管擴大機」 美名是「聲音柔和」,其實根本就是「高頻響應不佳」 : 像是的LCD要花了多少的時間和成本 : 來追求呈現傳統高階CRT的效果? : 或許例子舉的不好也不全面 嗯 這個是數位模擬類比的問題 因此以聲音來說,取樣頻率越取越高,位元數也越取越多 壓縮技術也從壓縮率走向lossless為重 影像也是相同的道理 總之在 類比來源=>數位儲存=>類比輸出 兩個箭頭都可以隨技術進步而進步 但是數位資料本身是不會因為時間而變得更好 只會不斷損失而已 -- 申論題: 試從各種角度討論,裘可究竟是實妹還是虛妹?又有何影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204.46

02/28 18:19, , 1F
嗯,有很多從欣賞的角度去看比較像玄學,不太像科學:)
02/28 18:19, 1F

02/28 18:21, , 2F
AudioCD的染料不同而音色不同,的確是偏於以類比的角度去看
02/28 18:21, 2F

02/28 18:22, , 3F
這點沒說清楚@@
02/28 18:22, 3F

02/28 18:34, , 4F
我是覺得音樂CD在某種層面上來說,還是有他的類比性存在
02/28 18:34, 4F

02/28 18:52, , 5F
音樂CD不是沒除錯資訊?
02/28 18:52, 5F

02/28 19:11, , 6F
有 但是比資料CD少 所以比較容易出錯
02/28 19:11, 6F

02/28 19:09, , 7F
其實是有除錯碼,但是沒有DataCD完整(不過重點好像不在這)
02/28 19:09, 7F

02/28 19:12, , 8F
是在資訊讀取正確的情況下產生的差異(是這樣子說的嗎?)
02/28 19:12, 8F

02/28 19:18, , 9F
一開始找出來是jitter的問題,但後來研究發現不全然這麼單純
02/28 19:18, 9F

02/28 19:28, , 10F
不過這個戰起來是沒完沒了的,只能說信者恒信,不信者恒不信
02/28 19:28, 10F
文章代碼(AID): #15vLLHeB (digital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5vLLHeB (digi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