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建議]快點去把瑪姬.瑪漢舞團的票退掉!快!

看板dance作者 (這條路會走的孤單)時間18年前 (2005/12/01 07:55),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8/10 (看更多)
※ 引述《RonaldAir ( )》之銘言: : ※ 引述《lipsfish (錢真不好賺~護士真難當!)》之銘言: : : 恕刪~~~ : 舞台前端機械轉動著細繩,舞台上開始吹起狂風,飛入的不是預期中節奏明顯的音樂, : 反而大多人都會認為是噪音的轟隆聲響,舞台上由鏡子隔出的空間產生了偷窺感,舞者 : 們開始重複著生活中的大小動作,一個個有生命中存在的行為活動卻構成了近似機械式 : 的行為,幾分鐘後舞台上的動作停了下來,一名舞者走出靜靜的望著觀眾,之後,所有 : 動作不停的拆開再重新結合,舞者也不時地跳出望著觀眾,我開始感受到今天的表演應 : 該就是這樣下去了,於是我開始厭煩,但沒想到在我心中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投入,舞 : 者總在一個個的段落走出望著觀眾,場燈也會隨之微微亮起,這就是我們的生活嗎?我 : 坐在這裡是在期待些什麼嗎?舞台上時而進行著非文明的行為,時而進行著情慾的糾結 : ,一切的一切就這麼樣的重覆。是的!我本來是在期待些什麼,但也從期待等待到一點 : 也不期待,這就是人們對於生命的追尋過程嗎?舞台上的動作持續進行,我看著,但心 : 中卻也有一絲絲的想法希望舞台前的細繩能夠快點轉完,我對這無趣的人生一點興趣也 : 沒有,時間過去了,人生也就這麼樣地結束了!我忽然覺得當時全場所產生的錯愕好真 : 實,一種會使我想要大笑的真實,當舞者謝幕時再度一起面對著觀眾,我認真的覺得或 : 許不應該對於這樣的人生給予掌聲,給予這樣的人生喝采實在太尷尬了。 : 本來我以為舞蹈所具有最基本的形式是配合著音樂或節奏的肢體展現,但瑪姬瑪漢這一 : 場的表演打破我心中的對於舞蹈的最基本的想法,這兩者之間並非衝突的,或許沒有刻 : 意的肢體展現,但舞者在舞台上所進行的確實是一種生活的肢體表現;或許沒有鮮明的 : 音樂或節奏,但舞者在舞台上所進行的行為仍然依著不一樣的特定節奏在進行。節奏回 : 歸到舞者的身上,而不是來自於音樂之中。舞蹈不再是由不自然的肢體與人造的音樂所 : 構成的藝術表現,生活中的肢體與節奏或許也可以在舞蹈中 我是目前在倫敦唸舞蹈劇場的學生 首先 我要謝謝RonaldAir 你的觀點一點都不像是像現代舞新手 反而你看到的都是身為做舞蹈跟劇場的我們最期望期待能夠帶給觀眾新思考 新認知 (對於什麼是舞蹈,什麼是肢體動作) 而你所說的 正切合現在歐洲這20年來正在慢慢醞釀的對舞蹈跟劇場的重新思考 也就是所謂舞蹈跟劇場的融合 所謂dance theatre and/or physical theatre(肢體劇場) 可惜我現在沒時間細說 用打字的也講不清楚 我只能說 我太感謝在台灣有人可以看一個表演藝術作品看到這的程度 (在台灣這種幾乎沒有人教育你什麼是表演藝術的環境下) 這個舞團 我上個月十月才在倫敦看過 老實說我好驚訝它們去台灣了 我必須說 我個人看了也失望 因為真的太冗長了 但是有一點是大家必須要注意的 就是有關這個piece的根據愛爾蘭作家Samuel Beckett 的文學概念來編的 雖然我自己也覺得失望,冗長 Samuel Beckett的寫作風格是像stream of consciousness,absurd theatre那種, 讓你完全迷失在幻境跟真實,social consraints and freedom的掙扎中, 也是後現代主 義概念那種讓人要把人推到極限以重新以一個不同的邏輯來看我們是怎樣被社會一點一滴 塑造我們的生活模式 所以即使我個人也失望 我會想要先去探究到底瑪姬的作品是根據Samuel的哪個文本來編作的 (在我看完這演出後 這是第一個在我腦中浮現的問題) 接下來 再來問其他的問題 比如: 1.是不是瑪姬的動機是要忠實的呈現Samuel某個文本 2.如果是的話 瑪姬的藝術手法是不是真的成功了從肢體動作跟舞台設計反映的文本意念 3.如果一點都不忠實反映文本, 那是為反動而反動, 還是有其他原因讓她這麼做(比如,這 關乎編舞者的涯背景,受何派肢體訓練等等,這些是否影響的她的風格)? 撇開這些來說 瑪姬去台灣演出 至少讓我知道台灣開始有"肢體劇場"這樣的概念進入 不管去演出的團體是怎樣 而從大部分網友的反應 我可以預見physical theatre會有多麼挑戰台灣朋友對dance and movement的定義 (也可以預見我回台灣會有多麼慘 @___@ 失業吧... 我上個學位就是唸這個) 唉 總之重點是想告訴大家 在下結論之前 請先做好功課 然後更重要的是 "不要害怕being challenged. We can't always stay safe, can we?" 所有新藝術都是在有人突破 有人被衝擊(不管你覺得舒服不舒服) and then hopefully 會有一些人被激發去重新思考下而發生的 先講到這, 其實還有很多可以講 但沒時間... Ronaldair再次謝謝你 另外希望我的中文大家看的懂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6.138.100.61 ※ 編輯: Sabrina19 來自: 86.138.100.61 (12/01 08:42)
文章代碼(AID): #13ZZlOID (dance)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8 之 10 篇):
文章代碼(AID): #13ZZlOID (d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