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疑問] 一個合格觀賞者的條件

看板comment作者 (空弦)時間16年前 (2007/10/12 19:31),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0/13 (看更多)
※ 引述《rogerli (我不想當好人,但...)》之銘言: : 突然想到一件往事。 : 還住在台北的時候,有一次請朋友來家裡面聚餐。 : 吃飯的時候放了一張CD給大家聽,那是在VV的現場演出。 : 四位朋友的反應如下: : 妹子A(鋼琴博士在台南藝術大學教書): : 哇,好棒的平行四度,他彈得既有力又優美,厲害! : 漢子B(百克里畢業的薩克斯風手): : 這是麥考伊泰勒彈的,他曾經是柯川經典四重奏的鋼琴手, : 也是史上有名開宗立派的偉大鋼琴家。 : 漢子C(錄音師,曾幫侯孝賢等多位導演做過現場收音工作): : 我去過VV,依照那裡的環境,現場收音可以把環境音減少到這個程度, : 只有AKGXXXX(型號我不記得)這一款的麥克風能做到。 : 妹子D(插畫家): : 這音樂真是美,你借我回去聽吧,我應該可以因此而畫出些東西。 : 這四位觀賞者,誰合格?誰不合格? 回這篇文章順便回應youtien的文章 我覺得這四位ABCD只有AD是真正在聽音樂 要是他們的回答真的只有這短短幾句話的話 BC只是提出跟音樂連結的事物 並沒有提到音樂本身的美 說合格可能壓力太大 那換個詞呢?稱職?理想? 我對youtien的合格的回應是 “用心“ 說真的 一直說這都是你自己爽就好跟別人無關 到底是誰爽了誰不爽了? 大可不用回應就好 還是現代藝術都不能用邏輯思考來分析來欣賞? 一切都是爽就好!管那麼多幹嘛!那我覺得人類生這個會思考的腦袋實在太浪費囉~~ 況且我並不覺得用爽就好這樣的詞會比合格這個詞好到哪裡去 並不是說經過邏輯思考分析出來美的好的才是對的 而是 這也是一種途徑?不是嗎? 先不提古典樂 我手上有五月天的專輯 現場演唱CD DVD 我看過五月天的 pub演唱 大型演唱會 在這些場合裡 他們都唱過“瘋狂世界“這首歌 不一樣的媒介 不一樣的場地 規模 聽起來就是不一樣 編曲也不盡相同 在比較這些不同版本之中 我得到了觀賞的趣味 發現了新的觀點 這跟 我只聽過五月天第一張專輯的瘋狂世界 我覺得超好聽 就這樣 有什麼不一樣嗎?? 我覺得沒有不一樣 只是欣賞的層面不同(不是層次 是層面) 回到用心 我覺得我所謂的用心不是去把注意力關注在跟音樂連結的事情上面 比如說 是誰彈的?是誰唱的?什麼版本? 這些事情上 而是 是不是能夠拋棄跟音樂連結的事情 而專心在音樂本身? 例如今年四月黃海岱大師的百年紀念展 有現場演奏的南管音樂表演 我剛近會場開始聽的前五分鐘 真的是...痛不欲身阿........ 因為真的很不習慣 緩慢的氣氛 彷彿凍結的空氣 單薄的配器 有點像哭腔的唱法 但是 或許是因為我有修過亞洲音樂文化這堂課(王櫻芬教授真的很厲害!) 所以我想說試著欣賞一下 畢竟是中國古典文化美 結果越聽真的越舒服 舒緩不緊湊其實不是不整齊 而是另一種節拍的感覺 演奏配合唱歌 反而更有一種呼吸的感覺 結果當然改變了我對南管音樂的看法 我覺得這對我來說算是一個用心的例子 因為願意放下成見 重新欣賞不同的東西 去感受感覺 而不是依靠外在的訊息 價值觀 來決定這到底好不好聽?爽不爽???!!! 當然這是我的例子 有的人可能正好相反 可能從小都聽古典樂 覺得流行音樂跟樂團吵死了 一點都不美 一點都沒有章法沒有創意 而或許哪一天他會被U2 或是 五月天 感動 也不一定 但是要被感動 一定是要自己先放下既定的成見吧? 我覺得能夠有這樣的心態去欣賞不同的音樂 就算是用心 當然 要是講遠一點 有些音樂其實要是能多了解一些背景或是來龍去脈 會添加更多欣賞時的趣味 有版友說 以前京劇在老百姓前公演也是演到精彩處就大聲喝采 (原文應該是類似的意思吧?) 可能是因為剛剛唱了一個音拉的好漂亮!!好有力!所以大聲喝采 那我可以說 要是可以知道他唱什麼詞?或是劇本是在演什麼? 劇本的背景是什麼?是不是能更融入劇的情緒裡? 當然 知道或不知道 都可以欣賞 都可以喝采 可以爽 可以開心 我也覺得這兩種的爽度?!沒有高下之分 只是我覺得對表演者或是對作品來說 需要的只是聽者“用心“去感受去聆聽 而不是先用腦 而youtien你的合格二字可能真的壓力太大了點 我覺得 用“用心“ 就可以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8.32.172

10/13 12:51, , 1F
推第9行到第12行
10/13 12:51, 1F

10/14 00:08, , 2F
我覺得講得很好,很“用心” :)
10/14 00:08, 2F

10/15 21:40, , 3F
推推 :D
10/15 21:40, 3F

12/25 11:39, , 4F
推9到15行! ^^
12/25 11:39, 4F
文章代碼(AID): #173riY9k (commen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以下文章回應了本文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10 之 13 篇):
文章代碼(AID): #173riY9k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