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版本(一)

看板comment作者 (又是一片天)時間17年前 (2006/12/02 17:45),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最好的版本   名曲都有許多版本,但哪一首是最好的版本?如何才會讓人覺得它「最好」?   下面列舉幾首名曲,和我覺得最好的版本出來,給大家參考、歸納看看。     〈玫瑰玫瑰我愛你〉   原唱:姚莉   最好的版本:黃霑改編粵語詞,梅豔芳在電影《奇蹟》裡演唱的插曲   陳歌辛〈玫瑰玫瑰我愛你〉是中國第一首現代流行歌曲,原詞單純易懂而略帶稚氣 ──第一首,當然會有稚氣。這或是它無可取代的魅力,但也使得它難以翻唱出新意── 因為那個時代過去了,縱使還有人會學習姚莉她們那樣的傳統唱法,但那個最世故又最純 真、最污濁又最清澈的時代的人心,是不會再有了。   黃霑大筆一揮,改成八九十年代香港的粵語版,和二三十年代的上海相輝映。粵語 版歌詞比原詞華美純熟而沒了稚氣,梅豔芳也是最適合這種風格的歌手。搭配電影中的舞 台表現,一看就令人忘不了了。   不過,我怎麼找也找不到此曲的CD版,想聽只有去買電影的片子。有原聲帶嗎?     〈西子姑娘〉   原唱:周璇   最好的版本:周璇   傅清石詞、劉雪庵曲〈西子姑娘〉是一首最神奇的歌。歌詞完全是古典詩詞的筆調 ,三段層遞,還平仄相間;曲,是藝術歌曲,是時代曲,又完全是中國的曲。最奇妙的地 方是,它把空軍、空戰極度地美化、浪漫化了,而那時是何其慘烈的時代啊?唯美,你好 意思嗎?偏偏,這首歌找了周璇來唱,讓它的唯美完美了。   怎麼說呢?「金嗓子」周璇有最清亮的聲音,而她本人的出身是一個苦命的女孩。 所以你聽她最快樂的歌曲,裡面也藏著百年中國深深的苦難;她的清亮,便反映了苦難中 國對於最美好的嚮往。所以〈西子姑娘〉只有她能唱得不淺薄,換了別人,都會唱成粉飾 太平的樣子。   如果我為周璇的〈西子姑娘〉拍MV,我要用黑白的畫面,拍攝最慘烈的戰爭場景 ,和歌詞對照,最後「六橋三竺 籠罩凱歌中」,就讓戰機傷痕累累地回來,再拉到遍地 烽火的遠鏡。     〈何日君再來〉   原唱:周璇   最好的版本:鄧麗君    〈何日君再來〉原來是周璇在一部商業電影裡配的插曲,實在不好聽,太尖又太 急了。後來李香蘭的版本一樣太尖,而且因其日本人的身份,還讓人引起了很糟糕的政治 聯想,連帶讓此曲變成某種忌諱。   直到鄧麗君才把這首歌救了起來。原本的四段詞裁成兩段,也不錯──原來的二、 三段詞在文字上是變了些花樣,但講的也還是同一回事。現在大家認定的版本就是鄧麗君 了,她唱出了最純的味道,什麼政治聯想都不會有,而也的確最好聽。   鄧麗君版的無可取代除了她的歌聲外,還有她把〈何日君再來〉翻回了原貌這一點 。     〈綠島小夜曲〉   最好的版本:羅大佑2006年在凱達格蘭大道倒扁活動上帶大家唱的那次   原本就是一首民歌,也不知創作者有沒有其他意圖,但就讓國民黨看了刺眼,以為 歌詞諷刺時局「風雨飄搖」,而後來幾十年又因綠島關押政治犯,使這首民歌有了許多不 屬於原本的它的色彩。但也就是這些色彩,讓它蘊含的故事與情感更豐富了。   於是,還有什麼版本,比羅大佑帶著數萬人,包括政治犯的代表性人物施明德一起 唱,唱給現在在府內而也是那個時代重要人物的那個人的版本,更具意味?     〈偶然〉   原唱:陳秋霞   最好的版本:黃秋生《Bad Taste》,2003   徐志摩的新詩〈偶然〉,三十年前陳秋霞將之譜曲演唱,紅極一時;翻唱者,殷正 洋頗有味道,不過,我最稱許2003年黃秋生的版本。   黃秋生專輯《Bad Taste》,收錄歌曲一半原創一半翻唱,他唱的〈偶然〉,編曲上 就和原版大異其趣,電子樂器營造出迷幻的氛圍,恰似「黑夜的海上」;歌手的詮釋也有 味道,是種滄桑而隨性的浪漫。和原版相比,陳秋霞唱得滿是柔情,雖然甜美,但原詩並 不是那樣甜美的。我以為黃秋生更能接近徐志摩的意境,不過,錄這歌時,陳秋霞才十七 歲,黃秋生已四十三歲,就人生經歷上自然沒得比。最近陳秋霞復出,又唱了好幾回,很 可惜,就我聽到的版本,她是在表演,在唱歌,而不是在唱〈偶然〉;〈偶然〉的意境, 全都沒有出來。可惜了。   談一下曲中幾個有趣的地方。   每一句的尾音,非短促即低沉,至B段「你我相逢 在黑夜的海上」才跟著曲調稍 稍上揚些,但下一句「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的向唱起來仍是接近上聲(三聲)的音 。再到「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又沉下來了,最後一句最要注意:「在那交會時互 放的光亮」,「光亮」唸起來本是很光亮的感覺,這裡卻壓抑地唱成「廣量」、「廣兩」 ,這種反差原可能不太好,但正適合詩中黑夜海上那迷離、隨性的意境,而黃秋生掌握到 了。          〈橄欖樹〉   原唱:齊豫,1979   最好的版本:齊豫,2003   目前仍然只有齊豫能唱好這首三毛之詞、李泰祥之曲的波希米亞的歌。2003年演唱 會的版本,比起初版成熟、圓潤了不知多少,歲月啊。     〈幕仔埔也敢去〉   最好的版本:伍佰   無須多講什麼裡由,伍佰的搖滾版把這首徹頭徹尾的台語歌的台味台到了淋漓盡致 ,讓你覺得這首歌根本就是要配這種曲風的。     〈港都夜雨〉   最好的版本:李立群《台灣怪譚》的數字版   會這麼想大概是因為我小時候就聽《台灣怪譚》,遠在聽到原版歌曲之前,對它有 特殊的情感。但現在愈聽,又和原詞對照,就覺得《怪譚》裡講得特別有味道:「你不要 唱歌詞,歌詞太悲傷了。你學我這樣唱,可以超越悲傷。」   李立群超越了悲傷,其它唱原版〈港都夜雨〉的沒有。這是我認為數字版超越原版 的理由,雖然如果單純論歌詞,原版是一流,而數字版根本毫無意義。     〈戀曲1990〉   原唱:羅大佑   最好的版本:幾萬人一起唱的版本   〈戀曲1990〉是一首最神奇的芭樂歌。它極易記、極好唱,主題是最老套的「 離別」與「轉變」,歌詞幾乎是各種老套別情的總匯,但就是好。好到不下十位歌手翻唱 它,好到成為KTV裡面的國歌。   為什麼?   我想出的解釋是:它能讓我們沒有負擔地表現、抒發我們最熟悉的,中國式的離別 情。縱使我們自己沒有,但我們都太熟了,從古典文學,從其他作品,每個人都可以在裡 面聽到你熟悉的東西。唱它,就像唱我們最熟悉的民謠;一起唱它,讓我們可以知道:我 們在一起,我們是相通的。   所以,〈戀曲1990〉最好的版本,是任何一場羅大佑演唱會上幾萬人一起唱的 版本。此時,另外一個奇蹟出現了:幾萬人一起唱,全都是快快樂樂的,絲毫沒有原來詞 曲裡的淡淡哀傷。是否可以說,我們大家,一起把這種情感昇華了?     〈望春風〉   最好的版本:?   講過〈戀曲1990〉得講講〈望春風〉。這首台灣民謠的代表,我卻一直沒有聽 到堪為代表的演繹。   它的情感是比較古老的,我未知有那幾位老一輩歌手唱過它、誰唱得最好;但在時 代不同的今天,我們要唱出〈望春風〉的原味,就不容易了。   然而,我卻在2002年附中天韻獎重唱組比賽,聽到了頗有意思的一個版本。那是三 個1000班的男生的三部和聲,不用樂器,伴奏也只用人聲。他們唱三遍,第一遍是一般的 美聲唱法,第二遍就開始輕快,有爵士風格,第三遍更熱鬧。唱完,爽快道謝下台,觀眾 也歡呼鼓掌,誰都沒有負擔,就是聽歌唱歌。後來他們得第一名,我則開始思考──是否 這種抽離了一切原意,只把它當作大家都熟悉的段子來同樂的唱法,在今天便是最好的詮 釋方法呢?     〈青春舞曲〉   最好的版本:羅大佑1984年《青春舞曲》演唱會序曲   我認為〈青春舞曲〉和〈茉莉花〉是中國那麼多首民歌中最好、詮釋空間也最寬廣 的兩首。   〈青春舞曲〉歌詞簡短,但是觸到了人生的一個核心問題──「我的青春小鳥一去 不回來」,這就令它不朽,也決定了,它最好的版本,必定要來自現場。   羅大佑發掘了這一點,用搖滾的形式把它演繹了出來,還配上一首〈誕生〉。他唱 出了幾十年前人沒有發現的東西,也唱出了那一整個時代。目前為止,沒有比1984年羅大 佑演唱會〈誕生.青春舞曲〉更好的版本了。     〈茉莉花〉   最好的版本:無   〈茉莉花〉讓古今中外不知多少人改編、翻唱過了,包括歌劇大師普契尼,但是沒 有人能恰如其份地唱出它的好處,要嘛是過度鋪衍,要嘛是墨守成規,或者只是把它當作 「中國風」的元素、套件來搬用。   〈茉莉花〉的好處在哪裡?我以為是:   純粹的,想把美好和喜歡的人分享的情感。   沒有一首歌,任何其他一首中文歌,在這上面做得比〈茉莉花〉更原始而純粹。但 目前我也沒有聽過一個版本,能恰如其份地演繹它而不落做作。鄧麗君可以,但不知她有 沒有公開演唱過此曲,又有沒有錄音。   改編版本中,前幾年在網上紅極一時的薛依珊〈美麗茉莉花〉有觸及「原始」和「 純粹」,算是目前較好的版本了,雖然它講的是成長,是另外一個主題。至於某些流行天 王的改編......讓它們見鬼去吧。   目前〈茉莉花〉最好的版本,只能是你在路上隨意吟唱的片段。   先寫到這裡,以後想到別的再寫,再歸納。 --   時候到了。看著,   當我推開這大門,   重新震醒你們的時候,那光芒--   這光芒,便是一萬丈!                     http://www.youtien.idv.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09.155.137

12/02 18:52, , 1F
幕仔埔也敢去是翻唱 不知道原唱如何 小好奇
12/02 18:52, 1F
   ※ 編輯: youtien 來自: 210.209.155.137 (12/02 21:28)

12/02 23:55, , 2F
望春風最好我覺得是陶吉吉!!
12/02 23:55, 2F
文章代碼(AID): #15SKj7zp (comment)
文章代碼(AID): #15SKj7zp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