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看板cm37thChorus作者 (978)時間7年前 (2017/04/21 11:2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王爾德說,愛自己是一場終身戀情的開始。 ==== 終生不分手的愛情,應該這麼談才夠味 http://myhealth911.com/20170418_514980.html 情感醫生潘幸知(微信:sharpshow),幫你提高戀愛和婚姻情商。 。幫你疏導情緒,專業、高效、分步驟的解決情感問題,重建婚戀關係。 文/幸知在線情感谘詢師 蘇曉 熱極一時的綜藝節目《歌手》總決賽日前落幕,林憶蓮憑借穩定的發揮和強烈的現場感染 力最終奪冠,而這個結果似乎也是眾望所歸、意料之內。 51歲的林憶蓮,當她站在舞台上的時候,無論是輕語低唱、纏綿嫵媚,還是搖滾鏗鏘、英 氣陽剛,她所唱、所表達的,已經不僅僅是歌曲本身,更是這許多年的經曆,以及對世事 的參悟。 01 不管愛情何去何從,讓我先好好愛自己 1994年,林憶蓮與李宗盛因合作多張唱片日久生情,四年後,兩人奉女成婚。1999年,林 憶蓮誕下一女,名叫李喜兒。而2004年,林憶蓮與李宗盛因種種原因結束了維系6年的婚 姻。2005年,林憶蓮與其初戀情人交往,但沒過多久倆人以分手告終。2010年,林憶蓮與 比她小11歲的恭碩良交往,並於2014年舉行婚禮。 林憶蓮的情感經曆也算豐富。最為人熟知的當然是與李宗盛的戀愛和婚姻經曆。事實上, 有許多手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的歌曲也是二人合作完成的,比如 《愛上一個不回家的人 》 。當年,與李宗盛結束感情和婚姻的時候,林憶蓮引用了這樣一段話形容這段感情: 愛是野風,是夏日玫瑰的香氣,是遠方傳來的口哨聲。當它走了,也就走了。 看似雲淡風輕、波瀾不驚甚至透出自在灑脫的態度,實際上是她對感情深刻的參透和領悟 。她懂得:感情珍貴,但不可強求。她的這種超脫、通透的態度,很大程度上是受她所深 愛的音樂的影響。 和李宗盛分手後,她沒有陷入情緒的低穀,而是更加專注地投入到音樂中。林憶蓮說,音 樂是一個很有力量的事情,這對於她來說是一個福氣,可以讓她抒發情感和情緒,忘掉現 實中很難面對的事情,透過音樂,可以讓她和自己的內心很好的接觸。 的確,音樂這個愛好是具有靈性的。在音樂中,林憶蓮找到了自我,觸摸了自我,釋放了 自我。 擁有白皮膚,單眼皮,小眼睛,嬌小身軀的林憶蓮,即使51歲,當她拿著話筒站在舞台的 時候,竟然也有一種少女般的即視感。這里說的“少女感”,並非是想宣揚少女萬歲、年 輕至上,而是說,當一個女人無論在哪個年紀下,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有少女的面孔和身 形,這種輕盈的體態本身就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她對自己的要求和自律;而少女般的笑容背 後,代表一種對世界依舊保持探索和好奇的眼光。 51歲的林憶蓮,不渾濁,更不過度滄桑世故。我想,這正是這麼多人迷戀她的原因。 林憶蓮,看似柔弱,實則堅強;她的聲音,聽似纏綿,實則鏗鏘。 “我想我做得對,我想我不會後悔,不管春風怎樣吹,讓我先好好愛一回。”這段歌詞如 果用來解讀林憶蓮,正應該是,不管我的愛情何去何從,讓我先開始尊重自己、好好愛自 己。 2 當你失去自我的同時,可能也失去了對方的尊重 人生而孤獨。面對漫漫人生長路,我們總渴望有人陪我們一起走。於是,我們尋找愛情、 踏入婚姻的旅程。但是,愛情和婚姻並不足以抵禦人生所有的荊棘和險途;簡單平凡甚至 單調重複的婚姻生活,也會被無聊和虛空占據。這時我們就需要有一些東西來抵禦這些無 聊和虛空。 當一個人把所有的樂趣和希望都寄托在婚姻、家庭、愛人和孩子身上時,她收獲的,一定 是失望。 美劇《整容室》里,有這樣一幕:整形醫生肖恩有一天對著他曾經深愛的妻子茱莉亞說出 這樣一番話: 你想開誠布公嗎?我想我是沒有那麼尊重你了。你看看你每天都在忙些什麼啊!瘋狂購物 ,像個三級豔星一樣用蜜蠟給自己的下半身脫毛,盡知道和閨蜜出去約會吃飯…抱歉,在 我看來,你的生活過於安逸。 劇中,兩人最終分道揚鑣。 今年上映的日劇《四重奏》里,也有類似的情景: 女主人公卷結了婚之後,便放棄了自己熱愛的小提琴,從此洗手做羹湯、相夫教子。遺憾 的是,卷的老公並不喜歡這樣的卷。在卷的老公鼓勵她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卷還 不自知,沒有意識到精神層面的交流對老公的重要性。 看來,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還是日本,失去自我的主婦們所面臨的困境,是不分國界、在 全世界普遍存在的。這其實也是容易理解的,因為人性本身,就是不分國界的。 不論因何種原因成為主婦的女人們,都應該記住這樣一個事實:你過度的自我犧牲,不一 定換來對方的感激;你全盤丟掉過去的愛好,也不一定換來皆大歡喜。因為,你的“自我 ”本身,你的愛好本身,正是當初打動和吸引對方的根源。當你的“自我”和愛好都喪失 的時候,你也就不再是你,而只是一個失去靈魂的軀體和空殼。這時,對方的“愛”和“ 最終”,可能也會消失。 3 先取悅自己,才有可能取悅他人 同事馬麗去年生了第一胎寶寶。初為人母的她,除了喜悅,更多的是忙碌不堪和焦頭爛額 。當兒子用髒髒的小手撿了地上的東西吃,她擔心孩子拉肚子;兒子八個月了還沒學會爬 行,她憂慮孩子以後可能四肢不協調;她工作忙的轉不開身的時候,寶寶帶回老家由婆婆 帶了一個月,她又每天懊惱著錯過了寶寶第一次開口叫媽媽的時刻。總之,孩子的一舉一 動,牽動著她的每一根神經,就差學習袋鼠媽媽,把寶寶時刻不離地綁在自己身上了,總 之就是各種焦慮、不安、患得患失。在她的影響下,她老公也快神經衰弱了,苦不堪言。 馬麗這樣的媽媽並不在少數。有很多新手媽媽自己並沒有多少育兒經驗,但凡事都要按照 一百分的要求來苛求自己,結果弄得自己疲憊不堪。 其實,要做一個好媽媽,首先是要學習做一個快樂的媽媽,而不是一個苛求完美、萬無一 失的媽媽。只有媽媽快樂了,才有可能把快樂的氣場帶給自己的孩子。遺憾的是,生活中 ,很多媽媽都把順序給弄反了。 所以說,取悅自己,哪怕這種“取悅”有時看起來有點自私,但是當你真的快樂了,你的 伴侶,你的孩子,你的父母,並不會因為你的“自私”而變得糟糕,反而會受到你的感染 ,分享你的快樂。 薩提亞說,與任何人相愛,都是與自己相愛的另一種形式。 王爾德說,愛自己是一場終身戀情的開始。 一點不假,與大家共勉。 4 “你那不叫活著,只能說是沒有死去” 動畫片《瘋狂原始人》中,女兒對爸爸說了這樣一句話,我至今記憶猶新。她說:你那不 叫活著,只能說是沒有死去。 這句話值得所有人尤其是女人們警醒。事實上,比起生理上的死亡,精神上的空虛和頻臨 死亡的體驗才更可怕、更折磨人。 那麼,用來抵禦精神“死亡”的藥方是什麼呢?正是我們的興趣、愛好。一個好的興趣愛 好應該是這樣的:在這項愛好中,你可以與自己的內心對話,你可以抒發自己的情緒和情 感,你可以寄托人生的希望;在這項愛好中,你可以真真切切體會到快樂,感受到自己的 存在,體會到“活著”的喜悅。 當我們擁有一項或幾項這樣的愛好的時候,女人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婚姻家庭、親密 關係、孩子的框架,給予自己更多的空間和希望;也能脫離妻子、媽媽這些身份的局限, 看到更多“活出自我”的可能性。 哪怕這項興趣愛好在眼下看不到功利的價值,甚至在旁人看來是“浪費時間、不務正業” ,這些都沒有關係,重要的是你在其中得到了愉悅,找到了自己。 “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親愛的,是時候拾起你年輕時的夢想, 把青春時代讓你熱血沸騰的那些愛好,融入眼前這仿佛千篇一律、毫無激情可言的日常生 活中去了。或許,你會發現生活中其實不斷暗藏著新的驚喜,有可能遇見一個更美好的自 己。 也許,你的愛情或者婚姻正在逐漸走向平淡,但是從此刻開始,你可以和自己談一場甜蜜 的、且終生不分手的愛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2.112.1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m37thChorus/M.1492744919.A.29F.html
文章代碼(AID): #1O-NhNAV (cm37thChorus)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2 之 2 篇):
閒聊
7年前, 04/20
閒聊
7年前, 04/21
文章代碼(AID): #1O-NhNAV (cm37thCho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