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19/12/28 NSO 2019歲末音樂會 風流寡婦

看板clmusic作者 (霧裡的愛樂人)時間4年前 (2019/12/28 23:59), 編輯推噓5(5016)
留言21則, 5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原文 https://chinhaochen.blogspot.com/2019/12/20191228-nso-2019.html 除了圓舞曲之外,輕歌劇也是維也納相當喜愛的音樂形式。維也納最重要的輕歌劇當然是 小約翰史特勞斯的「蝙蝠」,而NSO這次所推出的「風流寡婦」,則是足以與「蝙蝠」並 駕齊驅,成為維也納輕歌劇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演出採取中文對白加上德文演唱的形式。中文對白由焦元溥重新翻譯改編。對白翻譯成中 文當然可以讓觀眾更容易跟上戲劇的情節。在焦元溥的改編下,許多相當流行的時事,例 如祖國、摩天輪、博士論文、夾到手、石虎等等,全部都適時地出現在對白之中。而由全 場觀眾的笑聲中,可以感覺到觀眾似乎很能接受這些埋進對白中的時事梗。 這次演出的字幕部分當然是讓現場觀眾得以融入劇情的另一關鍵。即便歌手說的是中文對 白,字幕適度的輔助還是很有幫助,畢竟不是每句對白都可以聽得清楚,更不用說是德文 歌詞的部分了。 NSO這次的演出依舊是在音樂廳舉行,以semi-stage的方式演出。雖然如此,但是實質上 樂團只約佔了舞台不到三分之一的空間,全部縮在舞台左後方。所以留給導演與歌手發揮 的舞台空間相當大。 由於這次是在音樂廳中演出,所以自然無法與戲劇院的專業劇場舞台相比。導演 Jean-Michel Criqui的布景相當簡單,基本上就是一個沙發,兩張椅子,還有一個通往管 風琴出入口的梯子。其餘的部分則由舞台後方的大型投影幕解決。大型投影幕上的影片顯 然是把國家音樂廳的各個角落變成了一座豪宅,看起來氣勢十足。影片幾乎全部是黑白色 系,給出類似黑白照片的懷舊風。再搭配一些動態的效果,例如雪花或是香檳的氣泡,更 增添了一些冬天與巴黎的享樂感覺。 導演在如此簡單的道具布景中,基本上做到了符合歌劇時空場景的演出。而輕歌劇中的一 些歌舞場面也讓歌劇顯得更熱鬧。例如第三幕一開始的法蘭奇娜和六個小酒館女郎的康康 舞,就是很熱鬧的場景。 但是有些地方的調度很奇怪。例如第二幕開始,漢娜一開始是作為宴會主人,然後賓客在 場中跳舞,最後自己演唱精靈之歌。我看到的是作為主人的漢娜似乎常常被跳舞的賓客整 個遮住,因為一起站在舞台上,沒有高低差別。如果漢娜能夠有些適時的移動,不要跟跳 舞的賓客卡在一起,甚至是站在舞台上看著客人跳舞,似乎都可以顯出漢娜作為主人的身 分。而當漢娜演唱精靈之歌的時候,所有人席地而坐,看起來也實在不太像是宴會的樣子 。 而接下來漢娜與達尼羅伯爵的二重唱,是有點類似兩個小情侶鬥嘴的場景。導演用打電話 的方式來讓兩人隔空交談。如果不看歌詞,那這種詮釋很有創意。但是從歌詞看起來,兩 位似乎是在同一個房間裡,不然漢娜不太可能可以看到「他現在的目光,充滿懇求和奉承 」。 不過最大的問題是在舞台,也就是音樂廳的舞台。舞台太大了。舞台上的布景只有一個沙 發跟兩個椅子,歌手的演出也基本上都在舞台中央,多數時候顯得相當空曠。在演出中間 ,常常在一個段落結束後,一組歌手退場,然後會有一組歌手進場。由於舞台太大,歌手 要走到出入口或是由出入口走到舞台中央的距離太遠。一進一出之間,會導致整個演出有 好幾秒的空白。在現場,這個空白的感受實在太久,會讓整個劇情的流動整個斷掉。這似 乎是我第一次看到NSO在音樂廳演歌劇時出現類似的情形。 音樂的部分,張尹芳所領導的NSO,演出相當生動有活力,可以感受到維也納的圓舞曲風 情,也可以感受到Lehar想要表達的一些東歐風的舞曲。有些地方例如第二幕男聲七重唱 的進行曲,似乎是過為生猛有力,幾乎有蘇沙進行曲的感覺。 在跟歌手的搭配上,由於歌手都在指揮背後,所以指揮跟歌手在不少段落上都沒有辦法搭 在一起,尤其是圓舞曲有相當多的彈性速度,指揮跟歌手沒有搭在一起,多少會讓演出效 果打折。雖說這是在音樂廳舞台演出歌劇很難避免的問題,但是NSO應該要考慮在三樓側 邊觀眾席加裝小螢幕,同步轉播指揮的動作,讓歌手可以透過小螢幕得以跟上指揮的速度 。 演出的男女主角葉展毓與林慈音都有相當優秀的演出。這部歌劇的名稱雖是風流寡婦,但 是原劇名"Die lustige Witwe"其實更接近 "有趣的寡婦"。而女主角林慈音在對白部分的 詮釋,其實似乎更像是 "溫柔的大姊姊"。其他主要歌手的部分,部分歌手的聲音,例如 黃莉錦的法蘭琪娜,在四樓幾乎完全聽不到,頗為可惜。 NSO這次的演出,整體來說還是相當歡樂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這個製作有跨出台北,延 伸到台中演出,讓更多觀眾能看到這部輕歌劇。製作一次歌劇是很不容易的事情,無論是 以前在台北演兩場,或是像這次台北台中各演一場,從製作的角度,演出次數都太少了, 與籌備演出所花的心力完全不成比例。或許下次NSO製作歌劇的時候,可以考慮北中南各 演兩場。或是至少能以音樂會形式在北中南三地都能有演出。甚至兩三年後重新上演。畢 竟這樣用心的製作如果只用一次,實在太可惜了。 ////////////////////////////////////////// 2019-12-28 星期六 19:30 國家音樂廳 歲末音樂會 《風流寡婦》 雷哈爾:《風流寡婦》 Franz Lehár: Die lustige Witwe 指揮/張尹芳 導演/尚米歇爾・克奇 Jean-Michel Criqui 影像設計/王奕盛 燈光設計/郭建豪 服裝設計/高育伯 音樂指導/王佩瑤 漢娜/林慈音 達尼羅伯爵/葉展毓 卡米爾伯爵/林義偉 傑達男爵/趙方豪 法蘭琪娜/黃莉錦 卡斯卡達/ 陳集安 聖布里奧許/張殷齊 涅谷許/許逸聖 合唱指導/古育仲 台北愛樂合唱團 -- FB粉絲頁: All Things Considered https://www.facebook.com/BlogAllThingsConsidered/ 部落格首頁 http://chinhaochen.blogspot.tw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172.10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lmusic/M.1577548749.A.E40.html

12/29 00:12, 4年前 , 1F
大大評論的真好!
12/29 00:12, 1F

12/29 00:14, 4年前 , 2F
何時才能又在台灣看到全本全幕的歌劇!?
12/29 00:14, 2F

12/29 00:15, 4年前 , 3F
現在大部分都只能看到投影簡化版的, 味道還是少一點!
12/29 00:15, 3F

12/29 00:17, 4年前 , 4F
去年衛武營的杜蘭朵已經算是最接近的,但布景還是簡化了點
12/29 00:17, 4F

12/29 00:19, 4年前 , 5F
從票房來看其實我國觀眾還蠻喜歡音樂劇或有名歌劇的!
12/29 00:19, 5F

12/29 00:20, 4年前 , 6F
只是如大大所說, 要做的完整投資太大, 不易回收!
12/29 00:20, 6F

12/29 00:24, 4年前 , 7F
像"再會吧北投"演這麼多場又場場爆滿,軟硬體就能增加投資
12/29 00:24, 7F

12/29 00:32, 4年前 , 8F
其實這場在三樓側邊觀眾席有小銀幕轉播指揮手勢喔~
12/29 00:32, 8F

12/29 06:15, 4年前 , 9F
一樓,衛武營的杜蘭朵並不是簡化,原來在德國歌劇院首
12/29 06:15, 9F

12/29 06:15, 4年前 , 10F
演的版本長的就是那樣。舞台設計不見得要把舞台塞好塞
12/29 06:15, 10F

12/29 06:15, 4年前 , 11F
滿,塞一堆雞肋在裡面。
12/29 06:15, 11F

12/29 10:02, 4年前 , 12F
贊成中南部至少各演一場,北部可考慮演兩場
12/29 10:02, 12F

12/29 10:20, 4年前 , 13F
歌劇製作成本降低是趨勢 也才走得遠
12/29 10:20, 13F

12/29 10:21, 4年前 , 14F
大都會歌劇院那種華麗佈景 只有他們玩的起
12/29 10:21, 14F

12/29 10:59, 4年前 , 15F
P大,我知道衛武營版杜蘭朵相比德版並不是簡化
12/29 10:59, 15F

12/29 11:00, 4年前 , 16F
我的意思是相比一般義大利歌劇版在布景上是簡化
12/29 11:00, 16F

12/29 11:05, 4年前 , 17F
我的想法是既然稱為"劇",那動作表演應該也是重要一環
12/29 11:05, 17F

12/29 11:08, 4年前 , 18F
像今年魔笛的那種佈景我覺得簡約創新
12/29 11:08, 18F

12/29 11:09, 4年前 , 19F
但我這種俗人相對還是比較喜歡傳統佈景. 不過$$$.....
12/29 11:09, 19F

12/29 11:14, 4年前 , 20F
像今年有演出的芭蕾天鵝湖與羅密歐,服裝佈景就易引人入味
12/29 11:14, 20F

12/29 11:19, 4年前 , 21F
不過德版杜蘭朵氛圍算很不錯了.場外還打招呼偶遇的左涵瀛
12/29 11:19, 21F
文章代碼(AID): #1U1tlDv0 (clmusic)
文章代碼(AID): #1U1tlDv0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