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今天的維也納愛樂

看板clmusic作者 (我比法國更浪漫)時間5年前 (2019/04/12 04:03), 編輯推噓6(603)
留言9則, 8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3/3 (看更多)
再次感謝supereon大大這篇心得文提醒了我有買昨晚的票,最近忙到一片混亂, 要不是當天早晨看到這篇心得文,搞不好我就完全把一百多歐丟到水裡了。 所以雖然還欠很多篇心得沒寫,今天就先把昨晚的心得趕出來。 網誌版: https://ppology2.blogspot.com/2019/04/wiener-philharmoniker-spielen-zum-120.html 純文字版: Wiener Philharmoniker 09.04.2019 (Di.) Hannover Congress Centrum, Kuppelsaal Andris Nelsons, Leitung Ludwig van Beethoven Konzert für Klavier, Violine, Violoncello und Orchester C-Dur op. 56 "Tripelkonzert" Rudolf Buchbinder, Klavier Albena Danailova, Violine Tamás Varga, Violoncello Sinfonie Nr. 5 c-Moll op. 67 今年Deutsche Grammophon成立一百二十周年紀念,這個在Hannover出生的國際音樂品牌 特別請了維也納愛樂來慶祝演出。據說Nelsons與維也納愛樂這兩年一系列貝多芬的演出 是明年維也納童聲合唱團慶祝250年生日的一部分。去年在金色大廳聽了Nelsons指揮貝九 ,非常感動,今年在各種忙亂中雖然差點忘了要去聽這場音樂會,但最後還是幸運的在當 天早上想起,期待了一整天後,晚上順利的進了音樂廳。 HCC這個場地一直都是交響樂團的地獄,所以已經大概四五年沒去了。一進音樂廳,就看 到之前聽朋友提及掛在空中的新反響板,銀灰的光澤加上流體般的線條,非常漂亮。上半 場貝多芬三協奏曲的鋼琴是當代詮釋貝多芬的權威Buchbinder。他的琴音仍然是如此圓潤 漂亮的站在樂團上方,溫暖大方而冷靜,大提琴Varga的聲音和樂團的融合度非常高,又 坐在小提琴和鋼琴的中間,常有被埋住的感覺。小提琴Danailova則是時有過衝時有爆音 ,像是一個站在旁邊興致到了就即興幾句一下。樂團從頭到尾在音量上都非常克制,可惜 的是,HCC的音效實在是太差了,一旦樂團輕聲演奏,整個聲音就像是悶在鼓裏面一般模 糊。Nelsons的動作一樣如同上次貝九一樣準確精簡。 觀眾反應冷冷淡淡,三位獨奏家也沒有任何encore,就這樣冷淡的結束了上半場。而中場 休息的飲料像是buffet一般擺在牆邊的冰箱裡,自己拿自己投錢,沒有人管。第一次看到 這種形式,不知道該驚嘆漢諾威人都如此誠實,還是該感嘆漢諾威人已經冷漠到這種程度 ,連音樂會中場的飲料供應服務都無人化了。 下半場的貝五,是我自己指揮過,在樂團演過,二十年來聽過肯定不下數百遍的曲目,當 然有很多期待。Nelsons開頭的速度很快,讓人想到幾年前Harnoncourt跟柏林愛樂的超速 演出。但是奇妙的是接下來就慢下來到一種覺得相當"正常"的速度。維也納愛樂的音色還 是非常好,但是常常有種全團沒有在一起的感覺。令人小生氣的是長笛首席的solo,單獨 聽真的都非常美妙,但是她對相同動機的articulation就是一直和其他木管樂器的首席稍 稍不同,讓人聽得一頭霧水。第二樂章和第三樂章都走一種比傳統速度稍快,偶爾不同聲 部間速度上有微妙的差異,有種走馬看花走過去的感覺,直到第四樂章的高潮全團應該是 音量全開了,但整個低音聲部的命運主題完全聽不到,我是覺得相當不應該。照理來說 Nelsons當天的指揮也是中規中矩,所以若不是場地的音效真的太差,就是維也納愛樂大 概被觀眾的冷漠給著涼了。 結束後Nelsons用不太流利的德文說要演奏一首貝多芬的序曲當encore。結果出了The creatures of Prometheus,一樣平平淡淡的就這樣過去了。Nelsons繼上次帶領波士頓愛 樂於柏林音樂節演奏馬勒三之後,再次上演讓人覺得甚麼叫做把百來歐丟到水裡的感覺。 上次波士頓至少還有小號首席solo狂放砲的八卦可講,這次這樣平平無奇,是不是也算是 破了某種紀錄。 不過至少可以確定的是,要是我沒有來聽,我肯定會後悔的。這時才發現,音樂會的體驗 就像是薛丁格的貓一樣,你不打開盒子,你永遠不會知道貓是否還活著。所以就讓我們為 了滿足對音樂的好奇而不斷的享受偶爾把錢丟到水裡去的感覺吧! (我這感想到底是有多正面?) ※ 引述《supereon (伊歐恩)》之銘言: : 不是在台灣 : 因為工作關係剛好來到維也納 : 趁著週日的閒暇時光,街道上滿滿跑馬拉松的人潮 : 臨時起意(衝動)就來聽一場維也納愛樂 : 今天在金色大廳演出,時間從上午11點到過中午約1:30 : 這種天團在台灣不太可能排中午這種尷尬時段 : 但即便如此,仍然一票難求,許多本地人盛裝出席 : 連最後面欄杆外的站票區也有不少聽眾 : 維也納愛樂這場的客席指揮 Andris Nelsons 來自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 : 查了一下,曾因蕭氏第4和11號交響曲的錄音而拿過葛萊美獎 : 指揮的手勢適中,沒有誇張的大動作,也並非輕輕點點 : 上半場演出曲目為貝多芬第一號交響曲 : 弦樂一出現,耳油就流出來了 : 在金色大廳的完美殘響效果加持下 : 維也納愛樂豐厚又整齊的音色帶人直入天際 : 木管輕巧,銅管也恰到好處 : 連定音鼓敲弱拍的細微聲響也很忠誠地傳達出來 : 原來這就是維也納風,金色的唯美 : 上半場接下來的曲目是作品 56 號的三重協奏曲 : 看鋼琴像兩輪行駛的汽車一樣被推上舞台,現場把踏瓣組合起來 : 實在是個蠻有趣的經驗 : 這首還是 Andris Nelsons 指揮維也納愛樂 再加上 : 鋼琴 Rudolf Buchbinder : 小提琴 Albena Danailova : 大提琴 Tamas Varga : 都是我不熟悉的 (熟悉的大多都過世了) : 這首就讓我剛流出來的耳油有點往回吸了一些 : 主要原因可能在於小提琴的音色,跟其他聲部不是太搭 : 但我不確定是不是故意要和樂團的弦樂有所區別 : 所以故意挑了把音色較尖亮一些的來凸顯 (跟卡拉揚那張名盤的歐老有點像) : 不過大提琴還算蠻相合的 : 而鋼琴比較沒感覺,說不上哪裡壞,但也講不出哪裡好 : 流暢,但還是大提琴的音色和維也納愛樂比較合櫬 : 中場休息時間可到廳外櫃檯買些餐點和小酒,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 十分新鮮的體驗 : 下半場曲目為貝多芬第二號交響曲 : 維也納愛樂一樣保持著黃金音色 : 該出現巨大聲響的時候也毫不跟你客氣 : 地板會跟著震動,沒多久耳油又流出來了 : 第三樂章 Scherzo 速度偏快,接著一直到終曲第四樂章都有點趕下班的意味 : 速度抓得好張力滿點,但沒穩好則會出現反效果 : 這不是說表現不佳,貝多芬交響曲可是他們再熟悉不過的曲目了 : 演出完畢 : 指揮和樂手鞠躬退場後,音樂會就全部結束 : 沒有安可,連喊安可的人都沒有 : 並非演出不好,鼓掌敬禮全都沒少,也十分熱烈 : 但散場就散場,台上台下都十分乾脆 : 可能已演變為一個默契,有時候台灣音樂會的聽眾熱情過頭 : 反而會讓我覺得是不是講求 CP 值的心態作祟 : 最大的感觸是聽眾的素質真的很高 : 除了衣著正式整齊之外,最有趣的是 : 音樂行進中間,每個人都蠻注意不發出任何噪音 : 聚精會神聽完一個樂章後,在樂章跟樂章的中間的空檔 : 一次釋放 : 所有累積下來的咳嗽聲量頗為可觀 : 不過這也代表聽眾懂得尊重,盡量不干擾音樂 : 雖並非完全靜默,這種努力維持的文化仍讓我覺得了不起 : 以上,總之收穫滿滿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77.10.0.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lmusic/M.1555012990.A.E27.html

04/12 09:35, 5年前 , 1F
推心得
04/12 09:35, 1F

04/12 10:24, 5年前 , 2F
他們的確誠實很多,別說飲料區了,德奧區的報紙,甚至車
04/12 10:24, 2F

04/12 10:24, 5年前 , 3F
票,真的有生活過就會知道這在台灣是不可能的......
04/12 10:24, 3F

04/12 11:14, 5年前 , 4F
XD
04/12 11:14, 4F

04/12 12:37, 5年前 , 5F
推心得
04/12 12:37, 5F

04/12 15:33, 5年前 , 6F
推心得!!!
04/12 15:33, 6F

04/12 17:36, 5年前 , 7F
推聽慣頂尖樂團的高標準心得
04/12 17:36, 7F

04/12 21:07, 5年前 , 8F
推不正面心得(X)
04/12 21:07, 8F

04/14 01:03, 5年前 , 9F
蠻特別的 倫敦.波士頓.紐約都聽過 也沒這樣自助XD
04/14 01:03, 9F
文章代碼(AID): #1Shvr-ud (clmusic)
文章代碼(AID): #1Shvr-ud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