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5/24 雙B魅力 維特納與NSO

看板clmusic作者 (cytochrome C)時間15年前 (2009/05/25 02:08), 編輯推噓3(302)
留言5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今天的指揮約翰維特納 應該是我見過最平易近人的一位 導聆的時候現身在一樓大廳解說 好驚訝 (搭高鐵衝上台北值回票價了) 挺著大大的肚子 背後濕了一片 開場前的導聆 那種感覺像是爸爸說故事給小孩聽 生動口語 表情 模仿一些音樂片段 還有說"歇謝" 協奏曲結束 擁抱費德里克 牽起他的手 工作人員獻花 撕下緞帶小小一角放進口袋 將花束獻給大提琴手 好像把這榮耀獻給整個樂團 費德里克演奏安可曲的時候 就靜靜的坐在台階上 隱沒在樂團當中 演奏完 掌聲響起 獨自默默走回後台 掌聲不停 站在門口 請費德里克再次登台 靜靜的坐在台階上 又默默走回後台 導聆的時候提到一點 巨變的時代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古老階級制度 西元前800年到西元1800年 從此各階級的音樂開始交流 農民的音樂 貴族的音樂 皇宮的音樂...不同階級的音樂 農民也聽的到貴族和皇宮的音樂 貴族也聽見農民的音樂 貝多芬時勢造英雄 英雄也造時勢 可以說是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一位音樂家 (或許莫札特神童隕落也是時候 貝多芬順理成章接班 和莫札特同期的神童好衰) 至於布魯克納的極限主義 我真的聽不懂 就當作很多的主題 意境像是蓋哥德式教堂不斷堆疊 或是冥想吧 用流行音樂的角度去欣賞 或許能說的通 找不到什麼規則 這也是個交響樂的轉變 擺脫過去種種束縛 崇尚自由 馬勒 理查史特勞斯 布魯克納將這種概念發揮到巔峰 上半場真的是原汁原味的貝多芬 安可曲悲愴第二和第三樂章加上月光第一樂章 悲愴第三樂章結束 當然又是掌聲雷動 再次上台的那一刻 真的很期待用悲愴第一樂合體來個完結篇 費德里克彈奏的感覺 我覺得比較像是在詮釋蕭邦 舒伯特的作品 很細膩 很浪漫 很輕鬆 很平靜 很自在 (一直在注意他的手指 好輕盈) 少了激情 孤單 壓迫 情緒強烈轉變的悲愴 聽起來有些不太習慣 這就是費德里克的風格吧 月光也是 鋼琴協奏曲選第四號就滿適合他獨特風格 不知道他演奏第五號皇帝會是什麼樣的驚喜 鋼琴協奏曲 我覺得樂團的部份衝好快 好在沒失控 有種懸崖勒馬的感覺 是不是維特納要刺激費德里克 "再激情點 再激情點! 奔放!" (費德里克依舊老神在在 穩如泰山) 琴蓋完全打開不知道會不會更好 上半場將近一個小時才結束 至於布魯克納的第三號交響曲"華格納" 每個主題都滿鮮明的 覺得有點冗長 聽著聽著會恍神 拆成兩三首還綽綽有餘 大概是我聽習慣貝多芬風格 後面的阿伯睡的好香甜 呼吸聲好規律 前面小孩在玩 有一個始終戴耳機 第三樂章的詼諧曲開頭有種熟悉的感覺 這個樂章很漂亮 (或許是長度比較短) 指揮功力了得 應該在銅管下了不少苦心 爆掉的次數少好多 第四樂章近結尾時似乎打回原形 (是我的錯覺嗎?) 當初選這一場是因為貝多芬 沒聽過布魯克納 前排坐著常出席演出前樂曲導聆的詹益昌老師 很陶醉其中 我旁邊的小妹妹很不安分 一直找媽媽說話(噓不聽) 摺紙 (前面的人很火 時常轉頭 應該是夫人吧) 中場休息時 今天口譯的主持人虧了詹益昌老師 "早知道你有來就叫你主持了" 好像是趕鴨子上架 死小孩真不少...冷氣也不夠冷 樂章間沒有觀眾放炮 值得嘉獎 (上次聽馬勒 睡著的人更多 不斷被驚醒 以及陰沉的林茲) 服務台兌換前兩高票價的贈品 "鉛筆組" 聽到廣播時...我笑了 上次的交錯的平行線+印刻英雄送DVD還比較有價值 (原本打算聽印刻英雄 可是普羅高菲夫讓我打退堂鼓 後來才知道有DVD...可惜) 很過癮的下午 ※ 引述《herbert0716 (赫伯特)》之銘言: : 這場音樂會我是衝著布魯克納的第三來的XD : 畢竟第三號是非常冷門的曲目 : 加上很多人都說下午場的票房都賣不好 : 在聽這場音樂會前還蠻擔心人會很少 : 但跟上場同樣都是下午辦的西貝流士的第五相比 聽的人數還算挺多的@@ : 很幸運的 導聆是指揮親自下去演說 : 更能了解指揮為啥要選擇貝多芬第四號鋼協跟布魯克納第三作為曲目的原因 : 基本上我覺得這場演出挺棒的 : 上半場的貝多芬第四號鋼協 我私下是比較少聽(個人喜歡第三號跟第五號) : 但感覺的出費德里克演出較為收斂 : 偶爾會往後駝著背彈奏 以沉思於樂曲之中 : 最後三首安可曲都選自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 : 算是對貝多芬在音樂史上的卓越貢獻致敬吧 : 之前的主題有人討論說 如果貝多芬不存在 古典音樂史會怎麼發展 : 我是覺得 時勢造英雄 法國大革命產生許多偉人 : 沒有法國大革命 軍事強人拿破倫也不會出現 : 同樣 "音樂史的拿破倫"貝多芬也不會出現 : 而這樣就不會打破幾百年的音樂傳統 : 與其說貝多芬不存在是否會影響古典音樂史 : 不如說如果法國大革命不存在 還比較貼切一些 : 下半場布魯克納第三 跟布魯克納的前兩首交響曲相比 : 風格明顯變的大膽 還用大量的動機去埋下伏筆 : 可惜第三號算是布魯克納接受華格納化交響曲的試驗作 : 整體樂段蠻多衝突 一會兒大鳴大放 下一秒變成寧靜安詳 宛如三溫暖一般 : 我想第一次聽到這作品的人 都會覺得完整度不搞 : 好像一堆片段剪剪貼貼而成的 根本就不通順 : 其實布魯克納的作品就是如此 如果習慣他的風格 : 你會發現到他所表達的意境並非莫札特.貝多芬等古典樂派這麼的"單純" : 而是用不同的樂器 不同的組合 來產生出管風琴的音響 : 演出時 我一直擔心銅管會爆掉 : 但聽完之後 我覺得還算ok : (還是我已經"習慣"NSO的銅管了 囧|||) : 第一樂章開始銅管很不穩 但越後面越穩定 : 尤其是長號 表現真的很突出 彌補其他銅管聲部的不足 帶動整曲的氣勢 : 這次演出的版本跟我聽卡拉揚版本應該不一樣 : 我看節目單上寫的是1888/1889版本 : 因為手邊沒卡拉揚的布魯克納CD : 但第三樂章結尾部份最明顯 本次演出多了全聲部的齊奏 : 卡拉揚版本則無 我是覺得多了這個齊奏 : 反而更能表達出布魯克納藉著華格納的引導 : 展現出不凡的自信 以詼諧曲的宏偉結尾來迎接新的世代 : 這次的現場演出 除了聽到音響聽不到的弦樂聲外 : 現場的震撼更是叫人難忘 或許大家對這場演出有不同的看法 : 但對我來說 能夠親身體會布魯克納的"現場魅力"(而且又是冷門的第三號...) : 真的是相當難能可貴 希望這幾年能再多演出布魯克納的交響曲 : 讓我們這些布魯克納迷能夠朝聖一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5.230.79.72

05/25 08:22, , 1F
布魯克納每首交響曲的詼諧曲都很棒阿!!!
05/25 08:22, 1F

05/25 08:25, , 2F
開演前看到二樓一堆人都還在找位子 真的很不尊重演出
05/25 08:25, 2F

05/25 20:05, , 3F
費德里克下半場還有到觀眾席聽演奏說...
05/25 20:05, 3F

05/26 11:49, , 4F
費德里克真是捧場 難怪他音樂會結束最後才離開
05/26 11:49, 4F

05/26 17:17, , 5F
指揮也很尊重他阿 他在演奏安可曲的時候指揮都在台上
05/26 17:17, 5F
文章代碼(AID): #1A6OqKx0 (clmusic)
文章代碼(AID): #1A6OqKx0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