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ORFEO 福特萬格勒/貝多芬:第9號交響曲( …

看板clmusic作者 (he's a moralist)時間16年前 (2008/01/03 21:49),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8 (看更多)
※ 引述《Tosca (hi)》之銘言: : 推 ckscorsese:高頻較多沒錯 但在我聽來遠不至於尖銳難受 01/02 21:09 : → ckscorsese:除此之外 該張轉錄若造成較多高頻 我認為換來的成果 01/02 21:11 : → ckscorsese:是利多於弊 01/02 21:12 : 推 richter:且兩端延伸和細節都比EMI GROC版好不少 01/02 22:03 : 跟EMI應該是不能比較 : blue97在muzik no.14的大作就已經說明的很清楚了 : EMI版不完全是拜魯特當天的實況錄音 : 而是Legge拿前一天排練的錄音跟當天實況的錄音混在一起剪接出來的 : Orfeo跟日本協會板都是貨真價實的實況 1951.7.29 : 倒是我和我同學聊過 : 如果EMI這份經由Legge剪接過的貝九在過去被大家推崇的這麼偉大 : 那到底偉大的是福特萬格勒 還是Legge呢....... 同樣地我也想了您最後提到的問題 要回答這個問題時也許要考慮一下 EMI版跟"實況版"(用這詞代表那些號稱毫無修剪的發行)的差異是不是真的很大 我在這裡談的差異又不是先前文章裡關於聲音品質的差異 而是說是否兩種版本裡面我們聽到了福萬截然不同的表現 如果李格剪接的段落大概是去掉了些雜音之類的(舞臺、觀眾或樂手甚至指揮的雜音) 而不是讓原本在現場的某個樂段本來很快然後把它變慢 或是現場演出原本強調了某個重音卻被李格改成平順帶過 那可能我們只需要推崇一下李格動的手腳還挺高明的 而不是說李格一手造就偉大的演出 關與李格的"介入"倒是有種情形可以討論一下 就是說李格沒有改變什麼速度或強弱之類的 他就是去除了雜音 然後「把原本樂手頻頻放砲的現場錄音儘可能地剪成沒有重大瑕疵的錄音」 這一點我們能不能說李格的確深深地介入這份錄音的"創作" 因此應該要跟福萬一同接受萬世之表揚? 甚至說李格才是最偉大的 福萬只是沾光(你看他都不要求一下樂團 還要李格幫忙修) 這部分我想各位應該可以思考看看 就這一點而言我只想補充一下自己的看法 我個人功力淺薄 沒有對譜然後對著EMI跟實況版一一比對是不是真的有這種情形發生 不過就印象來說 實況版所傳達的現場好像也沒我假設的那種不堪的情況嘛 但還是需要高手來告訴我們事實如何囉 -- 台灣古典音樂三寶 金牛 牛屎 Non-Sense Orchestr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4.235 ※ 編輯: ckscorsese 來自: 140.112.4.235 (01/03 22:12)
文章代碼(AID): #17VEVTXK (clmus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本文引述了以下文章的的內容:
完整討論串 (本文為第 5 之 8 篇):
文章代碼(AID): #17VEVTXK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