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9/28 新竹場 Pogorelich

看板clmusic作者 (Conducting Art!!~~~~~~~)時間16年前 (2007/09/30 19:29), 編輯推噓2(200)
留言2則, 2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6/9 (看更多)
※ 引述《kd0079 (スタン・ハンセン)》之銘言: : ※ 引述《Shiunger (紅黑)》之銘言: : 我比較不能認同的是波哥近乎矯揉作態的表現方式 : 再說,我也未曾在他的任何錄音/演出中找到過所謂的溫暖與人性 : 波哥的弱音是觸鍵未完成的喃喃自語 : 在鋼琴與聽眾之間氤出一道又一道的煙幕 : 我努力在煙霧中找尋音樂 得到的只是肢解後的殘餘 : 靜脈注射的點滴 按照醫囑以60ml/hr的速度 登 登 登 不乾不淨地激起稍縱即逝的波紋 : 如果我不是個聽過拉二,或者該說是個曾經癡迷(真是不堪回首)於拉赫的樂迷 : 我可能無法從這些幾無連貫的??中,拼湊出一首我曾經喜愛的作品 : 因為波哥給我僅餘一些表皮連接著的殘斷肢體 所以我無法為他鼓掌 : 50歲的中壯年 已經把自己妝點成一個枯淡悟道的老僧 這是他的自由 : 但我不是來聽一場關於不淨觀的弘法大會 我要的是音樂 : 再者 一頓一頓 一點一點地把裂解的音樂還原出來 : 相信很多人在家裡就做過無數次了(沒有樂團) : 花錢去看人這樣搞幹什麼? 我還真是錢太多... 聽回來了,基本上我個人還蠻喜歡這樣的速度 (我沒有計時,也覺得沒有必要,快慢都是相對的 快慢各有其詮釋,只是鋼琴沒辦法,本身發聲構造就限制了) 我不是很了解Rachmaninoff,也對拉二沒多熟,錯音不曉得,譜不熟 不過波哥的拉二,速度慢下來(尤其mvt. 2)讓我聽到更不一樣的拉二 最無法接受的是他的accent,不過這些accent的確是瞭解音樂的根源 就好像Peter-Lukas Graf有本書稱為Interpretation 副標為How to Shpae a Melodic Line,內容一部份是分析音樂的重心 (先將最重要的音符找到,再慢慢改變節奏型態演奏出類似變奏曲的方式) 我認為波哥在做這件事情,把複雜的琶音拿掉就是這樣,表現重點音 若真的是因為這個原因,那就不對啦,因為鋼琴的致命傷就在這 鋼琴無法sustain 音的強度,不像是其他拉弦樂器、管樂器、人聲、電子音樂等 這樣的演奏,會讓這首曲子極美流暢的音樂線條被切割而造成無數的picks 會讓我原本期待綿密不絕又排山倒海的音群崩解,這點我不同意就是了 不過速度這一點,今天的NSO 和波哥合作還不錯(新竹場狀況不了解) 我特愛mvt.2 結尾的超慢速,空氣中懸浮的靜謐泛音,好像還沒結束 如果沒辦法集中注意力,沒多久就睡著了吧... 倒是其他首,今天的Oboe在睡美人下去低音的時後快爆了 Bsn 義大利隨想曲的68拍演1-3456的3456ㄧ直慢 還有cb和fl的-23-56 ,Flㄧ直趕(我以為是cb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92.220.149

09/30 20:55, , 1F
推一下第二樂章結尾的超慢速...整個世界都為之停住的感覺...
09/30 20:55, 1F

10/03 02:11, , 2F
大家都摒住氣阿,我旁邊的阿伯腸蠕動音突然變得好大聲 XD
10/03 02:11, 2F
文章代碼(AID): #16_uYMnc (clmus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_uYMnc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