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得] 新竹場波哥雷李奇 (有雷)

看板clmusic作者 (美麗的莎士比亞)時間16年前 (2007/09/29 11:50), 編輯推噓4(403)
留言7則, 5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昨晚從台北趕去新竹聽完NSO這一場美麗的回憶 在聽完拉赫曼尼諾夫鋼協二號之後 我的心裡感到非常的納悶 或許是我見識淺薄 這是我聽過最拖、最慢速的拉赫曼二號 波哥雷李奇在所有鋼琴為主旋律、樂團只有頑固低音或長音的樂段,把速度全部拖垮 彈得很慢、又「幾乎全都」是自由速度,非常奇特 甚至是在樂團主旋律時,暴力地拖慢樂團的速度 並且幾乎是在使用印象樂派的彈奏方式 無論在哪一樂章,除了譜上所標示的重音彈得極度大聲(有時其他音符都「非常」小聲) 並且加入了許多自行加入的重音及次重音 使得原本極度浪漫的拉赫曼尼諾夫變得像印象或現代樂派一樣有一種「詭異感」 在台下我真的很想說:這哪是拉赫曼尼諾夫阿? 這種情形一直到第三樂章後段樂團強力介入後方有明顯的改善 我記得上次普羅高菲夫三號並沒有這種明顯的情形(慢,跟一大堆自由速度) 雖然上次第二樂章的表現方式跟今天某些樂段的方式頗為相似 其實NSO今晚表現很賞臉 只是在鋼琴主奏把速度拖到幾乎沒有速度的情況下 銅管跟木管非常非常的辛苦 必須在原本是一句的樂句裡偷換氣或甚至撐到最後幾乎沒氣 而鋼琴跟樂團的速度時常卡到,對不上倒不至於 但是鋼琴實在是慢到幾乎把速度拖垮,有時甚至大聲到「提醒」指揮跟樂團減速 到最後就覺得這像是一首德布希? 充滿了幻化跟不自然的重音還有無止境的自由速度 我試圖找到合理的解釋 或許是他目前所喜愛的演奏方式是這樣 從上兩次來台的演奏或許可以看出端倪 那個人覺得「協奏曲」的表演方式目前非常不適合如此作為 又或許是大師身體不適或是時差造成精神不濟 或甚大膽地假設最近沒有常碰這首協奏曲 所以在必須看譜之下 以致於要以慢速和自由速度來掩飾、修飾,則不得而知 若兩天後的台北場和新竹場大相逕庭 那這是個可能的原因,當然是我不希望的原因 有去聽台北場的版友或許可以參考一下 有去新竹的版友或許可以討論一下 個人意見 ------------------------------------------------------------------------------- PS1. 新竹好會塞車,還有演藝廳附近車位根本不夠停,要去新竹記得要早一點 其實場地還算不錯,如果台北沒有票可以考慮,價錢也比較便宜 PS2. 昨晚沒有安可曲 ※ 編輯: oistrach 來自: 61.229.142.170 (09/29 11:58)

09/29 12:24, , 1F
他以前在日本演奏此曲就這麼慢了
09/29 12:24, 1F

09/29 12:53, , 2F
沒有安可曲可能是因為樂團要趕回台北休息吧 我走出演藝
09/29 12:53, 2F

09/29 12:53, , 3F
廳時 看到很多團員都已經上遊覽車等了 看來很急著回家
09/29 12:53, 3F

09/29 12:57, , 4F
上次是普三吧 也是異常的慢啊
09/29 12:57, 4F

09/29 12:57, , 5F
至於拉二的慢速 ...這10年來都是這麼慢 呵~
09/29 12:57, 5F

09/29 13:26, , 6F
我聽過他今年在柏林的錄音檔.比一般的速度還多個15分鐘吧
09/29 13:26, 6F

09/30 01:32, , 7F
其實我更想知道的是 所謂印象樂派的演奏方式是什麼?
09/30 01:32, 7F
※ 編輯: oistrach 來自: 61.229.129.15 (09/30 23:55)
文章代碼(AID): #16_SjxtH (clmusic)
文章代碼(AID): #16_SjxtH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