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史卡拉第的奏鳴曲

看板clmusic作者時間17年前 (2007/09/14 11:59),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6 (看更多)

09/13 23:44,
畢竟他強弱明顯,表現力一般來說可能較強;
09/13 23:44

09/13 23:44,
而大鍵琴也有大鍵琴的好處,
09/13 23:44

09/13 23:45,
畢竟是作者當初創作時腦海中可能所想像的音色,
09/13 23:45

09/13 23:45,
有「忠實」的潛在優點。
09/13 23:45

09/13 23:45,
其解答可能因人而異,卻又各自成理
09/13 23:45

09/13 23:45,
所以這個問題是好問題。
09/13 23:45

09/13 23:45,
只是處理不好,說不定又是兩種樂器的擁護者各執一詞
09/13 23:45
其實我覺得moonlike兄如果在解釋大鍵琴上僅僅使用歷史的觀點, 會顯得稍微不夠說服力。 也構成了巴倫波因口中所謂古樂派的眼界過於狹隘。 (請見並行與弔詭:薩依德與巴倫波因對談錄,麥田) 大鍵琴除了是17世紀到18世紀初期鍵盤的主力之一, 音色上迥異於現代鋼琴外, 其力度平均也是該樂器一項非常重要的特點。 使用同樣的力度按鋼琴的低音與高音, 你會得到相當不同的音量比例, 低音大聲且渾厚而高音小聲且清亮。 而且施以不同的力度也會有著不同的音量大小。 這是鋼琴當初逐漸取代大鍵琴最重要的關鍵, piano & forte。 而大鍵琴的力度呈現出來的則是均質的狀態。 鍵盤上每個按鍵都是以相同的音量呈現, 無論高音低音,其比例是相當而等值等量。 因此當演奏家在演奏大鍵琴的曲目時, 他們無須特別去控制左手與右手是否平衡的問題。 這也是古樂派聲部聽起來特別清晰的關鍵之一。 另外大鍵琴簡單的按鍵構造也讓其觸鍵相較於鋼琴聽起來較輕。 現代鋼琴因為音域上的需求,低音的琴槌往往做得相當重。 連接琴鍵與琴槌的槓桿不僅相當粗厚而且還鑲鉛塊或金屬, 以獲得足夠的重量來穩定、支撐整個系統敲擊琴弦, 因此物理原理上來說,低音的琴槌在速度的反應上也不如大鍵琴輕鬆自然。 (請見羅伯.列文 / 莫札特: 鋼琴奏鳴曲 K.279,K.280 &K.281 CD+DVD其中DVD說明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12403) 這樣的構造在表現浪漫樂派那種長大的樂句相當有利, 反之如果拿大鍵琴來演奏浪漫樂派的東西就會相當不恰當而怪異。 在樣的前提下如果17或18世紀作曲家寫出來的曲子是要表現左右手相互較競的段落, 那麼鋼琴就會顯得相當吃力而不討好。 因此除了音色上的「正確」外, 我會希望自己看待大鍵琴演奏是以這個角度切入。 不知道有沒有先進可以補充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32.214.65

09/14 14:08, , 1F
來個頭推吧! ^^
09/14 14:08, 1F
※ 編輯: Roshan 來自: 218.32.214.65 (09/14 15:03)

09/14 18:06, , 2F
下巴推
09/14 18:06, 2F

09/14 18:12, , 3F
但是巴洛克時期的大鍵琴作品不會像浪漫派有那麼廣的音域阿!!
09/14 18:12, 3F
文章代碼(AID): #16wWSJDL (clmusic)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6wWSJDL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