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就是要穆拉文斯基

看板clmusic作者 (伊斯威特式孤僻)時間18年前 (2006/04/06 21:06),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4 (看更多)
(原po恕無引用) 也是聽柴可夫斯基〝悲愴〞的一天。 除去今天聽的怪版本以外,(稍後提及。) 最深刻的印象真要算是原po提及過的Mravinsky的82年Erato版, 以及Celibidache在EMI的那一張。 我永遠會記得的是,多年前在F大的宿舍裡, 和一同聽音樂的哥兒們朝聖般地將那一張Erato的〝悲愴〞放進音響裡, 然後正襟危坐以後按下撥放鍵。 很努力的面對迎面而來,列寧格勒愛樂那生猛不假雕琢的弦樂音浪; 隨後, 第一樂章中斷的那一聲靜寂之後的巨響讓我和我的朋友下巴都掉了下來, 面面相覷; 緊接著的是銅管部那同樣著名的聲嘶力竭般的嘶吼。 那股子力量可說是排山倒海,又像是漩渦一樣地將人往深淵裡拽拉。 說真的,必須與音樂正面交鋒地抗拒絕望的心情, 那種退此一步就是阿鼻地獄的恐懼,Mravinsky之外萬般皆不是。 Celibidache版在同樣一段音樂中的銅管表現,又是另外一番光景。 同樣是大學時期的冬日早晨。 一個人躺在眠床上聽那一張唱片。那銅管的聲音啊... 是你無能去遁逃的,徹底的絕望; 像一張靡天的大網,憑空飛來將你罩住, 等到驚覺,卻發現自己已經身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之中。 第一樂章就結束在被Celi逼出來的眼淚之中。 今天的怪版本是福特萬格勒1938年的錄音, 日本Grand Slam的轉錄真是驚人,除了彷彿LP的溫暖沙沙聲以外, 音樂本身的清晰與彈性堪稱飽滿。 福特萬格勒的悲愴? 雖不算是大師的經典曲目,但是他在第三樂章裡的彈性速度實在是精采絕倫! 這第三樂章往往是血脈噴張的衝到底,準備迎接終樂章的孤絕; 福特萬格勒則硬是要在得見風景之處來一個顧盼留連, 真是許久沒有這麼動人的經驗了。 只能說,福特萬格勒是自有他自己對待音樂的〝一絲不茍〞。 看到Riedel兄的po文以及近日版上的紛擾, 加以自己正在聽福特萬格勒的悲愴的感想是: 說真的,聽音樂的人,誰沒有個六、七、八、九張的悲愴呢? 僅僅這一曲或許就有說不完的關於版本,關於音樂,關於人或者關於軼事的話頭吧? 至少我自己就曾經為了卡拉揚1976年的悲愴去買了一個好幾千塊的耳機, 決定用盡自己能夠去負擔的一切仔細去聆聽; 然後在耳機裡對於卡拉揚的雕琢功夫五體投地。 他手下的弦樂部之細緻,連在換弓、轉音處都有著他錙銖必較的痕跡, 於是乎營造出他天下獨步的豐美,(又或者至少我是如此的臆度著。) 何不就來談談這些呢? 那些或者呼朋引伴,又或者獨自追逐著音樂的歷程當中的小小悲喜。 事後回顧起來, 是何等的幸福啊! -- ...in our faults by lies we flattered b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4.172.14

04/06 23:18, , 1F
04/06 23:18, 1F

04/06 23:34, , 2F
推..可惜目前我的悲愴只有到兩個版本XD
04/06 23:34, 2F

04/07 00:14, , 3F
推,可惜我現在才蒐集31個版本,太少了...
04/07 00:14, 3F
文章代碼(AID): #14DH9nBm (clmusic)
文章代碼(AID): #14DH9nBm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