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雜感]對李希特的一些改觀...

看板clmusic作者 (Les Adieux)時間21年前 (2003/08/05 07:09),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 引述《achih2 (achih2)》之銘言: : 現在用耳機隨身聽聽他彈穆索斯基的展覽會之畫(我最喜歡聽他彈這個) : : 我和你有相同的感覺耶 : : 但是我更愛他彈得貝多芬的熱情 : : 真是王道阿 : : 我準備再接觸他的巴哈 看音樂月刊的報導說這是一個經典啊 : 李希特的展覽會之畫和熱情(melodiya那張), : 兩張都有彈錯音,但卻都是可以說是經典中的經典。 說到Richter的貝多芬Op57"熱情" 有許多相當特異的詮釋 我曾在kimo某家族寫過 我把那篇貼上來 請大家指教 ============================================================================ Richter的熱情奏鳴曲有幾個很特殊的詮釋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覺 (有樂譜的拿出來對照看看吧^^) 1.第一樂章第17小節以及之後的類似音型: 樂譜標示著第一個八分音符是ff 但是Richter彈成弱音 直到接下來的右手大和絃才變成ff 2.第一樂章第125小節 在莫斯科現場與紐約錄音室兩版 第125小節右手最後三個八分音符上行琶音 Richter更動了樂譜 將這三個音符各昇高了小三度 使得最高音的降D音出現-貝多芬在創作Op57時 鋼琴還沒有這麼高的音域 3.第一樂章218小節-227小節 這段進入尾奏前的華麗過門 一般演奏時 通常是踏板採足 發出山崩地裂的華麗效果 但Richter幾乎不採踏板 製造出電擊般的音色(但1992的版本則是例外) 4.第三樂章異常快的速度 -這就不用說了 大家都知道 含反覆6分50秒-7分鐘就飆完 (1992年這個版本也是例外 速度放慢到將近8分半 但音色宛如一條美麗的銀河 十分感人 ) 5.第三樂章第143小節-158小節 這個樂段貝多芬標示著持續f 並在多個音符上標示sf Richter完全沒遵守 一律用sempre mp帶過(是怕影響全曲的流動性嗎??) 其實Richter在詮釋該曲 一直遵照著恩師Neuhaus的指示 Neuhaus認為Op57三個樂章的結構應該是A-B-C(我極為認同這種詮釋) 而不是一般鋼琴家彈的A-B-A 一般鋼琴家總是第一樂章彈的太快 而第三樂章又彈的太慢 Neuhaus覺得第一樂章應該是冰和火的結合 時而狂熱 時而低沉 第二樂章則是橫跨兩個樂章中間的美麗橋樑 彈的好會有畫龍點睛效果 但三樂章應該毫不保留的"火山爆發" 極盡熱情之能事 事實上 他的另一個學生Gilels也是這麼彈 只是Richter將此概念詮釋的更徹底 也更神經質(從他第一樂章不斷更動速度就可知) ============================================================================ 另外順帶一提 我手邊幾個Richter的Op57 個人最喜歡晚年的Philips版 但這個版本屬於特殊品味 恐怕正反意見會兩極化 Praga版則是較失敗的演奏 錯音太多 多到有點無法忍受 莫斯科現場及紐約錄音室錄音則是較適合第一次接觸Richter的Op57的兩個版本 提供給大家參考 1960年卡內基現場不知何時才會cd化.../_\ -- 請愛自己 做自己 真的不用付出那麼多 沒有人在鑽牛角尖 都會好好顧自己 ꐠㄛO遊戲人間 也不喜歡爵士樂^^ 魚阿魚 哪裡有魚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sie.ntu.edu.tw) ◆ From: 210.68.248.177 ※ 編輯: richter 來自: 210.68.248.177 (08/05 07:20)

推140.112.202.152 08/05, , 1F
請問Neuhaus中譯就是涅高玆嗎?
推140.112.202.152 08/05, 1F

推218.166.203.243 08/05, , 2F
BMG不是有出2CD的卡內基現場?
推218.166.203.243 08/05, 2F
呃...不是這一場 我是說在卡內基現場的Op57 (看來話還是要講清楚點...-___-##) ※ 編輯: richter 來自: 210.68.248.142 (08/05 13:25)

推 140.114.63.14 08/06, , 3F
卡內基那一首 目前只存在於LP
推 140.114.63.14 08/06, 3F
文章代碼(AID): #_BkUHy7 (clmusic)
文章代碼(AID): #_BkUHy7 (clmus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