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迷思

看板clPianist作者 (thexpiano)時間16年前 (2007/12/07 22:31),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5/7 (看更多)
有關馬厝卡舞曲,幾乎所有的樂曲解說,包括音樂百科全書,大都只有粗略 的說明,沒有提到重點;現把我所看過的書籍、重點稍微整理出來,希望這些粗 淺的見解對想了解馬厝卡舞曲的人會有所幫助。 蕭邦的馬厝卡舞曲,使用了三種不同的波蘭民族舞曲,一為【庫亞呀】,二 為【馬厝】,三為【歐貝立克】。這三種舞曲都是三拍子,都有不同的氣勢。蕭 邦有時在一首馬厝卡舞曲中,使用上述三種,有時兩種,看曲子的內容而定。【 庫亞呀】是一種緩慢而帶著傷感性的舞蹈。蕭邦的誕生地,是一片只有著一點小 山丘,空曠、平坦、寧靜、樸素而帶點傷感的地方,所發展出來民間常跳的舞蹈 ,就是【庫亞呀】。它是由感傷而帶著歌唱的慢板,忽而一轉為中段的快速【馬 厝】,然後又回到慢速。這是帶著詩意、傷感、如歌如泣的音樂,蕭邦用的最多 。例如 Op.7 Nr.2、Op.33 Nr.4、Op.67 Nr.4、Op.68 Nr.2等,是典型的【庫亞 呀】。 【馬厝】是需要大場地,有力而快速節奏的舞蹈。蕭邦的Op.7 Nr.1、Op.68 Nr.1,是標準的【馬厝】。 【歐貝立克】則是原地轉圈圈的快速度舞曲,較為活潑,例如︰Op.33 Nr.2。 至於這些馬厝卡舞曲為什麼會這麼感人?因為它不只是舞蹈音樂,它只用很 小的曲式輪廓及很短的片段樂句,就能表現傷感、詩意、浪漫、歌唱、哭泣、歡 笑……。所以無論誰,只要有【心】了解重點,都可以完美地表達。蕭邦吸收這 些民族舞樂的精髓,加上一些簡單伴奏與線條,而能深度表達他的詩情畫意、傷 感回憶與浪漫情懷。在他的馬厝卡舞曲中,可以感覺到很多地方是由悄聲說話忽 而變成快速舞蹈。因此,演奏時,如何自然由內心歌唱轉換成舞蹈的來回替換, 就是成功地演奏馬厝卡舞曲的祕訣喔…… 馬祖卡的技巧通常不太難,真正的難,是難在哪裡呢?以下引用"全音鋼琴講座" ,<鋼琴名曲詮釋>,日本鋼琴家山上明美的一句話: " 蕭邦的馬祖卡舞曲,有語 言或記譜上,不容易表達的氣氛上的困難感.在有限的樂音中,都要各自超越樂 譜,引發出蕭邦所探求的東西." 是的.蕭邦的馬祖卡,是語言精鍊,筆法洗鍊,感情擬鍊的高度濃縮絕妙好詩.要 彈好馬祖卡,不能光靠表面有限可數的字句去猜測,而應該是從蕭邦的生活,生 命,從波蘭的民族性,去追索蛛絲馬跡,去瞭解,去推敲蕭邦內在的心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31.33.70
文章代碼(AID): #17MLaddB (clPianist)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7MLaddB (clPian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