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分享] 當初看到特斯拉這篇報導 現在我信了

看板car作者時間5年前 (2019/03/02 10:52), 5年前編輯推噓14(14072)
留言86則, 7人參與, 5年前最新討論串4/4 (看更多)
新款的電池模組 應該是跟M3一樣 改成超級工廠出的電池 由18650改成2170 所以價格才會降這麼多 而且價格降這個多 新下定車主 一定又要等車 這次不知又要等多久 降價爭取定單 用來籌資集資 是特斯拉的一慣手法 主要是要爭市佔率 還要加大市場規模 就可以降低更多成本 拉大與競爭對手的距離 各家車廠壓力應該會越來越大 牛肉競快端上來 對消費者而言是好事 ※ 引述《cka (CK)》之銘言: : 剛剛選了一下 : 如果加完舒適性配件也就是倒車雷達跟導航 竟然要38萬4千 : Auto pilot 9萬6左右 : 如果要自動行駛要再15萬9千 : 整個現金總價會來到3422000,也還是要342萬 : 但是比本來還是便宜很多就是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196.21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551495139.A.043.html ※ 編輯: gk1329 (1.200.196.212), 03/02/2019 10:52:45

03/02 11:17, 5年前 , 1F
2016年,model S的電池的單位價格是$190/kwh。如果降價
03/02 11:17, 1F

03/02 11:17, 5年前 , 2F
是因為電池成本下降,那現在買的tesla肯定沒有電池,是
03/02 11:17, 2F

03/02 11:17, 5年前 , 3F
用愛發電的!
03/02 11:17, 3F

03/02 13:15, 5年前 , 4F
樓上可以說說為什麼現在這樣是用愛發電嗎?
03/02 13:15, 4F

03/02 13:29, 5年前 , 5F
電池多少錢?
03/02 13:29, 5F

03/02 13:36, 5年前 , 6F
都過3年了,電池成本有降下來我覺得還可以接受吧~
03/02 13:36, 6F

03/02 13:36, 5年前 , 7F
更何況原本高價車種本來利潤就高,可以砍那麼多我覺
03/02 13:36, 7F

03/02 13:36, 5年前 , 8F
得蠻合理的
03/02 13:36, 8F

03/02 13:37, 5年前 , 9F
這...你到底會不會算數
03/02 13:37, 9F

03/02 13:41, 5年前 , 10F
可能我哪理有算錯,可以幫我指正一下嗎,我也很想知
03/02 13:41, 10F

03/02 13:41, 5年前 , 11F
道現在特斯拉成本怎麼抓呢,感謝
03/02 13:41, 11F

03/02 13:41, 5年前 , 12F
model s電池容量多少,乘一下很困難嗎...
03/02 13:41, 12F

03/02 13:44, 5年前 , 13F
抱歉抱歉,原來你單指如果只是因為電池下降這個原因
03/02 13:44, 13F

03/02 13:45, 5年前 , 14F
啊,沒看仔細,我連其他因素都考慮進去了
03/02 13:45, 14F

03/02 13:45, 5年前 , 15F
謝啦
03/02 13:45, 15F

03/02 14:43, 5年前 , 16F
超級工廠改在上海 光人力成本就低美國多少了
03/02 14:43, 16F

03/02 14:54, 5年前 , 17F
190/kwh,這是單純購入電池的價格,還是包含人工組裝等工
03/02 14:54, 17F

03/02 14:54, 5年前 , 18F
資出來的價格,這個就有差囉
03/02 14:54, 18F

03/02 14:57, 5年前 , 19F
普遍18650的市價一顆多少,而且是我們消費者所購的價格,
03/02 14:57, 19F

03/02 14:57, 5年前 , 20F
如果是大量工廠購入,我不覺得有到190/kwh這麼高
03/02 14:57, 20F

03/02 15:09, 5年前 , 21F
S/X 還是用 18650
03/02 15:09, 21F

03/02 17:17, 5年前 , 22F
特是和松下自己生產的,不是外面買的,成本當然很低
03/02 17:17, 22F

03/02 17:18, 5年前 , 23F
前陣子看國外報導好像已經到150/kWh
03/02 17:18, 23F

03/02 17:19, 5年前 , 24F
其他車廠只能和LGC買,價格還被調漲因為太搶手,破200/k
03/02 17:19, 24F

03/02 17:20, 5年前 , 25F
wh,還搶不到貨,想簽協議還被LGC拒絕
03/02 17:20, 25F

03/02 18:08, 5年前 , 26F
感謝樓上大大提供資訊> <
03/02 18:08, 26F

03/02 18:58, 5年前 , 27F
數據tesla自己講的,google都有資料
03/02 18:58, 27F

03/02 18:59, 5年前 , 28F
成本很低也有個極限,成本會低到0嗎...
03/02 18:59, 28F

03/02 19:01, 5年前 , 29F
40*100,也才區區4000鎂,這次至少降新台幣50-300萬...
03/02 19:01, 29F

03/02 19:01, 5年前 , 30F
所以我說這是簡單算數問題
03/02 19:01, 30F

03/02 19:04, 5年前 , 31F
電池技術沒重大革新狀況下,根本不可能因為電池而大幅降
03/02 19:04, 31F

03/02 19:04, 5年前 , 32F
03/02 19:04, 32F

03/02 19:17, 5年前 , 33F
降價的原因第一是通路成本減少,裁撤實體店面
03/02 19:17, 33F

03/02 19:18, 5年前 , 34F
另外一個原因是台灣的稅制問題,關稅加奢侈稅以至於高價車
03/02 19:18, 34F

03/02 19:18, 5年前 , 35F
當成本降低後能降價的幅度比入門款要高得多
03/02 19:18, 35F

03/02 19:19, 5年前 , 36F
而Model S/X 性能版能幾乎打對折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Tesla
03/02 19:19, 36F

03/02 19:20, 5年前 , 37F
對台灣市場似乎有特別優惠,在美國需要15k美金選配的瘋狂
03/02 19:20, 37F

03/02 19:21, 5年前 , 38F
模式似乎是直接送給買性能版的車主不需選配了。
03/02 19:21, 38F

03/02 19:21, 5年前 , 39F
光是這個就值台幣三四十萬
03/02 19:21, 39F

03/02 19:23, 5年前 , 40F
以上這些因素影響,才導致了高階款性能版接近對折的降價
03/02 19:23, 40F

03/02 19:23, 5年前 , 41F
而入門款的降價就是因為通路成本減少帶來的全球性降價,
03/02 19:23, 41F

03/02 19:24, 5年前 , 42F
以及台灣稅制關係,閃過了奢侈稅讓降價幅度比美國更大
03/02 19:24, 42F

03/02 19:25, 5年前 , 43F
電池成本降價當然也有影響,但是進展很緩慢,所以拖慢了
03/02 19:25, 43F

03/02 19:26, 5年前 , 44F
3.5萬美元版本Model 3 的上市時間。因此Tesla 才出了大絕
03/02 19:26, 44F

03/02 19:27, 5年前 , 45F
裁掉實體店面減少通路上的成本,不得不說Tesla 真的很聰明
03/02 19:27, 45F

03/02 19:27, 5年前 , 46F
車子本身的成本降低速度緩慢,就從通路成本下手來調降售價
03/02 19:27, 46F

03/02 19:28, 5年前 , 47F
全面轉為線上訂購這招別的車廠怎麼也學不來
03/02 19:28, 47F

03/02 19:30, 5年前 , 48F
*更正一下,瘋狂模式這選配應該是值四五十萬才對
03/02 19:30, 48F

03/02 19:46, 5年前 , 49F
我只想說電池成本並非本次降價的主因罷了,至於台灣有特
03/02 19:46, 49F

03/02 19:47, 5年前 , 50F
惠價我不這麼認為,鼻屎大的市場哪來優惠...反而覺得是
03/02 19:47, 50F

03/02 19:47, 5年前 , 51F
需錢孔急。此外,不要太推崇tesla,他的獲利不如預期,
03/02 19:47, 51F

03/02 19:47, 5年前 , 52F
削減通路或許只是不得不為的作法,畢竟傳統車廠經歷百餘
03/02 19:47, 52F

03/02 19:47, 5年前 , 53F
年的歷史,才實驗出現今這有效的”通路銷售”模式。
03/02 19:47, 53F

03/02 19:48, 5年前 , 54F
他對台灣有特惠那是推算出來的結果,不是隨便亂猜的
03/02 19:48, 54F

03/02 19:49, 5年前 , 55F
去對照台美新舊售價,比對的結果就會發現S/X的性能版就是
03/02 19:49, 55F

03/02 19:50, 5年前 , 56F
少了那15k美金的選配直接給了台灣車主
03/02 19:50, 56F

03/02 19:51, 5年前 , 57F
另外會說獲利不如預期那表示你沒有研究過Tesla,他的獲利
03/02 19:51, 57F

03/02 19:52, 5年前 , 58F
比起眾車廠毫不遜色,車子的毛利率更是只輸給Porsche,領先
03/02 19:52, 58F

03/02 19:53, 5年前 , 59F
Benz BMW等德國廠商不少。他會虧錢主要是在還債、分攤工廠
03/02 19:53, 59F

03/02 19:54, 5年前 , 60F
產線的固定成本,它賺來的錢幾乎全數拿去擴張了還不夠,
03/02 19:54, 60F

03/02 19:55, 5年前 , 61F
中國上海廠建廠全數所需約20億美金也全部都是借來的,這才
03/02 19:55, 61F

03/02 19:55, 5年前 , 62F
是他帳面上看起來虧錢的原因。
03/02 19:55, 62F

03/02 19:59, 5年前 , 63F
另外傳統車廠需要經銷商幫他賣車那是以往資訊流通不易,
03/02 19:59, 63F

03/02 19:59, 5年前 , 64F
車廠很難直接面對消費者,也沒那麼多人力物力去建立自己的
03/02 19:59, 64F

03/02 20:00, 5年前 , 65F
通路,延續下來的結果就造成今天車廠與經銷商利益盤根錯節
03/02 20:00, 65F

03/02 20:01, 5年前 , 66F
的現況,百年前沒有網路,他們只能這樣做。
03/02 20:01, 66F

03/02 20:02, 5年前 , 67F
而Tesla 沒有經銷商這個傳統包袱,所以他們可以說放就放,
03/02 20:02, 67F

03/02 20:02, 5年前 , 68F
全面轉為線上購車模式。傳統車廠沒辦法這樣,不只跟經銷商
03/02 20:02, 68F

03/02 20:03, 5年前 , 69F
有契約關係,不可能說斷就斷這麼簡單。Tesla 是因為一開始
03/02 20:03, 69F

03/02 20:04, 5年前 , 70F
大部分就朝著線上購車模式方向走,也不依靠經銷商跟業務員
03/02 20:04, 70F

03/02 20:04, 5年前 , 71F
他才辦的到這件事。
03/02 20:04, 71F

03/02 20:07, 5年前 , 72F
當然傳統經銷通路模式不是完全只有缺點,線上購車模式也不
03/02 20:07, 72F

03/02 20:08, 5年前 , 73F
是只有優點,但是對於此時的Tesla來說優點大過於缺點,
03/02 20:08, 73F

03/02 20:08, 5年前 , 74F
優點是他能降低成本,消費者也能享受到更優惠的車價,至於
03/02 20:08, 74F

03/02 20:09, 5年前 , 75F
缺點是購車體驗不同,沒有那種一進展間業務就奉茶噓寒問暖
03/02 20:09, 75F

03/02 20:11, 5年前 , 76F
的感受,可能也不會有什麼讓你倍感尊榮的交車儀式
03/02 20:11, 76F

03/02 20:11, 5年前 , 77F
這種購車模式的體驗轉變可能有很多人一時無法接受
03/02 20:11, 77F

03/02 20:42, 5年前 , 78F
不過有點小疑惑,撤掉通路真的能省的了那麼多嗎!?
03/02 20:42, 78F

03/02 20:43, 5年前 , 79F
我怎麼算都覺得不可思議,畢竟之前獲利也才恰恰轉正
03/02 20:43, 79F

03/02 20:43, 5年前 , 80F
而已,這價格真的不勉強嗎
03/02 20:43, 80F

03/02 20:55, 5年前 , 81F
這我覺得就不需要替他擔心了,他們內部不曉得有多少聰明人
03/02 20:55, 81F

03/02 20:55, 5年前 , 82F
在算定價這件事情。另外其實降價沒有實際上看的這麼多
03/02 20:55, 82F

03/02 20:56, 5年前 , 83F
Tesla有一半的銷量是在美國本土,而美國的降價幅度只有12%
03/02 20:56, 83F

03/02 20:57, 5年前 , 84F
也是。感謝scape大分享的看法^ ^
03/02 20:57, 84F

03/02 20:57, 5年前 , 85F
台灣就如上說過的,因為稅制以及瘋狂模式15k的關係才看起來
03/02 20:57, 85F

03/02 20:57, 5年前 , 86F
降很多
03/02 20:57, 86F
文章代碼(AID): #1SUU_Z13 (car)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SUU_Z13 (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