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Skyactiv-X Mazda 3原型車Mine賽道體驗

看板car作者 (台灣小小貓)時間6年前 (2018/07/03 22:41), 編輯推噓28(30229)
留言61則, 40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1/1
原文連結: https://tinyurl.com/ydbnvcts 原文內容: 【Skyactiv-X日本行】Mine賽道體驗,Skyactiv-X + Mazda 3原型車 = 驚艷! 在經過前一篇的理論講解後,千里迢迢飛到廣島,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實際體驗看看 Skyactiv-X究竟有沒有Mazda說的那麼神,簡直就像內燃機的救贖一般,怎麼做?走,直 接上賽道! 如果已經忘記在上篇報導中所述Skyactiv-X究竟是什麼,或者對於這個嶄新內燃機概念還 不清楚,請見連結:「【Skyactiv-X日本行】進入正題,Skyactiv-X究竟是什麼?」一文 ,一旦進入賽道,靠的就剩下由手、腳與屁股而來的感官體驗,不過口說無憑,原廠特別 為這個體驗行程準備對照組,也就是一套四輛現行搭載Skyactiv-G動力的Mazda 3,我們 都知道現役的Mazda 3在同級日系C Segment掀背車之中擁有極富水準的動力與動態反應, 俐落的轉向與積極的操控特質也向來廣受車迷好評,而今到了山口縣美禰市的Mine測試賽 道雖淪為Skyactiv-X對照組,但也因此更具參考價值。 真正的主角 — 搭載Skyactiv-X動力的全新Mazda 3,則以相當耐人尋味的樣貌登場。基 本上,光從外觀觀察Mazda提供體驗所謂的Skyactiv-X新車,除了外覆消光黑塗裝之外, 模樣壓根與現行Mazda 3一模一樣,就連進入座艙也是,中控臺與門飾板等佈局如出一轍 ,不過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車絕對大有乾坤,因為像是油箱蓋附近鈑件便進行了改動,而 中央空調出風口則彷彿賽車般以兩條工業級塑膠管代替,此外變速箱排檔座也不見飾板而 以一般塑膠片披覆,還有Mazda所強調介面更貼合身形的座椅,都與我們熟悉的Mazda 3有 所不同,原來這是一輛披著現行Mazda 3外皮的工程模式版新世代Mazda 3,這點可從底盤 加以佐證,因為實際趴下觀察會發現此車已採扭力樑設定,確實與明年即將推出的全新世 代Mazda 3不謀而合。 而除了上述差異之外,這輛「舊瓶新酒」式樣的新世代Mazda 3車內還有一塊彷彿iPad般 的顯示介面,用以描述當前引擎燃燒狀態,裡頭畫有三個大圓燈,當1號燈亮起表示引擎 正以接近一般內燃機的正常燃燒狀態運作,而當2號燈接著亮起,則表示進入稀薄燃燒階 段,至於當3號燈亮起,則開始是所謂超稀薄燃燒程序,此時空燃比甚至可達40:1的理想 值,由這套系統,可讓體驗者在賽道中時時了解當下Skyactiv-X的運作狀況以及與油門之 間的對應關係。 好了,總算要進入這條有著相當起伏落差的Mine測試賽道了,循序漸進,我們先從現行搭 載Skyactiv-G的Mazda 3開始,一如過往印象,可以感覺到這輛車無論動力輸出或是底盤 反應仍相當討喜,保有日系車向來為人所樂道的靈敏與輕盈。而當換上Skyactiv-X原型車 之後,依原廠行程安排,自排與手排原型車都有著充裕的時間好好體驗,其中駕馭自排車 型時,由於採取日常用車機率最大的自排模式而無須花費分神於檔位控制,因此可以仔細 體會新車整體動態感受,就此而言,全新Skyactiv-X原型車其實擁有與現行Mazda 3頗為 明顯的差異,你可以感覺到懸吊對於路面的處理更加細膩,輾壓崎嶇地面時的行路質感好 上許多,傳入車室的震動減輕一些,而當面臨高、低速彎道甚至連續繞錐路段,也能體會 新車明顯朝流暢性與安定性而努力,儘管車頭指向性依舊明確也爽快,但車尾卻比現行車 款更乖順,由此而來整輛車的循跡反應更加漸進也更讓人放心,面對急速左右修正方向盤 的繞錐狀況,車身側傾的抑制極具火候,回復水平的速度也不再突兀,簡單說, Skyactiv-X原型車的動態反應更趨近大家所習慣的歐系車調性,不誇張,甚且說是帶有幾 分豪華品牌的質感也不為過。 當隨後駕馭手排車型時,基於變速箱特性,便能專注在相同檔位下Skyactiv-X所展現的油 門反應。以體感而言,一般估計輸出約略190hp但原廠並未公佈確切數據的Skyactiv-X, 一開始的反應就足夠讓人驚喜,低轉速時的推力明顯勝過現行的Skyactiv-G不說(要知道 現行Skyactiv-G以自然進氣引擎來說表現已經相當了得),隨著轉速的遞增,加速感依舊 源源不絕而且成熟線性,一氣呵成的爽朗與明快,真的超過了我們對於中排氣量自然進氣 引擎的想像,需直到高轉速域,才會回到與Skyactiv-G相似的推力感受,但這其實一點也 不表示慢,充其量就是回歸自然進氣引擎的高標水準而已。 而在Skyactiv-X原型車的體驗過程中,扣除急加速或陡上坡動作之外,剛才所提及的iPad 顯示介面多半時刻處於1號燈與2號燈齊亮的狀態,表示引擎為稀薄燃燒階段,至於平地定 速駕駛時,3號燈所表示的超稀薄燃燒狀態才容易啟動,此刻所代表的是車輛正以最節能 狀態前進,不過與此同時,行進間偶爾傳出爆震敲缸般的細微「鏘鏘」聲響,按原廠人員 解釋,乃因尚處研發調整階段之故,待量產版本推出將會徹底解決此一問題。 期待新世代Mazda 3 feat. Skyactiv-X的到來 經過一整天的Mine測試賽道體驗,工程模式下的Skyactiv-X原型車表現坦白說確實出人意 表的好,面對現行Mazda 3來比較,簡直又有了翻天覆地的進化,而不似部分同級對手例 行性大改款的換湯不換藥,此其中,一如測試體驗時與同車Mazda原廠技術人員的閒聊, 「Smooth」彷彿絲緞般平滑的質感,則可看作是此次進程最重要的核心價值,這裏Smooth 所表示的不單單只限於飽滿的加速質感而已,包含不同燃燒模式下的轉換、與變速箱的銜 接、轉向與操控的品質、車身對於彎道的反應、側傾與回復的運作甚至車所給予身體的感 受,都能以Smooth一字以蔽之,而這部分,也向來是我們認為多數日系車趨近完美前所缺 少的最後一塊拼圖,如此一來,如果全新世代Mazda 3真擁有如此高效動力、順暢輸出與 紮實行路,一旦再加上歐系車向來所擅長耐人尋味的多層次成熟質感以及良好人車介面, 還有什麼掀背車,足夠背負起如此殷切的期待? 心得/說明: 在Auris評價略勝Mazda 3,滿滿一統江湖言論的同時 我們來看一下年底即將發表的全新Mazda 3. Skyactiv-X引擎號稱熱效率56%(?),馬力190hp 拋下Auris的40%~41%、171hp好幾條街; 改扭力梁後空間勢必增加,但操控性是否被捨棄? 實測竟是勝過現行Skyactiv-G,直逼歐洲豪華車(!) 看近期阿馬之爭,突然浮現這張圖 https://i.imgur.com/jBblDAt.jpg
幫Toyota Q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7.9.23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530628916.A.7BF.html

07/03 22:44, 6年前 , 1F
這樣0-100 8秒內?
07/03 22:44, 1F

07/03 22:48, 6年前 , 2F
鄭捷...
07/03 22:48, 2F

07/03 22:53, 6年前 , 3F
2.0na 190p也太猛
07/03 22:53, 3F

07/03 23:00, 6年前 , 4F
市售馬力應該會再降
07/03 23:00, 4F

07/03 23:00, 6年前 , 5F
不是NA,是supercharger
07/03 23:00, 5F

07/03 23:05, 6年前 , 6F
目前應該沒有數據可以知道這顆引擎可以稱多久吧?
07/03 23:05, 6F

07/03 23:06, 6年前 , 7F
好想要這個車色
07/03 23:06, 7F

07/03 23:09, 6年前 , 8F
後懸吊呢?
07/03 23:09, 8F

07/03 23:11, 6年前 , 9F
新馬三屌打像舊馬三屁股的Auris
07/03 23:11, 9F

07/03 23:11, 6年前 , 10F
內文有寫啊,扭力樑
07/03 23:11, 10F

07/03 23:12, 6年前 , 11F
以筆者分析,操控>現行馬三
07/03 23:12, 11F

07/03 23:13, 6年前 , 12F
增壓很小的機增
07/03 23:13, 12F

07/03 23:32, 6年前 , 13F
好猛
07/03 23:32, 13F

07/03 23:36, 6年前 , 14F
這顆說機械增壓也是沒錯,只是目的是超稀薄燃燒時提供大量
07/03 23:36, 14F

07/03 23:37, 6年前 , 15F
的空氣以達到壓燃時候的空燃比
07/03 23:37, 15F

07/03 23:40, 6年前 , 16F
其實馬自達原廠都不講NA,都講次世代汽油引擎.....
07/03 23:40, 16F

07/03 23:40, 6年前 , 17F
大概他們知道掛NA兩個字一定會被嘴~
07/03 23:40, 17F

07/03 23:48, 6年前 , 18F
期待
07/03 23:48, 18F

07/04 00:05, 6年前 , 19F
說個笑話,後扭力樑
07/04 00:05, 19F

07/04 00:16, 6年前 , 20F
等上了再說 現在都霧裡看花 (馬三車主留)
07/04 00:16, 20F

07/04 00:34, 6年前 , 21F
慢慢等
07/04 00:34, 21F

07/04 00:35, 6年前 , 22F
toyota 86 2.0NA 200hp
07/04 00:35, 22F

07/04 00:39, 6年前 , 23F
但和粉從來都不少於馬粉 所以還是沒42
07/04 00:39, 23F

07/04 00:50, 6年前 , 24F
說真的將那麼多鬼術語 油耗性能比現型款進步多少? 還多
07/04 00:50, 24F

07/04 00:50, 6年前 , 25F
增壓 肯定要更貴 那新引擎會噴嗎
07/04 00:50, 25F

07/04 00:53, 6年前 , 26F
可是變成拖曳臂 成本會下降 售價應該差不多吧
07/04 00:53, 26F

07/04 00:54, 6年前 , 27F
扭力樑才對
07/04 00:54, 27F

07/04 01:01, 6年前 , 28F
百萬馬三要橫空降世了?
07/04 01:01, 28F

07/04 01:55, 6年前 , 29F
期待新引擎
07/04 01:55, 29F

07/04 02:42, 6年前 , 30F
2.0na 190P ? 有強耶
07/04 02:42, 30F

07/04 03:05, 6年前 , 31F
看銷量就知道誰QQ
07/04 03:05, 31F

07/04 08:12, 6年前 , 32F
這才叫真正的屌打
07/04 08:12, 32F

07/04 08:40, 6年前 , 33F
但是以增壓引擎來說190馬很弱啊...
07/04 08:40, 33F

07/04 08:40, 6年前 , 34F
看看is200t的245馬被嫌棄成那樣
07/04 08:40, 34F

07/04 09:17, 6年前 , 35F
is200t是渦輪增壓阿
07/04 09:17, 35F

07/04 09:30, 6年前 , 36F
機增可是目的是省油
07/04 09:30, 36F

07/04 09:45, 6年前 , 37F
前幾周要買馬3前有試過他在抖的歐化扭力梁,真的不錯
07/04 09:45, 37F

07/04 09:49, 6年前 , 38F
打破了我對扭力梁的看法,可以去試乘看看
07/04 09:49, 38F

07/04 10:10, 6年前 , 39F
這顆引擎問題在第三段超稀薄燃燒會敲缸啊,沒改好就算給29
07/04 10:10, 39F

07/04 10:10, 6年前 , 40F
0p也沒用
07/04 10:10, 40F

07/04 11:05, 6年前 , 41F
最好笑的是扭力樑跟增壓引擎!之後一定會有扭力樑+增壓髮
07/04 11:05, 41F

07/04 11:05, 6年前 , 42F
夾彎言論.....。大家可以期待粉粉的下限
07/04 11:05, 42F

07/04 11:15, 6年前 , 43F
245被嫌棄是因為實際跑數字很弱 ... 是變速箱車重整體問題
07/04 11:15, 43F

07/04 11:35, 6年前 , 44F
扭力樑要重新定義了嗎?
07/04 11:35, 44F

07/04 12:09, 6年前 , 45F
Is跟大7一樣重
07/04 12:09, 45F

07/04 12:13, 6年前 , 46F
和粉大將水哥連渦輪na都分不清
07/04 12:13, 46F

07/04 12:48, 6年前 , 47F
扭力樑極限不會低,但談震動抑制跟行路質感?業配文吧。
07/04 12:48, 47F

07/04 12:52, 6年前 , 48F
這邊的人是不是都鍵盤工程師阿...
07/04 12:52, 48F

07/04 12:55, 6年前 , 49F
早說這裡我馬說了算~從氣囊 ACC到NA 扭力樑。這才是本版
07/04 12:55, 49F

07/04 12:55, 6年前 , 50F
該有的顏色...科科
07/04 12:55, 50F

07/04 13:33, 6年前 , 51F
價錢貴很多屌打嗎?
07/04 13:33, 51F

07/04 13:36, 6年前 , 52F
拿刻意調整操控取向的扭力樑跟一般或一般偏運動點的獨
07/04 13:36, 52F

07/04 13:36, 6年前 , 53F
立懸吊比,當然會覺得扭力樑不輸啊,變因這麼多。去看
07/04 13:36, 53F

07/04 13:36, 6年前 , 54F
新的Type R改為後獨立懸吊的表現還有原廠工程師的說法
07/04 13:36, 54F

07/04 13:36, 6年前 , 55F
好不。
07/04 13:36, 55F

07/04 13:56, 6年前 , 56F
真這麼好就全都跳下來做扭力樑了,事實上就是看調校,多連
07/04 13:56, 56F

07/04 13:56, 6年前 , 57F
桿也不是不能調的偏操控,馬粉如我是不擔心馬牌懸吊調校的
07/04 13:56, 57F

07/04 13:56, 6年前 , 58F
,大guy4這樣
07/04 13:56, 58F

07/04 15:14, 6年前 , 59F
空間能跟mk4一樣比較實在
07/04 15:14, 59F

07/04 16:26, 6年前 , 60F
這樣以後不能嘴扭力樑的車很不方便
07/04 16:26, 60F

07/05 15:12, 6年前 , 61F
扭力樑的賽道體驗XD
07/05 15:12, 61F
文章代碼(AID): #1REuiqU_ (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