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日系電動車式微怪罪中國 戰略失誤怨遭逐

看板car作者 (缺鈣缺很大)時間7年前 (2017/07/15 07:17), 7年前編輯推噓17(23655)
留言84則, 3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https://read01.com/mEEQn86.html 日系電動車式微怪罪中國 戰略失誤反怨遭驅逐 【環球時報報導 駐日本特約記者 王朋 記者 倪浩 盧戈】日本媒體12日報導稱,在 電動汽車國際競爭力方面,中國最近已躍居全球首位,而日本的排名則不斷滑落。日 媒認為,中國正通過大力扶持電動汽車發展,並引入新的政府規制措施,對日系車進 行「驅逐」,顛覆日本企業在汽車產業的領先地位。但多名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 訪的專家表示,中國並非排斥日本汽車,全世界只有日本在燃料車和純電動車之間定 義出混合動力車這樣一種戰略路線,「但是日企沒有想到,現代汽車電池技術發展如 此快,混合動力汽車迅速被拋棄,這不是中國市場的問題,這是全球汽車行業的選擇 問題」。 中國瓦解日本汽車優勢? 《日本經濟新聞》12日報導稱,根據德國諮詢機構羅蘭貝格和汽車研究機構fka關於 電動汽車的各國競爭力調查,今年第一季度日本排名第一,但第二季度日本未能進入 前三,中國排名上升至首位,美國和德國分列二、三位。該調查中的電動汽車包括純 電動汽車及插電混合動力車。根據國際能源署的調查,2016年,中國累計銷售純電動 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65萬輛,超過美國的56萬輛,躍居世界第一。而日本電動汽 車每年銷量一直在3萬輛左右徘徊,產業和市場能力上的差距顯而易見。 英國《衛報》認為,中國日益嚴重的大氣污染,成為催生新能源車的重要原因,在民 眾環保意識增強的背景下,電動汽車有了更大的市場。然而,《日本經濟新聞》稱, 中國政府推出減稅和企業補貼、上牌優先等優惠措施,積極推動電動汽車發展,讓中 國在短時期發展成為純電動汽車大國。中國政府還計劃在2018年起出台一項政策,要 求汽車企業在汽車銷量中確保一定比例的新能源汽車,而中方新能源汽車的定義可能 參照美國加州的「零排放標準」。日本企業具有優勢的混合動力車並未包含其中。報 導認為,中國發展電動汽車除了環保「這一冠冕堂皇的理由」,還有「瓦解日本汽車 產業優勢」的考慮。將混合動力汽車排除出新能源車範疇,意味著日企在中國市場份 額將被進一步壓縮。 汽車行業分析師彭琪認為,中國的汽車市場是向全世界開放的,對所有的汽車廠家一 視同仁,不存在排斥日本汽車的說法。「全世界所有來自國家對產業的補貼都是提供 給本國企業,這是國際慣例,扶持本國產業給本國企業一定的政策扶持無可厚非」。 專家:怪日本自己 日本企業(中國)研究院執行院長陳言12日告訴《環球時報》,全世界只有日本在大力 開發混合動力汽車,他們認為燃料車和純電動車中間的過渡型產品——混合動力汽車 的生命周期將長達二三十年,「這種過渡型的產品,意味著一個車裝兩套系統,又是 油又是電,價值不菲,從而遭到中國市場的冷遇」。陳言認為,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的 概念中不包括混合動力車,是除日本之外的全球通行作法。「日本混合動力車在中國 市場的日漸式微並不是政策的問題,而主要來自於市場的選擇」。 彭琪則從另一個角度解讀稱,中國並非有意避開日本汽車,相比於德國和美國汽車企 業,日本汽車在產業鏈條上處於全封閉狀態。「日本汽車零部件全部由日企提供,甚 至企業貸款也必須由日資銀行提供。而德國和美國汽車企業的零部件採購實行全球化 平台,只要供應商達到相應的標準,都可以進入採購體系,但是日本卻是封閉型採購 。」彭琪認為,中國企業已經具備比較強的零部件能力,但是由於日本汽車行業的封 閉而導致中企無法介入。「日本車企的技術和資金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其實應該 開放的是日本,而不是中國」。彭琪舉例稱,德國汽車在中國的銷售越來越高,而日 本則逐漸下降。這是因為德國車企戰略路線越來越靠近中國,而日企市場機制則表現 得比較僵化。 中日車企之間差距仍明顯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中國正尋求將電動汽車作為重點發展領域,其發展勢頭讓一 些傳統業界霸主感到了威脅。不過從總體上看,中國汽車產業的技術仍然和先進國家 差距明顯。報導援引日本汽車業界觀點稱,日本在混合動力車方面具有優勢,在電池 等關鍵技術領域保持先進水平,美國特斯拉也與松下等日企加深技術合作。 彭琪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國在純電動車上的專利已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整個行 業的生產配套能力也非常強。雖然發展迅速,但是歷經時間比較短,在全球生產鏈條 中不具備市場先進條件,因此很多大牌車企的一級供應商中看不到中企影子。但彭琪 認為,新能源汽車是通往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而中國在這一進程上的時間已經大大 縮短。 陳言表示,純電動車的關鍵部件是電池,目前汽車電池的核心技術仍然掌握在日本企 業手中,中國企業與之有比較明顯的差距。「因此中國發展純電動汽車離不開與日本 企業的合作,但是日本企業要想獲得全球最大的市場之一,也離不開與中國企業的合 作」。▲ ============================================================================== 看到這篇報導才知道原來日本造車是這樣子的,供應鏈全部由日本企業提供 甚至連貸款也只跟日本銀行借錢 日本車企自己保守成這樣,卻反過頭來要求中國開放,實在是件蠻好笑的事情 日本不管是油電車、燃油車、甚至是電池的技術都處於領先地位沒錯 但自己壓錯寶,不怎麼發展電動車 寧願把大部分資源壓在更複雜成本更高的油電車、氫氣車上 但油電車並未在中國想要走的路線上,日系車就逐漸在中國市場被淘汰是理所當然的 不趕快調整自己的路線,反而去指責有陰謀排擠日系油電車 這樣的想法,實在太自以為是了 2016年的電動車與插電式混動車累積銷量: 中國:65萬輛 美國:56萬輛 日本:3萬輛 從這樣的數字就可以發現,其實該檢討的是日本車企自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4.252.8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500074275.A.BEA.html

07/15 07:28, , 1F
連跟生產無關的廣告、行銷也都是日企
07/15 07:28, 1F

07/15 07:32, , 2F
環球的標題都下的很聳動
07/15 07:32, 2F
我其實比較想看日本媒體原先是怎麼講的 無奈日文太差,到現在還找不到那篇文章...Orz ※ 編輯: Scape (1.34.252.81), 07/15/2017 07:35:45

07/15 07:38, , 3F
日本企業很多真的頭殼壞掉 把他們想成我國的國營
07/15 07:38, 3F

07/15 07:38, , 4F
競爭力不足 又卡在舊思維
07/15 07:38, 4F

07/15 07:39, , 5F
不過他們是有在發展電動車 看到好幾座充電站了
07/15 07:39, 5F

07/15 07:43, , 6F
實車看材質很粗
07/15 07:43, 6F

07/15 07:43, , 7F
只能搭載一人
07/15 07:43, 7F

07/15 07:55, , 8F
只能說押錯寶,油電車也賣很久了
07/15 07:55, 8F

07/15 07:55, , 9F
呵呵 中國這65萬輛不知道含多少日本混動車
07/15 07:55, 9F
就查到的資料,插電混動車在中國不管是國產進口,完全沒有日本的份,完全沒有 http://i.imgur.com/H51dx49.png
http://i.imgur.com/OMoWKmT.png

07/15 08:09, , 10F
看每國市場總量不同這樣也能比,玩數字遊戲嗎
07/15 08:09, 10F

07/15 08:12, , 11F
出了中國市場 有人可以接受中資乘用車嗎? 大客除外
07/15 08:12, 11F

07/15 08:12, , 12F
至少也寫個%
07/15 08:12, 12F

07/15 08:13, , 13F
市場大加上政策支持 講話是可以比較大聲沒錯啦
07/15 08:13, 13F

07/15 08:13, , 14F
然後全世界只有日本定義混動車?別搞笑好嗎
07/15 08:13, 14F

07/15 08:16, , 15F
也不能說發展混合動力車是錯的
07/15 08:16, 15F

07/15 08:16, , 16F
混合動力車確實也過渡20年了,這期間也是爽爽賺
07/15 08:16, 16F

07/15 08:18, , 17F
何況這篇講的啊是日本國家電動車少,結論跑出車廠混動
07/15 08:18, 17F

07/15 08:18, , 18F
戰略失誤也太沒邏輯
07/15 08:18, 18F
你可能對這篇主題有誤解 他講的是中國目前的政策是扶植新能源車(包括純電動車與插電混動車,以純電動車為主) 而日本還在大力發展一般非插電的混動車,而這種混動車在中國是沒有優惠跟補貼的 所以日本非插電混動車在中國市場沒有前景 才會講日本車企"在中國市場"犯了戰略錯誤 要先了解中國的政策是怎麼區別看待新能源車與一般車輛(包括非插電混動車) 才能理解這篇文章在講什麼

07/15 08:19, , 19F
全世界早就賺翻了不知道幾年了好嗎
07/15 08:19, 19F
※ 編輯: Scape (1.34.252.81), 07/15/2017 08:34:00

07/15 08:29, , 20F
看到環球跟壹讀就知道是啥文章了
07/15 08:29, 20F

07/15 08:31, , 21F
你不覺得你拿的圖被自己文章打臉嗎?
07/15 08:31, 21F

07/15 08:31, , 22F
請問三年總共兩萬三千台要累積到65萬要幾年
07/15 08:31, 22F
你沒看到那是進口部分兩萬三千輛嗎?

07/15 08:32, , 23F
不是總量有問題就是你拿的只是一部分這樣也能當資料,笑
07/15 08:32, 23F
你沒搞懂那圖是"插電混動車" 65萬輛指的是純電動車+插電混動車 先去理解這些差別,你才不會像這樣又講錯話 ※ 編輯: Scape (1.34.252.81), 07/15/2017 08:35:59 ※ 編輯: Scape (1.34.252.81), 07/15/2017 08:37:04

07/15 08:38, , 24F
這只是中國媒體自吹自擂高潮慣用伎倆罷了
07/15 08:38, 24F

07/15 08:39, , 25F
原來你圖只有插電混動,原來特斯拉有出插電混動車 笑
07/15 08:39, 25F

07/15 08:39, , 26F
先把國產車每台車數據拉出來再說,東風下面也有裕隆
07/15 08:39, 26F
我不曉得你是故意來鬧還是怎樣 進口部分: http://i.imgur.com/OMoWKmT.png
Tesla、寶馬i3、.... 旁邊不是都有寫EV嗎? 不懂EV指的是純電動車嗎? 底下菲斯克Karma....旁邊不是有寫PHEV嗎? 不懂PHEV指的是插電混動車? 國產部分: http://i.imgur.com/H51dx49.png
插混全部都是跟歐系的合資車廠或是本土車廠 這兩張圖代表2016年中國市場完全沒有日系插電混動車很難理解嗎? 你到底有什麼問題? ※ 編輯: Scape (1.34.252.81), 07/15/2017 08:46:23

07/15 08:42, , 27F
和日產
07/15 08:42, 27F

07/15 08:46, , 28F
我還真沒搞懂這圖只有混動
07/15 08:46, 28F
又來鬧了,什麼時候我說"只有"混動? ※ 編輯: Scape (1.34.252.81), 07/15/2017 08:48:35

07/15 08:52, , 29F
http://imgur.com/a/GpiQ0 所以你只有插電混動到底
07/15 08:52, 29F

07/15 08:53, , 30F
是哪張圖,早起先去洗臉清醒一下好嗎
07/15 08:53, 30F
你才該去把這篇文章在講的混動車是什麼先搞清楚 好嗎? 沒搞清楚就在回文 ※ 編輯: Scape (1.34.252.81), 07/15/2017 08:55:11
還有 19 則推文
還有 5 段內文
07/15 09:23, , 50F
國推EV/插混補助這麼多年,日本還拿不出東西賣
07/15 09:23, 50F
原來如此,日本人很會算,已經考慮到了能源結構 因為覺得排碳量夠低了所以不熱衷PHEV/EV 但這一套思考方式拿到中國卻行不通 ※ 編輯: Scape (1.34.252.81), 07/15/2017 09:33:42

07/15 09:32, , 51F
順便一提,Leaf在中國是掛東風吧,所以量不是算日本
07/15 09:32, 51F

07/15 09:43, , 52F
不就都是別人誤解
07/15 09:43, 52F

07/15 09:49, , 53F
日本能源/資源大都是進口的,自然會去考慮到底怎樣是最佳
07/15 09:49, 53F

07/15 09:49, , 54F
的耗能方式。只是以中國的發電結構來說,還不到推動EV/插
07/15 09:49, 54F

07/15 09:50, , 55F
混的地步,不曉得對岸多少年後會發現XDD
07/15 09:50, 55F
我覺得中國可能是想一步到位 在推動新能源車的同時也改善能源結構 並且消除城市空污來源之一 跟日本以排碳量為出發點的想法不同 還能發展純電動車免得技術都在他人手裡 這樣想的話應該還蠻合理的 ※ 編輯: Scape (1.34.252.81), 07/15/2017 10:07:40

07/15 10:13, , 56F
中國市場僅有插電有補貼,而且還有看電池來源,不止日本,
07/15 10:13, 56F

07/15 10:33, , 57F
中國的空污汽機車排放根本不是重點,先抓那些連排污都
07/15 10:33, 57F

07/15 10:33, , 58F
不處理的工廠比較快
07/15 10:33, 58F

07/15 10:53, , 59F
這種內容農場的拼湊文章,很多資料來源和立論都有點問題
07/15 10:53, 59F

07/15 11:02, , 60F
其實重點就是中國市場夠大 光內需就夠飽了...
07/15 11:02, 60F

07/15 11:07, , 61F
幾年後豐田賣給中國也不令人意外
07/15 11:07, 61F

07/15 11:08, , 62F
日本就再繼續自己玩
07/15 11:08, 62F

07/15 11:09, , 63F
豐田賣給中國 哈哈哈哈 我笑了 中國要不要順便買VAG
07/15 11:09, 63F

07/15 11:14, , 64F
謝謝ariete大的解說,長知識
07/15 11:14, 64F

07/15 11:15, , 65F
豐田賣給中國的那天,日本也會被中國統一,懂?
07/15 11:15, 65F

07/15 11:43, , 66F
環球時報不就中共黨報嗎...
07/15 11:43, 66F

07/15 11:44, , 67F
這種報紙狂批日本車根本不用意外好嗎
07/15 11:44, 67F

07/15 11:45, , 68F
中國裕隆:BYD 美國裕隆:特斯拉
07/15 11:45, 68F

07/15 11:46, , 69F
結果香港取消補助就賣0輛了 ㄏㄏ
07/15 11:46, 69F

07/15 11:55, , 70F
原po. 會相信環球這種垃圾黨報 對你感到擔憂
07/15 11:55, 70F

07/15 11:56, , 71F
黨報看看就好
07/15 11:56, 71F

07/15 12:15, , 72F
結果電池的電能也是燒煤來的 空污一樣有
07/15 12:15, 72F

07/15 12:31, , 73F
中國黨報 XD~ 阿不就是看到標題就po了 捧電動車新聞耶 哪管
07/15 12:31, 73F

07/15 12:31, , 74F
是什麼媒體發布的 信黨報 嘖嘖~~
07/15 12:31, 74F
這位看來是以人廢言,看到是你心目中的黨報不分青紅皂白就認為他寫的是錯的 ※ 編輯: Scape (1.34.252.81), 07/15/2017 12:33:35

07/15 12:43, , 75F
lol
07/15 12:43, 75F

07/15 12:45, , 76F
對岸是什麼國家你不知道 XD~他們黨報是啥?不就是只能發對中
07/15 12:45, 76F

07/15 12:45, , 77F
國有利的新聞消息嗎 這種新聞你會po 不就是因為捧電動車嗎
07/15 12:45, 77F
所以就說你不分青紅皂白就開罵啦,只因為他是環球 日媒來源都找出來了,也不是環球亂講話,你還要繼續罵? ※ 編輯: Scape (1.34.252.81), 07/15/2017 12:47:53

07/15 12:46, , 78F
中國發電結構會比日本好?以為是北歐國家膩?
07/15 12:46, 78F

07/15 12:47, , 79F
說到北歐,連丹麥在補助縮減後,特斯拉就沒穿褲子了!
07/15 12:47, 79F
Toyota在中國也快要沒褲子穿了XDDD ※ 編輯: Scape (1.34.252.81), 07/15/2017 12:52:28

07/15 13:32, , 80F
日系被淘汰的不就是之前要破產那幾家嗎?
07/15 13:32, 80F

07/15 19:51, , 81F
日本車企應該怎麼面對電動車? Leaf已經在那邊很久了,他社
07/15 19:51, 81F

07/15 19:51, , 82F
要跟進嗎? 不過Nissan說Leaf不賺錢
07/15 19:51, 82F

07/15 20:06, , 83F
Leaf競爭力這麼差
07/15 20:06, 83F

07/16 10:02, , 84F
全世界銷量最大的電動車(Leaf)競爭力差XD
07/16 10:02, 84F
文章代碼(AID): #1PQL4Zlg (car)
文章代碼(AID): #1PQL4Zlg (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