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電子書不是紙本書的「數位版」,反而是最

看板book作者 (外面的世界)時間2年前 (2021/08/22 10:49), 編輯推噓21(21053)
留言74則, 24人參與, 2年前最新討論串1/3 (看更多)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5142 關鍵評論 李柏鋒 電子書不是紙本書的「數位版」,反而是最有效率的知識變現工具 我自己是一個重度的書籍使用者,因為從事的是知識經濟的工作,其實不管是電子書或是 紙本書,對我來說就像是鋸木頭的鋸子,是電力或人力驅動的,都無所謂,只要能在對的 場景協助我完成工作即可。 但是也因為如此,我發現台灣在書籍這件事情上,發展似乎被限制住了。 怎麼說呢?像是我常常從國外吸收新知,很多領域的發展,台灣總是落後一大段時間,所 以我通常可以在美國亞馬遜上面找到我所需要的電子書,透過「1-Click」購買並下載, 幾秒鐘就可以拿到我的需要的解決方案。 這種電子書台灣幾乎不存在,每一本書可能只有一、兩萬字,賣得也很便宜,可能只有幾 塊錢美元,但是可以精準的解決我這個讀者的痛點和需求,所以買的時候很乾脆,買錯也 覺得無所謂。 對我這樣的使用習慣來說,我並不認為電子書是紙本書的「數位版」,而是另一種形式的 商品。就像是網路原生的媒體,也並不是採用傳統紙媒的內容產製流程,但是卻能提供更 即時也更有用的資訊給讀者,甚至逼得傳統媒體不得不數位轉型。 當熱潮發生時,出版社可不可能在一個月內出一本「電子書」? 關於電子書的新型態,我舉個例子來說明好了。 今年二月的時候,台灣爆發了Clubhouse的熱潮,如果是傳統的出版社,應該會先考慮: 這個熱潮到底會不會持續?如果會,那應該要花多久的時間出版一本書來介紹?結果很有 可能從二月開始觀察,三月決定要出版,到五月整本書製作完成已經算很快了,正要上市 的時候,剛好遇到疫情爆發,書連賣都沒辦法賣。 但是如果是電子書的出版,為什麼不走另一種流程呢?二月初看到這個熱潮起來,也出現 很多有數萬追蹤者的意見領袖,不管是採訪、邀稿或是從旁觀察與紀錄,要在兩週內整理 出一份兩萬字以內的Clubhouse指南,相信並不是難事。 如果在一個月內能直接出版電子書,不但熱潮還在,受邀或受訪的意見領袖也能協助推廣 ,加上一本電子書只需要賣個99或149元,我想賣個數千本應該是合理估計,如果保守以 50%的毛利來計算,對出版社而言也是一筆收入。 可能有人會想:可是這樣的一本書賣不久啊!的確,但是隨時都會有新的議題可以出版, 例如Clubhouse退燒之後,剛好接上疫情爆發,很多人在家遠距上班,這時候是不是又可 以針對遠距辦公或是視訊會議等主題,快速出版電子書? 甚至,也可以從中去整理出一些更長尾的主題,像是遠距辦公可能隨著疫情的緩解而不再 有這樣的需求,但是雲端協作的工作模式卻將會一直存在我們的職場,所以可以策略布局 電子書的出版,既有即時的話題,也有可持續的工具。 與其久久準備一刷一千本紙本書,何不考慮在線上賣「數位知識」? 這也才是我所認識的新型態電子書,自己就是一個產品,像是怎麼經營臉書?怎麼製作 Podcast節目?怎麼透過E-mail行銷自己的知識型產品?這些都是我在亞馬遜上面花個幾 美元,買幾本電子書所學到的,這種電子書有一些好處。 第一, 因為可以精準解決一個痛點或問題,所以需求很強,傳統的書籍通常是很有系統 的架構,可以拿來學習,但是卻沒那麼適合拿來解決問題。 第二, 因為篇幅小,只有一、兩萬字,所以編輯和出版流程所需要的時間可以大幅縮短 ,推出時程可以趕上需求最大的時間,行銷上能事半功倍。 第三, 因為電子書的成本低、平台分潤高,所以毛利高,訂價就不必高,可以薄利多銷 來拉高營收與淨利目前紙本書的每刷已經只剩一千本了,甚至還有聽到五百本的數字, 而這種電子書要做到不賠本,容易多了。 雖然這樣的出版品的確會有無法長銷的問題,但是快速上市、快速累積市場回饋之後,還 能來得及出版更完整的系統化知識,也能夠讓為了學習而出版的長銷出版物更貼近市場需 求,內容架構也因為迭代過程而更完整。 另外,要確認這樣的出版物符合市場需求,甚至進行市調與行銷,也同樣可以採取和目前 線上課程一樣的募資策略,這樣的流程也許對出版社來說很陌生,但是對於同是知識變現 的線上課程產業,或是更遠一點的電商產業來說,不但習以為常,甚至可以招募的人才也 很多。 此外,如果出版社真的能夠就此開始累積自己的會員名單,同時也能掌握讀者的需求和喜 好,那麼就可以逐漸脫離實體書店或網路書店這些通路的掌控,進一步發展出新的產品、 服務與商業模式。 台灣的出版業,該試試看新的出版模式了 就我自己的觀察,美國有許多網路的意見領袖,光靠電子書的銷售,就能創造高額且穩定 的被動收入,養活自己的團隊,累積資源進行更專業的創作。 當然,美國的市場規模遠非台灣可比,但出版社的編制不大,只要願意開始嘗試,透過「 新型態」的電子書來進行數位轉型,其實很有機會成功。不但風險不高,對於未來的想像 空間,則是無比巨大。 想想看,藝術創作都已經透過NFT在銷售了,先不求出版物也可以變成NFT經濟的一份子, 至少先快速在兩週內出版一本NFT的電子書,這難不倒出版社,對吧?NFT這個新興且規模 可觀的市場,台灣目前一本相關或科普的出版品都沒有,我想這不但讓台灣產業的進步因 為資訊落後而延遲了,更是出版業的失職。 如果出版業還有普及知識的理念,是不是該試試新的出版模式了? 幸運的是,最近看到台中獨立書店「引書店」與電子書平台Readmoo合作的「必然場景」 數位出版實驗,就開始嘗試了這樣的新模式,在疫情期間出版了六本電子書,20天就銷售 數千本,只要讀者透過這種輕薄短小的電子書學習或瞭解一個新觀念、新趨勢的習慣養成 ,一個新的市場也就出現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8.114.4.18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29600552.A.47F.html

08/22 11:13, 2年前 , 1F
謝謝分享
08/22 11:13, 1F

08/22 11:13, 2年前 , 2F
這類"數位原生書 "有一點類似早期 "口袋書" 的概念
08/22 11:13, 2F

08/22 11:16, 2年前 , 3F
台灣出版社能做好最基本的EP同步就是萬幸了
08/22 11:16, 3F

08/22 11:18, 2年前 , 4F
日本直至今日仍暢銷的 "新書" (非 "新刊") 也是這原理
08/22 11:18, 4F

08/22 11:23, 2年前 , 5F
很有趣的想法 若能多舉幾個亞馬遜上的例子更好
08/22 11:23, 5F

08/22 11:40, 2年前 , 6F
謝謝分享
08/22 11:40, 6F

08/22 11:48, 2年前 , 7F
推想法
08/22 11:48, 7F

08/22 11:58, 2年前 , 8F
很有趣的想法
08/22 11:58, 8F

08/22 12:29, 2年前 , 9F
謝謝分享 非常有用的想法
08/22 12:29, 9F

08/22 13:00, 2年前 , 10F
我覺得這會有市場 不過等於打掉重練~ 快速內容產生=新
08/22 13:00, 10F

08/22 13:00, 2年前 , 11F
聞 書籍出版就是走長程 這種新型態=出版社本位 而非內
08/22 13:00, 11F

08/22 13:00, 2年前 , 12F
容本位 其實也好 現在翻譯書太強勢對市場培養不好
08/22 13:00, 12F

08/22 13:04, 2年前 , 13F
其實就很像知識文章訂閱的模式,目前也是有人在做了
08/22 13:04, 13F

08/22 13:09, 2年前 , 14F
電子書跟知識訂閱還是不大一樣的,畢竟電子書購入之後,
08/22 13:09, 14F

08/22 13:09, 2年前 , 15F
是收進來完整的一本讀物,我可以在自己的device上反覆翻
08/22 13:09, 15F

08/22 13:09, 2年前 , 16F
閱,而不用去到訂閱平台上翻找。最近也確實我認識的朋友
08/22 13:09, 16F

08/22 13:09, 2年前 , 17F
們要往出版電子書前進,所以我認同這個方向,或許會成為
08/22 13:09, 17F

08/22 13:09, 2年前 , 18F
另外一種自媒體的通路
08/22 13:09, 18F

08/22 13:35, 2年前 , 19F
這種也有問題,如果出書門檻便低,表示誰都可以出,甚至
08/22 13:35, 19F

08/22 13:35, 2年前 , 20F
網路文章複製貼上的未證實資料也可以拿出來騙錢。價錢低
08/22 13:35, 20F

08/22 13:35, 2年前 , 21F
更是容易騙錢。
08/22 13:35, 21F

08/22 13:49, 2年前 , 22F
出版社與自媒體初期區別在 採訪、邀稿 等整合性資源
08/22 13:49, 22F

08/22 13:50, 2年前 , 23F
自媒體當然人人都可出書 只是能暢銷的 也只有意見領袖
08/22 13:50, 23F

08/22 13:51, 2年前 , 24F
還有美編 行銷 等專業 也是出版社初期能贏自媒體
08/22 13:51, 24F

08/22 13:54, 2年前 , 25F
說穿了 實體與數位都一樣 最終能存活 都是 "認真度"
08/22 13:54, 25F

08/22 13:58, 2年前 , 26F
輕小書?
08/22 13:58, 26F

08/22 15:25, 2年前 , 27F
跟網路上新聞有啥不一樣
08/22 15:25, 27F

08/22 15:43, 2年前 , 28F
是很有想法 但這類東西比較適合出現在雜誌上吧
08/22 15:43, 28F

08/22 15:43, 2年前 , 29F
書籍內容 應該是統整 濃縮 提煉過的資訊
08/22 15:43, 29F

08/22 15:44, 2年前 , 30F
2個禮拜 要將一項全新且不全面的資訊 完成撰稿+編輯成冊
08/22 15:44, 30F

08/22 15:44, 2年前 , 31F
這種內容品質我不敢想像
08/22 15:44, 31F

08/22 15:46, 2年前 , 32F
覺得原PO的提案跟雜誌或者是月刊很像+1
08/22 15:46, 32F

08/22 16:27, 2年前 , 33F
啊不就mook、雜誌某某特刊/特集之類的
08/22 16:27, 33F

08/22 19:03, 2年前 , 34F
樓上應該都沒經歷過"口袋書"年代XD 也可參考日本"新書
08/22 19:03, 34F

08/22 19:05, 2年前 , 35F

08/22 19:10, 2年前 , 36F
英國 Pelican Books 也是這類型
08/22 19:10, 36F

08/22 19:18, 2年前 , 37F
AMAZON這類書更多 ex: Kindle Short Reads
08/22 19:18, 37F

08/22 19:18, 2年前 , 38F
Kindle Nonfiction Singles 這兩大類別大部分都是
08/22 19:18, 38F

08/22 19:40, 2年前 , 39F
不過跟雜誌特刊相比 差別也僅只在 文字量多與美編少
08/22 19:40, 39F

08/22 20:04, 2年前 , 40F
08/22 20:04, 40F

08/22 22:24, 2年前 , 41F
書出的多快的重點不在於出版流程,而在於寫作的時間
08/22 22:24, 41F

08/22 22:24, 2年前 , 42F
如果一天就寫得出來,那一天要出版也可以,像是報紙
08/22 22:24, 42F

08/22 22:26, 2年前 , 43F
如果要對議題做嚴謹的分析,那一、兩週是絕對不夠的
08/22 22:26, 43F

08/22 22:26, 2年前 , 44F
或是說,一、兩週就做出來的研究,有什麼出書的價值嗎?
08/22 22:26, 44F

08/23 00:15, 2年前 , 45F
照樓上的說法 知識型Youtuber表示哭哭 XXD
08/23 00:15, 45F

08/23 01:02, 2年前 , 46F
其實很多知識型youtuber也只是知識整理, 說到有深入的洞見
08/23 01:02, 46F

08/23 01:02, 2年前 , 47F
或新知識的提供還差太遠了XD
08/23 01:02, 47F

08/23 01:23, 2年前 , 48F
像報導者的內容就很適合出書 蹲點議題很久又有研究 議
08/23 01:23, 48F

08/23 01:23, 2年前 , 49F
題要大熱要等時機 出版社聞到商機整理 快速排版出書 重
08/23 01:23, 49F

08/23 01:23, 2年前 , 50F
點就是時間吧 這篇強調的
08/23 01:23, 50F

08/23 02:12, 2年前 , 51F
如果是深度報導 除了整理過的新聞內容外也許可以把蒐集到
08/23 02:12, 51F

08/23 02:12, 2年前 , 52F
的資料整合在一本電子書裡 包括影音照片等
08/23 02:12, 52F

08/23 11:12, 2年前 , 53F
報導者 非時效性的專題 的確很適合
08/23 11:12, 53F

08/23 14:31, 2年前 , 54F
看到這篇也是想到報導者,他們的專題真的很適合。
08/23 14:31, 54F

08/23 14:31, 2年前 , 55F
看了那篇介紹文庫跟新書的文章,才知道為什麼台灣
08/23 14:31, 55F

08/23 14:31, 2年前 , 56F
有的日文翻譯書這麼簡白,原來是翻譯文庫本來賣的
08/23 14:31, 56F

08/23 14:31, 2年前 , 57F
08/23 14:31, 57F

08/23 18:02, 2年前 , 58F
我也想過為什麼台灣沒人出mook
08/23 18:02, 58F

08/23 19:13, 2年前 , 59F
個人淺見,但新書的一部分人都是通勤時看,那是因為日本
08/23 19:13, 59F

08/23 19:13, 2年前 , 60F
沒有所謂的網路吃到飽,在台灣只要網路許可你可以隨時隨
08/23 19:13, 60F

08/23 19:13, 2年前 , 61F
地獲取你想要的知識,但在日本想在零碎時間裡看點東西選
08/23 19:13, 61F

08/23 19:13, 2年前 , 62F
擇書籍的人還是偏多。
08/23 19:13, 62F

08/24 15:11, 2年前 , 63F
文庫本內容不見得簡白喔,也有內容比較複雜的
08/24 15:11, 63F

08/24 15:13, 2年前 , 64F
有的文庫或新書是一般單行本出版過暢銷後才出的
08/24 15:13, 64F

08/24 15:15, 2年前 , 65F
甚至內容還比單行本發行時的內容還要豐富
08/24 15:15, 65F

08/24 15:19, 2年前 , 66F
例如岡田尊司的當「洗腦」統治了我們:思想控制的技術
08/24 15:19, 66F

08/24 15:23, 2年前 , 67F
這本台版在2020年出版,翻譯自2016年的增補改訂版
08/24 15:23, 67F

08/24 15:25, 2年前 , 68F
該增補改訂版是新書,售價880圓,但我是在2012剛出版
08/24 15:25, 68F

08/24 15:26, 2年前 , 69F
單行本的時候買的售價13XX。因為增補改訂內容很多,
08/24 15:26, 69F

08/24 15:27, 2年前 , 70F
所以只好無奈再買一次...
08/24 15:27, 70F

08/24 15:29, 2年前 , 71F
不過還蠻感謝作者認真增補,獲益良多
08/24 15:29, 71F

08/24 15:31, 2年前 , 72F
這本書裡面提到的各種人格跟心理學還有精神醫學知識,
08/24 15:31, 72F

08/24 15:32, 2年前 , 73F
如果沒看過相關的科普書或作者過去舊作應該是會看不懂
08/24 15:32, 73F

08/24 15:32, 2年前 , 74F
所以要說這種口袋書簡白,恐怕不見得。
08/24 15:32, 74F
文章代碼(AID): #1X8RieH_ (boo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X8RieH_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