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2019年最喜歡的書

看板book作者 (Y)時間4年前 (2020/01/05 19:53), 4年前編輯推噓15(15044)
留言59則, 14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1/1
本人是文組研究生,最喜歡的當然是自己研究的幾本經典XD 這裡就只分享比較非學術或大眾也易取得的書囉~ 同時也是以這五年出版的為主,所以找來找去只有這幾本 最後也會列幾本好評多但我個人讀不下去或讀完有點無言的書... 以下不特別排名,畢竟領域不同,且每本都很有收獲。 (然後文很長) {1} Eleanor Oliphant is Completely Fine by Gail Honeyman 中譯:再見媽咪、再見幸福 類別:英國文學 這本寫得很平淡、劇情嚴格說起來不算有大起大落, 沒有科幻、沒有戰爭、沒有誰生大病, 但情緒轉折卻又很足夠,也不會覺得太刻意。 主角是個三十歲OL,有一點亞斯的感覺,說話直白、有一點點不懂社交禮儀 總之給人怪怪的、但也很可愛的印象。 她的性格讓人很想知道她到底經歷過什麼, 而整個故事就是藉由她認識兩位男性開始(但不算愛情小說喔!), 來一點一點的鋪陳出主角的背景故事。 這本很特別的是,讀起來跟《購物狂》等大眾文學一樣輕鬆、好上手(?) 很多地方我也是很難得的笑出聲,真的是很幽默的一本書。 但整本書也絕對不是無腦喜劇,當你在了解主角的背景之後, 會想從頭開始再看一次,去找前面是不是已經有一些線索了。 作者厲害的是,不會給你讀純文學的那種正經感, 讀完卻又讓你覺得好像讀了得獎文學.... 我不知道該如何替這本書分類,也許說到底還是小品? 但一定是一本印象深刻的好書,不單單只是消磨時間用的~ 有興趣的人也可參考國外youtube說書頻道,討論度真的很高。 {2} The War On Normal People by Andrew Yang 中譯:為一般人而戰 類別:社會科學、社會趨勢、美國政治 台灣媒體漸漸地會開始報導這位台裔第二代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了 但台裔什麼的完全不是重點; Andrew Yang就是百分百的美國人,從這本書就看得出來。 這本書不算太學術,但數據給得很多很足。 例如,光是標題中的「normal」指的是什麼,就有一整章在說明。 什麼是Normal?根據作者,如果取「中位數」的美國人, 則他會是一個沒有大學學歷、身價 USD$36,000的人(扣掉車房就是$6,000) 是月光族(paycheck-to-paycheck,總之是收支相抵) 且活期存款USD$500以下 而這既然是中位數,那麼就有一半的美國人過得比「一般人」還差。 本書的副標是: 破解美國大失業潮真相,以人為本,讓全民擁有基本收入才是我們的未來 本書想討論的就是,當未來AI造成一般人的失業, 對這些人、對全美國將會有什麼影響? 而有沒有解方? 本書分成兩部份: 第一部份是分析AI將如何影響工作市場,例如哪些人會被取代、或「已經」被取代 (答:只要是有重複性、routine的工作都可以被取代, 連外科醫師都慢慢開始在借助AI、機械化的幫忙了。) 同時也分析這些怎麼影響失業人口的生活、他們失業後都怎麼辦 (答:自暴自棄、住父母家打電動、繭居、有可能會有失業卡車司機暴動) 第一部份老實說非常反烏托邦,非常悲觀 尤其作者給了很多實例、數據,都是有預測性的而非他亂臆測 (btw, 作者大學讀Brown經濟學) 第二部份則是解方,也就是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 同時提出要「以人為本」(humanity first) UBI一個最以人為本的地方就是目前沒什麼產值的人 (藝術家、全職主夫主婦、身心障礙者) 也能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作者想表達的是,GDP等指標已過時,應該有一個新的、 以人的身心健康為基礎的指標來測量社會進步 畢竟AI的發展已經不是你個人上不上進的問題了 而當然,最好的解也不是要那些當了三十年卡車司機的人去學寫程式... 作者的意思是,不要再把人類潛能等同於他的經濟產質了 不會寫程式不該變成一件「有關係」的事 我身為文組是看了非常有感的。Careerplan板各種中年轉職、文組轉理組的文章 驗證台灣人也是有一樣的焦慮的 而根據Yang的說法,我們不該以「現在什麼最賺錢」去規劃自己的人生 因為human value =/= economic value 他認為UBI能讓社會更多元,當然也能讓現在沒產質的人活得更有尊嚴。 [順帶一提,民主黨老是玩身份政治(identity politics),一定會玩死。 最近幾個「少數種族」的候選人退出,媒體就在哇哇叫說「只剩老白男」 Excuse me? Yang是老白男嗎?然後不要把少數種族當白癡好嗎?! 我為什麼要因為一個人膚色性別跟我一樣就要投他? 如果有老白男提出很好的政策,為什麼我要單單就他的膚色就不考慮他?? 今天Yang如果提出完全不進步的政策、 只會喊多元、包容、自由、民主、橘臉人很邪惡(民主黨中間派標準說詞) 然後回答問題像個政治家一樣繞圈圈, 他一定不會得到這麼多支持的。所以他是台裔什麼的也完全不是重點...] 總之這本完全不是Yang的競選用生平什麼的, 而是可以獨立拿來看的社會科學、經濟學好書 當然我個人也是滿支持他的(其他民主黨的如果不是Bernie就算了吧) 有興趣的人也推薦他的youtube訪談。 {3} Down Girl: The Logic of Misogyny by Kate Manne 中譯:不只是厭女 類別:哲學、性別研究 這本我寫過簡短介紹了,可a我XD 但這本書真的是最近幾年我覺得最有價值的女性主義書 一定要再推薦~ 作者是MIT畢業的哲學家,本書是寫得很嚴謹的哲學書, 而不是心情記事或網路女性主義自嗨文(sorry)的集結。 本書的關鍵字我覺得其實是書名中的"Logic",邏輯。 為什麼呢? 因為作者抓了很多看似是出於心理上「厭惡」女性的發言、時事、社會現象 找到了他們最基本、共通的邏輯。 本書最大的工作也是要破解一個迷思: 所謂厭女,不是「情緒上」或心理上的討厭 而是一套很有邏輯、經過算計的「社會」共業。 換句話說,我們應該要給厭女的人更多的credit。 他們並非無腦發言、單純在出氣; 他們所說的都能歸因到他們想維持全面化的patriarchy.... 書中引了很多這幾年的時事,也有大量類比,因此我覺得是很親民的書, 唯一有問題的是,我覺得他不能把希拉蕊選輸全都歸到厭女XD 當然厭女可能還是有功勞啦。 不過作者是哲學家、而且是澳洲人,可能不是很仔細想過美國政治吧。 最後提一下「云閱讀」的摘要,覺得寫得不太好,中間的例子很有問題, 很誤導人,還打算鞭原書翻譯...明明自己翻得更不好。 建議能讀英文的就直接買電子版,不然直接看譯本也好, 不要只看摘要。 因為台灣自稱女權工作者的, 太常帶著自己的經驗、用自己的眼鏡去解讀所有現象, 而市面上出了什麼女性主義書就無腦說好棒棒, 也沒有真的認真去細看裡面的分析、作者想解決的是什麼問題(搖頭) 云閱讀摘要是最好的例子(大搖頭) 難怪大家不會認真聽他們說話... 對書評的意見參: https://bit.ly/2HK2D5n 最後說一下,這本書有些篇章是作者期刊論文改寫的, 所以其實也不必每章都讀完, 我覺得重點在於(1)厭女=/=性別歧視 (2) 厭女不是出於「物化」女性;相反的,厭女者100%把女性當成「有人性的人」 {4} 坡道上的家 作者:角田光代 類別:日本文學 我寫得累了,可以先看日劇,覺得日劇不會太沉重再看書XD -- ㄟ,好像就這幾本覺得特別好,其它雜食閒書我就不分享了XD 至於不推薦的(比我想得不好看的): (1) Conversations with Friends by Sally Rooney 有看完,但天哪寫得好囉唆,很無病呻吟 頻率完全不合 (2) Less by Andrew Sean Greer 感受不到魅力,沒看完 (3) 12條生存規則 by Jordan Peterson 有看完,比較適合搭飛機看 讀起來很心靈雞湯 整本書並不是沒收穫,甚至低潮的時候看應該會很勵志 而且絕對比peter su或偶像個人成長書豐富很多.. 甚至是比「情緒勒索」等諮商作家寫得更多了, 畢竟作者是心理學教授(?)。 但絕對說不上是認真的心理學或諮商的書,比較算是作者本人生活觀察小記 他也說了,寫書的靈感是因為在quora(類似知識+)回答別人人生問題 所以讀的過程會覺得很多句子都該記下來、很實用 但讀完會覺得有點找不到一個統一的原則 硬要說的話, ᆬ赫悒i以用「秩序比混亂好,所以趕快找到你人生的組織原則吧!」 這句話帶過。那個原則是什麼都沒關係(宗教也可),但一但找到了就不要再找 藉口逃避成為最優化(?)的自己了。 好吧寫到這覺得也是還不錯 可能我期待有點高所以有點小失望XD 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53.22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78225215.A.DAA.html

01/05 20:26, 4年前 , 1F
01/05 20:26, 1F

01/05 20:31, 4年前 , 2F
推推
01/05 20:31, 2F

01/05 20:47, 4年前 , 3F
請問原PO覺得《這是愛女,也是厭女》這本書如何?
01/05 20:47, 3F
這本比較像是研討會論文集,每篇都像期刊論文一樣, 我只有看其中一兩篇,其它翻過去 主題說真的滿雜的,從文學批判到性暴力都有 比Down Girl不親民、更學術 但我想只要有一兩篇喜歡的文章也是可以參考 ※ 編輯: plzeatolives (1.162.53.226 臺灣), 01/05/2020 20:57:58

01/05 21:27, 4年前 , 4F
給目前沒甚麼產值的人 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贊成這方案的人
01/05 21:27, 4F

01/05 21:29, 4年前 , 5F
別拿子孫財去支付 每年繳稅時 願意多個3萬塊支出供養他們
01/05 21:29, 5F

01/05 21:30, 4年前 , 6F
做得到這點 再來談基本生活保障
01/05 21:30, 6F

01/05 21:32, 4年前 , 7F
或者那群人拿多少保障 政府出一半 贊成該方案的人出一半
01/05 21:32, 7F

01/05 21:34, 4年前 , 8F
以上排除 身體重殘或好手好腳真的窮盡努力找工作仍會餓死
01/05 21:34, 8F

01/05 21:35, 4年前 , 9F
如果是不想工作 或是 藝術家 社運者 宣稱自己有理想.目標
01/05 21:35, 9F

01/05 21:36, 4年前 , 10F
需要基本生活開支 請國家通過方案保障他們 那些人憑甚麼?
01/05 21:36, 10F

01/05 21:37, 4年前 , 11F
如果願意支持他們 就繳稅時多一筆支出donate OK的
01/05 21:37, 11F
Yang的錢是要從增值營業稅(value-added tax)來的唷 不是要收中產階級的稅

01/05 22:13, 4年前 , 12F
看到排除 就只能搖頭了 ... “無條件” 基本收入 你有搞清
01/05 22:13, 12F

01/05 22:13, 4年前 , 13F
楚他在說什麼嘛?
01/05 22:13, 13F

01/05 22:14, 4年前 , 14F
真是相當優秀 跟八卦板說投票權該排除某些人一樣的優秀呢
01/05 22:14, 14F
我也覺得無條件是很重要的一環,畢竟現在的福利政策條件太多了 ※ 編輯: plzeatolives (1.162.53.226 臺灣), 01/05/2020 23:06:32

01/05 23:05, 4年前 , 15F
jyekid,楊安澤的UBI是人人有獎,不排富喔。理論是可讓
01/05 23:05, 15F

01/05 23:05, 4年前 , 16F
人有基本生活保障,但想要活得更舒適還是得賺錢,所以
01/05 23:05, 16F

01/05 23:05, 4年前 , 17F
沒有補助懶鬼的問題。本書寫得最精彩的是有關AI可能造
01/05 23:05, 17F

01/05 23:05, 4年前 , 18F
成大量失業潮的那段,有意思的是許多科技業大佬紛紛贊
01/05 23:05, 18F

01/05 23:05, 4年前 , 19F
同UBI,代表他們也預見了這樣的未來。
01/05 23:05, 19F

01/06 02:34, 4年前 , 20F
Peterson就寫給白人極右看爽的啊,本來就沒有要用專業的意
01/06 02:34, 20F

01/06 02:34, 4年前 , 21F
思(他紅也跟他專業沒半點關係)
01/06 02:34, 21F

01/06 02:36, 4年前 , 22F
有空看那本不如看zizek v.s. Peterson
01/06 02:36, 22F

01/06 11:55, 4年前 , 23F
樓上可以稍微介紹一下這本極右的點在哪裡嗎,有點好奇,
01/06 11:55, 23F

01/06 11:55, 4年前 , 24F
謝謝
01/06 11:55, 24F

01/06 14:21, 4年前 , 25F
樓樓上可以介紹一下相關的書籍嗎?
01/06 14:21, 25F

01/06 14:23, 4年前 , 26F
PUSH
01/06 14:23, 26F

01/06 17:19, 4年前 , 27F
Peterson的話,整個脈絡是他在出那本書之前就因為網路影片
01/06 17:19, 27F

01/06 17:19, 4年前 , 28F
走紅了,所持的論調基本上就是一個反左派式,回歸西方思想
01/06 17:19, 28F

01/06 17:19, 4年前 , 29F
傳統(但那個思想傳統其實是假想的,不明確的一個情懷)的
01/06 17:19, 29F

01/06 17:19, 4年前 , 30F
號召,12 rules of life作為那之後他的第一本著作(他之前
01/06 17:19, 30F

01/06 17:19, 4年前 , 31F
的書就是真的專業相關),便是以一個建議式的(國外稱之為
01/06 17:19, 31F

01/06 17:19, 4年前 , 32F
self-help)模式去勾勒出那個假想的情懷該如何實現,但實際
01/06 17:19, 32F

01/06 17:19, 4年前 , 33F
上,他所做的只是反覆去加強那個他的網路受眾們的理想世界
01/06 17:19, 33F

01/06 17:19, 4年前 , 34F
而已
01/06 17:19, 34F

01/06 17:20, 4年前 , 35F
至於原po提到的感覺句子值得筆記的部分,只能說他某方面也
01/06 17:20, 35F

01/06 17:20, 4年前 , 36F
是因為這樣紅的,只是是否真的有價值就見仁見智了
01/06 17:20, 36F

01/06 17:24, 4年前 , 37F
franklin大的相關書籍我不太確定確切是要什麼,如果是zize
01/06 17:24, 37F

01/06 17:24, 4年前 , 38F
k-peterson的話,網路上有完整影片,雖然基本上內容就是pe
01/06 17:24, 38F

01/06 17:24, 4年前 , 39F
terson用他的youtube模式展現魅力/說服力,然後講一些實質
01/06 17:24, 39F

01/06 17:24, 4年前 , 40F
上內容錯誤的東西而已(但他的粉絲也不會在乎就是了),zi
01/06 17:24, 40F

01/06 17:24, 4年前 , 41F
zek則是能聽得懂的就會聽,但相對來說對於學術圈外的人而
01/06 17:24, 41F

01/06 17:24, 4年前 , 42F
言吸引力是弱的
01/06 17:24, 42F

01/07 05:17, 4年前 , 43F
謝謝L大,我是想看看有沒有這麼比較他們兩人思想的
01/07 05:17, 43F

01/07 05:17, 4年前 , 44F
書籍
01/07 05:17, 44F

01/07 05:17, 4年前 , 45F
自從他們辯論後就很好奇他們為何勢如水火XD
01/07 05:17, 45F

01/07 05:39, 4年前 , 46F
其實沒有到真的那麼勢如水火,會有這場辯論也就是zizek大
01/07 05:39, 46F

01/07 05:39, 4年前 , 47F
嘴巴開嗆而已,但基本上好幾則相關評論的話都會提到他們在
01/07 05:39, 47F

01/07 05:39, 4年前 , 48F
更多議題上有所共識(雖然背後的脈絡可能不同)
01/07 05:39, 48F

01/07 05:39, 4年前 , 49F
至於比較兩人思想的書我看大概是不太會有了,恐怕未來論文
01/07 05:39, 49F

01/07 05:39, 4年前 , 50F
也不會有幾篇,除了時間還太近外,Peterson的社會科學學術
01/07 05:39, 50F

01/07 05:39, 4年前 , 51F
涵養真的不足也影響到這場辯論的價值。雖然辯論前有人拿來
01/07 05:39, 51F

01/07 05:39, 4年前 , 52F
比較,但就我看來,這終究不是一場Chomsky-foucault等級的
01/07 05:39, 52F

01/07 05:39, 4年前 , 53F
辯論
01/07 05:39, 53F

01/07 08:30, 4年前 , 54F
謝謝分享,剛好都是我有興趣的!
01/07 08:30, 54F

01/07 18:50, 4年前 , 55F
謝謝L大都科普~
01/07 18:50, 55F

01/09 13:46, 4年前 , 56F
Sally Rooney我看Normal People也完全不行xD
01/09 13:46, 56F

01/09 18:52, 4年前 , 57F
Down girl有興趣,謝謝分享~
01/09 18:52, 57F

01/09 18:52, 4年前 , 58F
01/09 18:52, 58F

01/09 21:07, 4年前 , 59F
Sally Rooney真的好兩極阿...goodreads上也如此
01/09 21:07, 59F
※ 編輯: plzeatolives (1.162.41.122 臺灣), 02/22/2020 18:34:48
文章代碼(AID): #1U4Su_sg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