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科學大歷史

看板book作者 (Keep Running)時間4年前 (2019/10/31 23:03), 編輯推噓6(600)
留言6則, 6人參與, 4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https://pinkbee35.blogspot.com/2019/10/blog-post_31.html (網誌無音樂版) 「大歷史」的思維模式| 因中文書名均有「大歷史」三個字,很自然地聯想到幾年前引發熱潮的另一本書——哈拉 瑞的《人類大歷史》。哈拉瑞令人敬佩之處,在於能將人類從無到有,綜觀百萬年來的人 類發展史,以宏觀卻精準的角度分析人類進步的路程。本書作者曼羅迪諾(L. Mlodinow) ,也如同《人類大歷史》,從宏觀視野觀察科學歷史的發展。 雖然聚焦於「科學」,讓本書乍看之下門檻較高,但實際上寫作方式相當科普好閱讀。作 者分別介紹了物理、化學及生物學三方面的科學發展,及影響這三大領域最關鍵的創新科 學家們,其研究故事如何造成劃時代的改變。從牛頓的力學理論、門得列夫的元素週期表 、達爾文的演化論、愛因斯坦相對論、量子理論等;並規納出每個創新性理論會出現的共 同要素,也讓人驚覺,歷史的偶然性,實際上仍需某些必然要素的配合,才得以出現進展 。 幾乎每個偉大的發現和創新,都是來自於人類的洞見和天時地利的結合。當人類文明的發 展到達一個程度,才讓這些科學天才得以孕育出他們的頂尖發明。像是愛因斯坦進入職業 生涯時,電磁學剛出現光速恆定的理論;賈伯斯則剛好遇上當時科技可以開發出實用個人 電腦的階段;以及紙張的普及和英國郵政建設的趨於完備,正是牛頓賴以孕育出許多頂尖 發明的功臣。 或許,這也是時勢造英雄的最佳證明。 「求知慾」+「恆毅力」= 成功科學家| 作者認為科學的進步,是因為人類迥異於其他動物,能夠且擅長詢問「為什麼」的「好奇 心」導致。在科學領域中,「問對問題的能力」可能會被當成這個人最大的天賦。這也是 書名——"The Upright Thinkers" 的由來,顯示人類與其他物種最關鍵的差異所在。 「不隨他人之言」~英國皇家學會格言 對任何想創新的人來說,先入為主的觀念、權威,都是他們的天敵。因為想要開創革命性 的突破,必須要有意願去反抗他人抱持的真理,並以可靠的新概念去取代舊有概念。這也 是英國皇家學會這句格言的精隨所在。 今日一切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科技、知識、社會行為,在幾百前,甚至幾千年前,都是無 法想像的。所有新觀念都不是一提出都能立即被社會接受的。從古至今,若絕非必要,我 們總是習慣生活在舒適圈內,「構思改變」困難,「接受改變」也是困難的。特別是科學 進步所造成的改變,更是顛覆了許多人死守的信念。 但也因為有這些「破壞性創新」,才能引領人類從一階段跨越到下一個階段的發展。每次 革新,總是會出現某些turning point,若格放這些轉捩點,可發現其中存有許多正反辯 論,且往往因為共同的信念變成了阻擋進步的心理障礙。所以改變通常會是斷斷續續的, 無法一蹴可幾。而一個全然挑戰過去的全新觀點,也會需要時間的醞釀才能發展成熟,如 同量子理論。 諷刺的是,以後見之明來看跨時代的發展,總是覺得那些具創見的科學家天賦異稟,但研 究量子理論的普朗克曾說:「新的科學真理之所以勝出,不是靠說服它的反對者並讓他們 看到真相,而是因為反對者終於死了,熟悉新真理的新生代成長茁壯。」,則道出社會往 前邁進的殘酷真相。 量子理論即將翻轉你我認知的世界?! | 最近Google量子電腦的話題引起許多討論,量子力學也成為火紅的關鍵字。試著了解這艱 難的物理學理論,發現一個科普動畫,好像讓這一切變得簡單些: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hHMJCUmq28&feature=share&fbclid=IwAR2KQeJRYLaSbzYVqcbMglwNSTrpyDz4bffeojfKr1qPsLiNCPyx49xgnxY
量子世界裡沒有確定性,只有機率。沒有「對,這會發生」,只有「當然,這些情況都有 可能發生」。這些與「相信宇宙會有最好的安排」的道理竟有驚人的高度相似;量子力學 的概念也被拿來闡釋佛學、心靈層面的念頭、意識境界。 海森堡「測不準理論」(uncertainty principle)--限制了在任何時間點對某些「可觀測 量」的認知。衡量的科技並未受限,人類的聰明才智也沒有受限,是自然對自己設下的侷 限。量子理論主張,物體沒有位置和速度之類的確切性質,如果你想要衡量那些性質,你 越精確地衡量某個性質時,其他性質的衡量就會愈不精確。 這樣的解釋,超越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但或許我們很快就得學著接受這極度創新的 思維。 今天,我們要接受全新的科技理論,相對於過去已經容易許多。仔細想想,若跟20世紀初 奧匈帝國的子民提到「智慧型手機」、「無線網路」等科技,絕對不會有人聽得懂;其實 網路科技的發展,距今也才不過發展幾十年。我們父母也是花了不少時間接受觸控式手機 及各種通訊軟體,現在多少長輩使用得比我們還上手;更別說5G的運作原理是完全顛覆4G 的型態,我們還是需要花些時間理解和辯論其存在的必要性。 結語| 科學理論就像是我們的人生,科學的進程告訴我們,我們現在的信念往往會限制我們的理 解。人類之所以能持續進步,是因為有人能夠以稍微不同的方式看世界。勇於挑戰現況。 然而,科學界及自然界還有太多人類未知的領域,如同天文物理學領域發展至今,今 (2019)年人類才首次拍攝到史上第一張黑洞的照片,「拍到黑洞照片,只是一個開始」, 參與研究的日本研究員曾這麼說。更別說宇宙中還有太多有待探索的暗物質。 或許「瘋子」與「先知」僅是一線之隔,然而劃時代的改變,就是需要有超越當代的天才 ,問出超越前沿的問題,人類才得以在找尋答案過程中,持續躍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09.241.20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72534191.A.CE3.html

11/01 10:51, 4年前 , 1F
這本書真的很好,我看了兩遍
11/01 10:51, 1F

11/05 01:17, 4年前 , 2F
這是一本好書,蠻推的
11/05 01:17, 2F

11/05 08:54, 4年前 , 3F
11/05 08:54, 3F

11/11 12:37, 4年前 , 4F
11/11 12:37, 4F

11/15 12:05, 4年前 , 5F
推 最近才看到super y介紹這本
11/15 12:05, 5F

12/10 13:22, 4年前 , 6F
12/10 13:22, 6F
文章代碼(AID): #1TklUlpZ (book)
文章代碼(AID): #1TklUlpZ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