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上流兒童》讀後心得

看板book作者 (外星人)時間5年前 (2018/11/05 20:40),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原文恕刪 : 「放棄無用的社交,當你沒有達到更高層次的時候,人脈不值錢。」這個論點在從小就 : 立、認識的上流社會人脈是否一體適用? 魯叔不是上流社會的人,但從小就是私立學校唸上來的,成長背景可能跟書中類似。分享 自身經驗給你參考。 我對人脈的理解是,這是一個「共享資源」的管道(當然這必須建立在互惠的前提上)。 重點不在於認識了誰,而是自己手中有多少資源。 舉個例子,假設我的朋友A跟B想找人合夥一起做某件事,需要資金若干,具備技能X, Y, Z的人若干。一般會從朋友圈開始找,因為經過長期的相處會知道誰比較可靠,強過沒有 任何信任基礎的陌生人。但如果我拿不出錢,又不具備需要的技能,也找不到具備這些條 件的人,那即使有這樣的機會擺在眼前,我也不能幹嘛。找人合作,並不是因為「這個人 是朋友」,而是「這個人能解決問題」。 回到私校的人脈。魯叔的私校同學彼此事業上的交集其實沒想像的那麼多,大多有各自的 事業,繼承家業的也不少。倒是彼此結婚的比例相對比一般高。 我自己受益於這些同學人脈的經驗是,幾年前我有個想法,但我需要醫學相關知識,於是 問了在台大醫學院當教授的同學能否幫忙,後來他介紹同事給我認識。第一次去談的時候 我只說自己想做什麼,所以不意外地碰了軟釘。第二次便提議彼此交換知識,他教我醫學 ,我教他數學,就爽快答應了。(不過後來我正職工作變得很忙,漸漸就沒有繼續。明明 是我先提議的,對他實在很抱歉。) 所以說,重點不是認識誰,而是你能給什麼。自己的能力到哪,人脈就到哪。我平常也沒 在經營,但只要實力夠,人家自然會來認識你。 私校其實百百種,差異很大。但這離本版主題太遠,就此打住。有興趣可私訊討論或到其 他專版另開討論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7.147.21.16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41421614.A.402.html
文章代碼(AID): #1Ru3ekG2 (book)
文章代碼(AID): #1Ru3ekG2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