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

看板book作者 (小耀仔)時間6年前 (2018/07/05 20:54), 6年前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6年前最新討論串2/2 (看更多)
網誌好讀版: http://abzaba9.pixnet.net/blog/post/168009276-%E5%B0%8F%E8%80%80%E4%BB%94%E8%AA%AA%E6%9B%B8%232-%E5%BA%B7%E4%B9%83%E7%88%BE%E6%9C%80%E7%B6%93%E5%85%B8%E7%9A%84%E6%80%9D%E8%80%83%E9%82%8F%E8%BC%AF%E8%AA%B2 書名:康乃爾最經典的思考邏輯課:大數據時代,你一定要避開的自以為是 作者:湯瑪斯‧吉洛維奇(Thomas Gilovich) 分類:心理學 閱讀難度:★★★☆☆ 推薦程度:★★★★☆ 前言 本書作者為康乃爾大學心理學教授,在行為經濟學和社會心理學領域享有盛名。 錯誤認知並非純粹來自無知,而是根據我們自身經驗的必然選擇,這個選擇並非不理性, 而是源自「理性的漏洞」。本書舉出「大量」錯誤認知的實例,並且探討其背後的成因。 冏星人的說書影片介紹過這本書。 (1)無中生有 「人類往往假定自然界的種種現象乃是有條有理,但事實並非如此。許多現象獨一無二且 漫無規則,人類偏偏想從中找出通例,覓得關連,這無非緣木求魚。」——培根,《新工 具》 我們傾向替模糊事務應找規律,因為我們理解世界的認知機制是如此,這有助於人類適應 環境,但有時也會因此而發現「不存在的規律」,造成錯誤認知。 (2)先入為主 許多人習慣抱持「先入為主」的看法,無法正確解讀眼前的現象。恰恰說中一位在冏星人 的那部影片下留言的網友。該網友質疑「手感實驗的數據」採用NBA費城七六人 (前幾年 處於重建期) 這種「充滿雜魚」的爛隊有失偏頗。 網友此時就犯了「先入為主」的錯誤,認為這支七六人是近代的七六人隊,但實驗數據中 的七六人其實是1980~1981賽季的七六人,例行賽62勝20負進入季後賽,一直打到東區決 賽輸給賽爾提克隊(4:3)才止步(該年總冠軍為賽爾提克隊),我想打出這種成績的隊伍, 應該沒有被稱為「爛隊」的資格。 作者為什麼要用這麼久以前的七六人隊數據?因為這本書的原版早在1991年就問世了,中 文版直到2015才問世,導致網友「先入為主」地認為書是近代問世的,數據應該也是近代 的數據。至於作者在書中解釋使用七六人隊數據的原因是,只有七六人隊會「依序」記錄 每位球員的投籃狀況。 (3)迴歸效應 迴歸效應舉個例子就好懂了,某次考試成績比平時還高的學生,下次考試成績通常會相對 下滑(傾向於往迴歸線偏移),而某次考試成績比平時還低的學生,下次考試成績通常會相 對上升(傾向於往迴歸線偏移)。 有些父母對於孩子的「每次」考試成績相當在意,孩童多半在有了傑出表現後獲得獎勵, 但由於迴歸效應的關係,下次的表現很容易下滑,父母師長容易因此而認為「獎勵沒有用 」。反之,孩童這次表現不佳之後,下一次的表現往往容易從谷底回升,顯得「處罰相當 有效」。 換言之,迴歸效應「處罰了獎勵行為,卻獎勵了處罰行為」。嗚呼哀哉!多少學子的學習 熱忱毀於父母師長的錯誤認知。 (4)資料缺乏的過度推論 許多面試委員容易高估自己的識人能力,因為數據說明了「入選者的日後平均成就高於當 初的落選者」,然而這真的都是因為「伯樂」的高明識人能力嗎? 以「好學校」和「好公司」來說,入選者由於入選了好學校或好公司,因此獲得了比落選 者更多的資源,日後的平均成就高於落選者其實是很正常的事,就算當初擇人方式採用隨 機取樣,仍然很有可能得出「入選者的日後平均成就高於落選者」的結果。 我們無從得知落選者若當初入選的話,日後會達到多高的成就,因此僅看表面數據就去推 斷面試委員識人能力高明,我覺得這樣有失公正。 我不是要貶損面試委員的識人能力,只是提出一個思考路徑罷了!同樣的難題還會出現在 「評估政策效力」上,我們無從得知「如果不施行A政策而施行B政策」會造成什麼後果, 如果局面大壞(如台灣),就容易出現不管施行任何政策都容易動輒得咎的情況。 (5)資料欠缺造成的偏見 如果我們在第一印象中討厭某人,之後就會盡量避開對方,導致對方沒有機會扭轉在你心 中的負面印象,然而,如果我們在第一印象中喜歡某人,之後就會設法親近他,對方就有 許多機會露出馬腳(露出你不喜歡的地方)。 負面的第一印象容易變得根深蒂固,正面的第一印象則不易。瞭解這層道理,之後就可以 試著給第一眼就讓你討厭的對象一些扭轉印象的機會。 (6)非對稱喜好 很多人(包括我)都曾抱怨為什麼「公車老是往錯的方向駛去」?這是因為反面例子可以重 複出現,而正面例子不行。 我可能會看到好幾輛公車往對向駛去,之後才來一輛公車是往我要去的方向,進而認為「 公車老是往錯的方向駛去」;然而,如果我遇見的第一輛公車就是往我要去的方向,我根 本不會觀察到往後的一段時間裡,這個站有多少台駛往兩個方向的公車。 (7)預設立場 由於個人偏好的影響,我們會不斷蒐集對自己的看法有利的例證,最終得到自己喜歡的結 論,這個結論其實是主觀的,但我們會因為自己已經蒐集過這麼多例證了,進而自以為客 觀。 舉個例子就好懂了,認為「死刑能夠嚇阻謀殺」的人,往往可以找出許多證明;另一方面 ,認為「死刑不能嚇阻謀殺」的人,同樣也能找出許多對自己的觀點有利的證明。 這裡我個人補充一個網路笑話。 若有一個女大學生晚上去陪酒,你會覺得她不思長進,但如果是一個陪酒小姐早上去上課 ,你就覺得她很努力上進。 事實上,女大學生與陪酒小姐的身分根本不衝突,斜槓世代本來就存在能把多重職業都做 好的人才,你注意到自己對別人的偏見了嗎? (8)烏比岡湖效應 大多數的人都認為「自己的客觀程度高於平均值」,但這完全禁不起客觀的考驗。民調指 出,只有25%的美國民眾看好美國的經濟前景,卻有54%的民眾認為自己可以賺大錢。 這也反映了一般人對於個人成敗的認知,一般人往往把成功歸功於自己,而把失敗歸咎於 外界。 (9)達克效應 曾有網友在冏星人的說書影片下留言:「謝謝冏星人X分鐘帶我看完一本書。」該網友以為 看了冏星人的說書,就能理解該書的「全部」內容,即使冏星人一再強調「看她的說書取 代不了看書」,仍會有觀眾對自己的看法保持著奇特的自信。 根據達克效應,如果該網友能多看一點書,最終就能認知到自己以前的實際程度。 為什麼人類會有上述的「樂觀」認知?景氣不佳卻認為自己能賺大錢,胸無點墨卻認為自 己聰明睿智,我認為都是基因搞的鬼,一個人如果很悲觀,有可能會在沒有繁衍後代的情 況下就自殺或以其他方式死亡了,他那容易悲觀的基因也就在這裡終結;反之,樂觀的基 因很容易就能傳播下去。 (10)二手資訊的偏誤效應 我們對於這個世界的所見所聞,大多都是來自二手資訊,然而大多數在你眼中的「二手」 資訊,實際上可能已經是「三手」、「四手」、乃至「數十手」了,對於所有轉述而來的 資訊,你都應該保持著審慎的態度,適時地懷疑,包括你現在所看的《小耀仔說書》。 一般來說,你所信賴的人告訴你的消息,你都會相信,殊不知他的消息來源也許不是這麼 可靠,因此若是只留意告訴你消息的「對象」是否值得信賴,還是不夠的。 (11)三角驗證法 藉由多方地得知別人的看法,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進而修正原本的偏差認知。 比如說,某A對我是一套說法,對別人是另一套說法,如果我知道了另一套說法是什麼, 就能從中拼湊出更接近某A真實的想法。 (12)後此謬誤 如果一個人 1.生病了 2.接受某種治療 3.病症減輕 很多人便會斷定「此療法有效」,然而每個個體的自癒能力都存在差異,你是如何斷定病 症減輕全都是因為療法有效,而不是自癒能力的功勞。 有些病症無法痊癒,也不會持續惡化,而是保持時好時壞,病患何時會尋求治療?當然是 病況惡化的時候,但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治療完全無效,病症往往也會從谷底好轉,此即 先前提過的迴歸效應。 因為這些「錯誤認知」,導致無效的偏方療法大行其道。如果有人認為錯誤認知又不會讓 你少一塊肉,我現在就是要告訴你,錯誤認知可能會讓你「少一條命」。 (13)巧合?我不這麼認為 多數人容易低估一群人裡面至少有2人同一天生日的機率,當一個團體只有23人時,有人 同一天生日的機率是50%。 我們的直覺估算並未意識到我們時常接觸的事件有多「大量」,我們經歷的事物多不勝數 ,生活中有無數交際,就像我們(一般人)在腦中無法估算23人的團體,有人同一天生日的 方式有多少種組合。 結語 錯誤認知是基於人的天性漏洞,因此是無法「根除」的,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判斷力,減少 產生錯誤認知的機會? 作者建議我們多接觸模糊性科學,例如:心理學、經濟學…等,著重於無法準確預測的現 象,探討複雜難解的成因,讓這些學門挑戰自己的既有認知,培養多元解讀的習慣。 想成為真正理性客觀的人,關鍵在於如何解讀世事,如何適時質疑,如何徹底驗證想法, 而不是埋頭鑽研單一面向的知識,但卻從來不願換個方向思考,永遠待在思想上的同溫層 。 看看藍蛆和綠吱,這就是長期待在思想同溫層的下場,最後就會活入跟正常人不同頻道的 平行時空。 沒有人要按讚的邊緣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E5%B0%8F%E8%80%80%E4%BB%94-359087154572593/?modal=admin_todo_tou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04.6.17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30795286.A.FCE.html

07/05 21:27, 6年前 , 1F
感謝推薦,但是網址的連結好像不能用,要縮一下
07/05 21:27, 1F

07/05 22:23, 6年前 , 2F
07/05 22:23, 2F
※ 編輯: yao9527 (106.104.6.174), 07/05/2018 23:18:25 ※ 編輯: yao9527 (106.104.6.174), 07/05/2018 23:21:10

07/06 00:23, 6年前 , 3F
推,整理舉例淺顯易懂
07/06 00:23, 3F
謝謝,其實很多都是原作者的舉例,比較本土化的部分才是我原創的 ※ 編輯: yao9527 (106.104.6.174), 07/06/2018 21:29:04
文章代碼(AID): #1RFXKM_E (book)
文章代碼(AID): #1RFXKM_E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