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人的宗教》三大宗教有什麼不同?

看板book作者 (持續前進每一天)時間7年前 (2017/01/24 22:16), 編輯推噓3(300)
留言3則, 3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網誌好讀版:http://manueletienne.blogspot.tw/2017/01/blog-post_10.html#more ------------------------------------------------------------------------------ 「人的宗教」介紹了八個宗教,但我只嘗試讀完其中三種最廣泛的宗教 基督教 基督教誕生的背景,是在被羅馬人所奴役的猶太人社群之中。當時階級分化的非常明顯, 廣大低下階層的人民受到嚴重的迫害。 耶穌出現在眾人面前強調「神絕對的愛人,而從不去考慮值不值得。」神告訴信徒:「不 單是要愛我們的朋友,也要愛我們的敵人。」 來自神永恆而無限的愛,帶給了痛苦人民喜樂與榮耀,從此他們擺脫了恐懼、內疚和自我 局限,於是他們感到生命被轉化而重生了,而其中的關鍵就是「愛」。 基督教認為愛是人類的本性,因為感應到神的愛而被激發,然後對他人反應出來,「施予 」就是愛的特性。 基督教的特色: 1. 道成肉身: 「耶穌」同時具有完美神性和完美的人性,神願意以人的生命形式出現在世上,願意代替 人類受苦。耶穌是把人連結到神的橋樑「神變成人,使得人可以成為神」 2. 贖罪: 「罪」所代表的是「從神那裡斷開或疏遠了」心錯置了、愛失調了。「我不要做我要做的 ,卻去做我恨的事情。」只有神才能夠解救,讓自我恢復到原本的基礎之上。 3. 三位一體: 神包含了「聖父」、「聖子」、「聖靈」,同時是一也同時是三。其它的一神教並沒有類 似的描述,但基督徒卻喜歡這個說法。 因為愛是一種關係,如果沒有他者來愛是不完全的,愛並非只是神的一種屬性,而是他的 本質,所以若神沒有了關係就不會真正的是神了。三個人稱彼此完全相愛,缺一即無法存 在。 基督教三大派系: 1. 羅馬天主教: 天主教以「教會」作為宣教的權威,避免因為個人解釋聖經的不同造成混亂,同時強調「 教皇的不謬性」,教皇所宣告關於信仰和道德的訓令,是沒有錯誤的。教會作為聖禮的媒 介,藉由彌撒供給信徒聖餐以及神的恩典。 2. 東正教: 東正教的教會作為解釋教義的特權較為限縮,而且沒有教皇,反而較為強調教會的團體性 質,教會成員在教會中是平等的﹝相對於天主教﹞、是團結一致的﹝相對於新教﹞。 東正教也擁有較多的神祕主義,主張能將個人提升至接近神的狀態。 3. 新教: 新教主張信仰是自我回應的力量,無論信徒做了多少善行或聖禮,只有心靈裡產生了對神 的愛的經驗,才是有效的。 他們反對偶像崇拜,反對任何雕像、教條、教會,或是任何次於神的東西篡奪了神的位置 。唯有聖經是神有生命的話語,他們寧願擁有不安定的自由,也不願意被統一的教義或機 構而束縛。 伊斯蘭教 「Islam」的本意是「和平與順從」,意思是當一個人的生命順從了神,和平就會降臨。 光名字本身就和基督教產生了明顯的區別,因為「基督」就是神的名字,但「伊斯蘭」指 的卻是一種「信仰的狀態」。 伊斯蘭教的誕生背景是在中東沙漠中混亂的部落社會,當時沒有什麼道德和文化可言,放 縱和殺戮隨處可見。這時先知穆罕默德認知到神--「安拉」的存在,並且將之識別為世界 唯一的真神。自此伊斯蘭教誕生了,也為中東帶來了一神教的信仰。 穆罕默德身為創立伊斯蘭教的人,但他並不是神,他代表的僅是一位先知,一位受神委任 的先知;耶穌﹝爾撒﹞在伊斯蘭教裡也是一位先知呢!但在這裡他並非是神的兒子,而是 一位普通的人而已。 伊斯蘭教創立之後,不僅僅是成為一個宗教來傳播,而是成為政治和國家的基礎。穆罕默 德用之團結了整個阿拉伯民族,征服了麥地那,接著是麥加,然後是整個中東半島。 他的繼承者甚至建立了橫跨歐亞非的大帝國,東接中國,西至西班牙,史無前例的巨大帝 國。 穆罕默德不僅是宗教上的教長,也是國家的領袖,同時身兼商人、牧羊人、教主、國王、 將軍、立法者。塵世和宗教的完美結合體現在一個真實的人身上,並且對後世產生源遠流 長的影響,甚至可以說是世界歷史影響力最大的第一人。 身為一個一神教,伊斯蘭的經典古蘭經同樣強調「神是唯一的、全能的、莊嚴的、同時也 是慈愛的」、「人是由神所創造的,必須屈服於神」 古蘭經強調「行為重於觀念」,指導人生活的方法,稱之為「五根柱子」: 第一根柱子是「信仰的告白」:安拉是唯一真神,除了安拉之外沒有其它的神。 第二根柱子是「正規的祈禱」:每天必須做五次的禱告,分別是晨起、日正當中、日落一 半、日落、以及入睡前。 第三根柱子是「慈善」:每年必須將全部材產的1/40拿出來分配給窮人。乍看之下稅率比 基督教的什一稅低,但它是指全部的材產而並非僅限收入。 第四根柱子是「齋戒月」:藉由禁食教人自我約束、同時能夠體會窮人的苦痛。 第五根柱子是「朝聖」:人的一輩子至少要去一次麥加。抵達麥加時要去除所有身份及階 級的象徵,眾人平等的出現在神的面前。 古蘭經同時也對於社會的各個層面訂有教義: 一、經濟: 反對長子繼承權,因為會使得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遺產必須平分給所有子嗣。借貸禁 止收取利息,因為會剝削窮人。 二、婦女的地位: 容許多妻制,一名男子最多可以娶四位妻子。但是必須平等而公正的對待每一位妻子,每 位妻子都要有私人的住所。如果做不到,你就只能娶一個。從現在來看當然不合時宜,但 就當時的阿拉伯世界而言,婦女的地位是提升的。 三、種族和宗教寬容: 伊斯蘭強調平等,即使是被征服的國家,也被容許有信仰的自由。只要繳交特別稅﹝取代 濟貧稅﹞,就可以信仰自身的宗教。 在中世紀時橫跨歐亞的阿拉伯帝國裡,猶太人曾經在當時帝國境內的西班牙地區誕生璀燦 的文明;近東的基督徒和印度的印度教徒,也都平靜的生活在自由之中。 了解了伊斯蘭教義之後,會發現現代的激進聖戰士組織,其實都是違反教義的。 佛教 佛陀悉達多成佛的過程,就像是一部探討生命意義的篇章。年輕的王子接觸到了生、老、 病、死,從此對於華服、美女、珍饈等肉體上的歡樂都不再有了興趣,而決心去尋求真理 的呼喚。 佛教興起於墮落的印度教。當時的印度教將每一個宗教的面向都發揚光大:充滿了權威, 然後形成世襲,帶來了剝削;儀式成為收取費用的手段;玄想變成吹毛求疵;傳統變成毫 無生氣的重擔;奧秘變成了秘術和幻想。 於是佛陀形成的原始佛教主張是沒有權威、儀式及傳統、繞過玄想,也不顯示超自然的力 量。使得有些人認為原始佛教是一種理性主義,而不是宗教。當然,當佛陀死去之後,這 些措施仍然是一一出現了。 佛教當中並沒有那位唯一的、開創天地、塑造萬物的「神」,這和其它一神教是十分不同 的,佛教甚至可以說是「無神論」。佛陀拒絕在宇宙的生成、萬物的起源等等形而上學的 部分著墨太多,他所關心的,是如何擺脫人生的苦難。 佛教認為人世間盡皆為苦,生老病死無一不苦,即使是快樂的事情也可能是苦難的,因為 每個人都把自己鎖在稱為「自私」的牢籠裡頭,沒有辦法了解到生命是一個整體,無法關 心別人就像是關心自己,「自我的欲望」就是苦難的源頭。 當私人的欲望像是一束柴被完全燒盡的時候,就進入了所謂「涅槃」的狀態。涅槃並不是 死亡,而是一種超越生命的永恆狀態。佛教雖然沒有創世神,但是擁有神性。 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並不稱自己為「小乘」,那是大乘佛教給予他們的稱呼,他們認為自己是接近於 原始的佛教,認為人是靠自身冥想的力量,達到涅槃的理想狀態。佛陀是一位精神的導師 ,作為一個榜樣,修道者全心全意的修練以得到接近於他的智慧。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著重人世間的連結性,佛陀身為至高無上的導師,他的慈悲會引領著信眾到達彼 岸。菩薩放棄了能夠得到涅槃的機會,留在人間渡化更多的人。修習佛教不必在寺院中深 居,而是走入俗世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8.68.4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85267410.A.C63.html

01/25 09:43, , 1F
感謝分享,感覺很有趣
01/25 09:43, 1F

01/27 21:52, , 2F
這本書真的是很經典的入門書!
01/27 21:52, 2F

02/07 16:14, , 3F
大學時候世界宗教學的教授選書
02/07 16:14, 3F
文章代碼(AID): #1OXs7InZ (book)
文章代碼(AID): #1OXs7InZ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