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書單]2016年讀書回顧,精選10本

看板book作者 (小部)時間7年前 (2017/01/06 21:12), 編輯推噓4(400)
留言4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14 (看更多)
部落格好讀版見此:http://lucialucy02.blogspot.tw/2017/01/2016.html   諸君,我讀的書(不含漫畫)終於少到可以直接選十本書了!(歡呼)(不,不該歡呼的......) 1. 尚-克婁‧穆勒瓦、安-蘿爾?邦度《有時,就讓我們一起跳舞》 「《逆流河》跟《殺手之淚》的兩位作者合作的書信體小說?我要看!」抱著這樣念頭而買下的小說,因為連簡介都沒翻(喂)所以是實實在在的驚喜十足。書信體小說是我不常看,但每看都驚艷的形式,可能是因為非公務往來,寫信者都抱持著「要讓對方覺得內容很有趣」的決心去寫。除了前幾封尚有些畢恭畢敬外,其他信件都非常有趣。 小說的框架是女書迷寄給知名男作家一份極具份量的手稿,作家禮貌而冷淡地說明自己不想當編輯,要求對方給予收件地址後,卻反而在某日猛然要求對方能否讓手稿先暫留自己這裡一陣子,並開啟了真誠的信件往來。整本書散發出一股渾然天成的慧黠趣味,有些人能光靠敘述形容就讓你讀下去,而這兩位作者顯然是箇中高手,時而感傷、時而坦誠、時而幽默、時而彰顯人性。特別是在敘述自己遇到逝去父親那段,完全是小說家手筆(本來就是),非常厲害。 本以為小說主線,就是卡關的中年作家與聰慧胖書迷的人生交流,可幾個拐彎,卻蜿蜒出更多驚奇,比如作家如此心痛的猜測誤會,比如男作家被(另一位)女書迷追著跑的狼狽樣(其中的男女自況各有各的立場,對錯與否就看那一方論定,但別弄得像作家友人那般焦頭爛額就好),比如說真相幾乎快揭穿的一刻。認真說來,當真正的主線浮現,我心想──差點要俗濫了,幸好這形式,幸好這文筆。 不過說真的,我還是比較喜歡前半部勝過後半部,可能是虛假的真實有時比真實的虛假來得更好看、更引人入勝吧。但這本書還是值得細讀的,特別值得重讀,以在重讀之時,思考起那些發生在書信之外的,故事。 特別喜歡這段: 「我們給對方看了十二天的臉色。這十二天內,我們沒碰過彼此,她老是從她離地面一百五十公分的視線高度怒氣沖沖地打量我。突然,我張開雙臂,當秀希靠過來縮在我的臂彎中時,我所有的埋怨就像雪在陽光下那樣融化光了。就這麼簡單,我當時覺得自己也快哭了。你包準想不到我們那個樣子看起來有多滑稽。兩個六十歲的老蠢貨,腳上穿著拖鞋,站在二十五年前安裝的廚房水槽前面,重新醒悟到,原來我們誰也離不開誰。原來我們對人生還不夠了解,原來到了退休年齡我們懂的並不比穿開襠褲時多,我現在才知道!」(P237、238) 又:我還是覺得一開始作家回心轉意那段有些硬凹就是了,待二次閱讀後能否猜出好的信件外故事。 2. 小野不由美《丕緒之鳥》 我好喜歡這部的出發點,沒有陽子、景麒、尚隆、六太等大家熟悉的人物,不靠彩蛋,純粹描寫著在那個世界,一般人的掙扎與思考。(好啦,陽子跟尚隆還是有出現一點點,但尚隆的戲分,真的看不出來啊XD)十二國記讓我非常佩服的,是它在世界觀的可信度,明明是充斥大量幻奇的想像創造,卻非常詳實,裡面人物都用一種理所當然的姿態,毫無扮演bug,也非設定字典直接砸下去。而這本,正是將小野主上在世界觀營造的能力,發揮到淋漓盡致。 「丕緒之鳥」透過一禮儀官員的視角,帶出朝代的更替,以及身在天上,受波及卻未若百姓般直接的官員,對己身職責的困惑與掙扎。那種困惑掙扎是一種心已若死灰的無力疲憊,不是年輕的迷惘,而是想過太多次、太多回,已經沒辦法輕易地振作起來的疲態。小野把這種滄桑感把握地很好,以致到結尾時,微微興起的改變之風,才能如此清新而令人感激動容。 至於「落照之獄」,因為之前的死刑存廢論爭,老是被拿出來提,真的看過後,只覺非常厲害。小說家完全做到小說能做到的,但議論不能做到的可能。既保留思索空間,又對善惡天性提出質疑,還有法的效用究竟是為了什麼?民心輿論要在乎到何種境地?能在兼顧小說形式同時,又如此深刻又有條理的層層闡述,功力高明到令人心悅臣服。 「青?之蘭」:水土保持很重要啊(一秒沒氣氛了XD)這篇真的把短視近利描寫地如此真切,在活下去都得費盡力氣去掙扎之時,即便是可見的危機,要讓眾人去聽就已困難了,何況是對一般人來說過於艱澀,若杞人憂天般的洞見?真知灼見在現實往往被狠狠踐踏,熱血奮鬥早在時間洪流下,喪失火力溫度,而剩下堅忍不移,如裂開又癒合的疤痕般的麻痺意志。最後的接力真的是神話一般的奇蹟,是小說才能給予的奇蹟。 「風信」:如果說,最能代表全書精神的,我想是這篇吧。前代女王發出了殺死國內女人的謬令,因這般無理而荒謬的命令,失去母親妹妹的蓮花,最終被撰寫黃曆的官員所收容。本以為這群觀測巢裡有幾顆蛋、甲蟲大小的人們莫名其妙的她,卻在發現這群人著手編篡的,是關乎人們日常運作的黃曆(相當於農民曆),而產生了觀感變化。 當國家荒廢之時,我們到底能做什麼?跟先前以「王」為視角的小說不同,《丕緒之鳥》以「民」的角度去思考,有一股根植於土地、豐饒不屈的頑強力量。固然卑微,也許能力有限,無以力挽狂瀾(尤其十二國記的設定,又是如此把上位者──王的存在意義放到極致),亦可見命運捉弄的身不由己,卻更可見那種專屬於一般百姓,專屬於日常生活,光是好好活著,就是爭一口氣的氣概。 (不得不說,我一直覺得小野主上是略顯誇張的稱讚,但真的看過《丕緒之鳥》後,才真的同意這稱呼) 3. Jane Su《問題是,妳打算當少女到幾歲?》 本來以為是若東村明子《東京白日夢女》(一直想看但沒有去補的漫畫)那樣,以惡狠狠容不留情的力道,戳破還停留在少女期的女性妄想的犀利散文,結果發現是:少女心對自己人稍微袒露就好囉的溫柔作品嘛XD比起批判少女文化可愛文化,不如說是分析自己為什麼一直討厭這種標籤,以及女生就是該怎樣怎樣的社會無形壓迫思索。雖然有些部分是日本人的話感觸會更深,但很多著眼處都很有趣,沒想像中刺痛,卻也是很有見地的作品喔,歡迎看看。 完整心得見此:https://www.plurk.com/p/lvohya 4. ?村深月《慢活莊的神明》 ?村深月的這部小說,讓我在閱讀過程中,一直反覆在內心呢喃道:「好幸福喔,好幸福喔。」能碰到一部從頭到尾樂在其中的小說,真的是太少了。年尾讀的《有時,就讓我們一起跳舞》固然也有這種等級,但後半部雞肋了還是稍嫌失色。本來閱讀完當下,是想寫一篇洋洋灑灑的長評去推廣這部,但一部分是因為半夜跳起,用手帳記錄短感後就失去了興致,二部分是因為那時碰到專欄卡文地獄,就喪失機會,只能靠著選書扳回一城。 《慢活莊的神明》令我越發困惑起輕小說跟大眾小說的區別到底是什麼?它在某些部分,讓我想到(狀態好時的)恩田陸,鮮明又不失魅力深度的人物形象,有著剖析癖,卻又不會過度糾纏而拖垮情節推盡節奏,該收手就收手,非常明暢。小說語言輕快,俐落聰慧,帶著都會劇般的洞悉清明的世故,以及類(一些「感覺」非常好的)輕小說那樣,對人本質性、性格面複雜的掌握。有時候,有些小手段會讓我想到成田良悟,像是刻意藏一些東西,把人物平面化以便驚奇翻轉。以及那若ACGN才能容許的,一群神人居住的公寓,還有奇特的人物設定:曾害死人的小說作家。 小說起初主線不明,書中新銳編劇赤羽環的評價是:「會巧妙組織話語,吸引人聽下去。」這形容也適用於慢活莊。若不看簡介,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樣,是到中後段才意識到主線的存在,也因鋪排巧妙,原來平凡無奇的拯救與被拯救套路,竟如此溫柔到令人哭泣。雖然有些許(不,是很多)不真實的成分,然著實美好到不忍苛責。現在想想,小說不過是把「無人全盤知曉的事情全貌」的把握玩得澈底而已,但非常漂亮有力,不單是「唉呀,如果她/他知道就好了」的淺薄感,而是正是要不知曉,才能感受到的溫柔包覆。 正因隱藏著巨大的謎,在揭露真相之時,有很多隱藏的心路也變得格外曲折動容(當然也有變得更矛盾詭異,完全解釋不通的,像是我真的不懂你到底在想啥啊,黑木)小說不存在著「一切翻過來時,所呈現的覆面樣態,才是真的現實喔」的造作黑暗,看似欺騙讀者,卻也有股自然而然,非蓄意(也非惡意)隱瞞的真實感,呈現了知道與不知道,誤解與愛意之間,幽微的纖細之處,非常取巧,卻也非常漂亮。 也因是一群創作者居住之地,對於彼此能力的分析、以及創作觀的展現,有股清澄透明的感覺,跟自我博鬥的痕跡。或直率,或難堪,或壓抑,或袒露,也有出乎意料的岔路,可終將成就養分。而冒牌貨與否的辯證,也有著理清雜質的功效。比如說,吸引讀者的到底是什麼?小說的價值到底是什麼?只是提供一個可供投射的框架嗎?就算框架粗糙、靈魂空洞、充斥大量抄襲之物,只要是這種形式,都照樣有讀者吃、有讀者感動嗎?我想在跟風作越發直接乃至毫不掩飾的現代社會,這思考是非常有意思的。 另外,「會畢業的小說」這種說法,對不起我想到了水泉(我跪)但這種在某個年齡看會特別有感觸,有如被丟直球般,心弦騷動的作品,一時間我只想到水泉。(能夠成為集體黑歷史也是種能耐啊XD) (又,我也挺喜歡《島與我們同在》 ,但相形之下就有些中規中矩,不若《慢活莊的神明》般年輕漾動而出彩) http://lucialucy02.blogspot.tw/2016/03/blog-post.html 5. 三浦紫苑《真幌站前狂騷曲》 三浦紫苑算是我固定有追的作者,風格明快有魅力,人物獨具一格又不顯平板造作,雖然已經忘掉多田便利屋的內容(只隱約記得大學初看時還覺得內容莫名其妙)但續追《真幌站前番外地》、《真幌站前狂騷》曲都非常喜歡,那種完全是胡來卻胡來地好啊的發展真是太妙了!要說的話,我自己會更喜歡番外地第一個短篇(結尾設計讓人舔戒指的微妙審判意味太有趣了),但以整體來說,狂騷曲的豪邁不羈更得我心。 6. 喬治.馬汀《冰與火之歌外傳:七王國的騎士》 2016年好似沒有看幾本正統的西洋奇幻(我的閱讀清單完全被日本作品攻陷了),雖然不想承認,但我想我已經過了那個追隨high fantasy的年紀了,還是有死忠購買的作者(尼爾蓋曼、勒瑰恩、喬治馬汀……),卻不太去挖掘新作家,也沒有喜孜孜的反覆複習(苦笑)。 好了,緬懷時間結束。《七王國的騎士》之於漫漫無絕期的《冰與火之歌》本傳來說,是非常精巧的作品,由於多數內容都在冰與火wiki被捏爆,老實說驚奇感不重,卻更能感受到喬治馬汀的安排之縝密漂亮,特別是〈神祕騎士〉的血鴉是否是最末才出場,還是先前就已有化身?網路上的各種討論都叫人眼睛一亮,深恨自己看不夠仔細。 而藉著小故事,把整個王朝跌宕史濃縮其中的安排,亦是平穩紮實到簡直是老手的示範作。三篇故事坦言之都不夠大,格局不夠大,起伏不夠厲害(當然標準是跟本傳相比)卻可以感覺到整個歷史被涵括於內,自然流露的細膩之處。喬治馬汀最讓我佩服的,是他在小說內總是能夠巧妙地把各種設定放入,那些設定可能藏匿在歌謠、對話、比擬,然接合起來,卻是一卷繁複而寬闊的歷史卷軸。而《七王國的騎士》,正是他稍稍展露能耐的短篇集,三篇故事稍有銜接,然任一篇皆是精良之作,〈誓言騎士〉的女性處境與哀戚抉擇叫人惆悵,而我特別喜歡〈雇傭騎士〉的大人物與 卑微騎士的對比。鄧肯面對未料結局的茫然空洞,正述說著歷史的難測,即使連身在其中者,都難以預料。(是的,明知冰與火是虛構的故事,我卻老是從中感受到某種真實歷史般的重量) 7. 下山一/自述;下山操子/翻譯《流轉家族:泰雅公主媽媽、日本警察爸爸和我的故事》 老實說,《流轉家族》的缺點很明顯:文字太平了。 雖然有著出彩的切入點,本身也體現了「每個人的生命史,就是一本小說」,但文字卻沒有辦法激起太多波瀾,甚至說也沒辦法透過各種結構或情節安排,給予意在言外的巧妙寓意。但怎麼說呢?我反而覺得就某方面來說,這種不盡人意也是種寫實。複雜心事有時寫得越是精巧,越是有渲染力,反而給人一種「太小說」的隔閡,《流轉家族》那種把太多複雜情感給果斷蠻橫簡化的詮釋,意外有種口拙之感,就是:「你知道他其實應該有更多難以言述的感觸,但那講出來太殘酷也太難以令人、令自己接受了,經不起細細探討,所以就放過了吧。」 像是父親對於自己警察爸爸仍心繫初戀,甚至一夫二妻的處置,其實應該更加憤怒的,更難諒解的。但書裡面卻少了這種憤怒,頂多只是對另一個母親管教上的反抗,甚至還帶有檢討之意。 那種帶有奇特的反省,乃至很多曲折的心路就硬是空懸著,直接結在年老時的釋然與反省,粗糙帶過。怎麼說呢,如果是小說真的就是沒發展好,但作為紀實文學,卻意外剛好。話說回來,也因為這種一切都詮釋地太沒有縫隙,在討論時也幾乎只能圍繞著自己讀到的內容,這時又覺得不太好呢。幸好作品本身探討的面向夠多了,也彌補了在文學性上的不足。 8. 柚木麻子《書店的黛安娜》 本來在猶豫到底該不該放這本的,畢竟這本在我心中,跟《尋找回憶的偵探們》、《飼養溫柔死神的方法》、《哭泣童子》、《六之宮公主》、《朝霧》等等一樣,都是非常優秀的日本文學作品,但總覺得太工整了而少掉某種突破感。 (有點難說明何謂突破感,簡單來說,有些作品就是覺得整體來說執行精良、結構完整,各方面寓意深度都很足夠,但少掉某種橫溢的靈氣。有種靠努力硬是強行把各方面補到齊的感覺。不過話說回來,北村薰的作品其實真的是才氣秀逸,這樣說來,《六之宮公主》跟《朝霧》也該放入選書才對XD) 但怎麼說呢,之於對文學少女的愛,還有作者在小說末三分之一的大學生活,安排一個非常震撼(以這部小說的調性來說,當初完全想像不到會出現的)情節,還是硬是加分過關放進去了。詳細心得就看這篇吧:http://lucialucy02.blogspot.tw/2016/04/blog-post_28.html 9. 佐野洋子《無用的日子》 好微妙,之後又陸續翻了幾本佐野洋子的隨筆散文,但看的最喜歡的還是《無用的日子》。佐野真的是很有意思的老婆婆,我超級喜歡她對韓劇的描述:能夠跟韓劇相遇,真的是太幸福了。明明應該是迷飯的發癲時刻,我自己也不迷韓劇,卻意外能夠理解,究竟是為什麼呢?還有,明明書裡面應該還有很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東西,我在此時卻莫名其妙只想得到這點,究竟是為什麼呢?又,比起太有文學獎味的散文,我還是更喜歡隨筆啊。 10. 新日嵯峨子、瀟湘神《帝國大學赤雨騷亂》 我先承認這完全是個人偏袒好了,坦白說,比起《臺北城裡妖魔跋扈》,《帝國大學赤雨騷亂》其實放得有些心虛,畢竟我雖然很喜歡這樣一層一層剝出真相的設計,卻又覺得太過受制於LARP的形式,可以感覺到遊戲化作小說時,又想兼顧遊戲那種不同視角不同線索,以及要整合在一起才能看到事情全貌的趣味,卻得維持在小說形式的尷尬。甚至造成了後面有很長一段時間感覺其實都沒什麼情節推進,人物都在說話/回顧的處境。 然即便如此,我還是很喜歡這一集異常惹人厭的人物塑造(回想時喜歡啦,閱讀時很幹),觀世不動完全不受控,到讓人感覺到「這人放在真實世界我只想殺他,不,我只想離他(麻煩人物)遠遠的」,愛新覺羅毓?的大小姐姿態煩躁到讓人狂出戲(拜託你不要自帶我是全世界最孤單最得獨自奮鬥的背景BGM的態度好嗎?),少數的正常人如雪夜跟恩主公這次感覺魅力又不足,完全是用來表態表立場的,沒辦法平衡過來。以輕小說跟大眾小說的平衡感來說,也是《臺北城裡妖魔跋扈》拿捏更得宜…….,嗯,完了,這樣我好像沒有辦法說明自己為什麼喜歡這本欸?因為對整系ꘊC的愛? 我是覺得這一集在形式上很難說完全成功,但那種一部打破一部的結構真的很有意思,人物的平面標籤化或許失控了,卻也很有趣(讓我們看看觀世不動能無視規則到什麼地步)相對於第一集的精巧討好,第二集感覺有很多實驗與嘗試之處,融合地很驚險,甚至說評價不是大好就是大壞(我是兩者都有感受到)卻可以感覺到某種作者不甘於此的大膽,就是因為這樣才納入選書吧。 (又,能放的話,我自己也推法務主兩本) 遺珠區: 1. 除了8另外提的工整作品外,還有重讀的《殘穢》(這本讀第二次才感覺到厲害之處)、《聆聽陌生電影的原聲帶》(這本我覺得形式其實強於情感,男友端的情感其實太彆扭太沒交待了)、《天賦之子》(以娥奶奶來說,我覺得只是小品而已,不過名家出品,也能打趴一堆小說)、《山地門之女》(我覺得如果各篇發展更多的話,以文筆來說,絕對能力壓《流轉家族》啊)《夢迴藻海》(翻寫經典的經典)、《狐笛的彼方》(同樣是名家的小品作)…… 又,這是我第一年沒放宮部美幸作品,連自己都冒出了竟然驚愕。《哭泣童子》雖然還是好看,卻沒有一篇真的打中我啊! 2. 對了,《唯妖論》其實也可以放入選書啦。但嚴格來說我只看了一半(招認)且另一方面,比起內容,我更受吸引的其實是一場場講座中的論述,所以......) 3. 《最藍的眼睛》如果不是重讀,應該也是直接保送入選書名單,這本真的好強,能把一個男人親吻女性腳底寫得如此深情動人,光文字就直接入選(我每次都喜歡挑這個亂七八糟的片段介紹X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5.26.9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483708364.A.48B.html

01/06 21:29, , 1F
推,無用的日子。 她的繪本"活了一百萬次的猫"也很好看
01/06 21:29, 1F

01/07 02:11, , 2F
推,喜歡你的okapi專欄
01/07 02:11, 2F

01/07 09:29, , 3F
推黛安娜
01/07 09:29, 3F

01/07 13:53, , 4F
推~~
01/07 13:53, 4F
文章代碼(AID): #1ORvVCIB (book)
討論串 (同標題文章)
文章代碼(AID): #1ORvVCIB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