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Jellicles]《巧克力禍心》讀後

看板book作者 (封狼)時間10年前 (2014/04/06 22:06), 編輯推噓0(000)
留言0則, 0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2 (看更多)
  心得啊……好痛、好痛、好痛啊!(哭哭)   當然如果只有這樣也太混了,更何況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唉呀。   先來稍微介紹一下本書的內容。大概是以巧克力黑暗面的歷史。從以可可豆為貨 幣的阿茲特克君王(但首都周圍不產可可),經過西班牙人對中南美洲的統治(先奴 役原住民,原住民快死光了再買非洲人回來用),隨著可可產地的轉移與消費群的擴 展,「奴隸」的名詞逐漸轉變成「契約工人」或「苦力」,場景也從熱帶美洲轉移到 熱帶非洲。   而其中象牙海岸的故事也許是最令人唏噓的。   強人「老爹」試著打造一個讓國民能依靠可可豆富強起來的機制,但卻不敵國際 糧商屯貨壓價的手段。老爹死後的內戰時期,農人們的處境就更不用說了。   這裡想要來提一下當中只稍微帶過的世界銀行。作者寫得輕描淡寫,但這個「先 借錢給窮國,等還不起時再強迫對方『自由貿易』」的手段實在太過可怕。表面上看 起來是「你獲得低價糧食,出口高價經濟作物」,但最後卻落到「產出越多可可,可 可的收購價就越差」。   這個場景其實很眼熟的。如果把鏡頭轉到《雜食者的兩難》裡所報導的美國農夫, 會發現很相似的 pattern。美國農夫耕種的玉米與黃豆,並不能填飽自己的肚子,因 為那些是不適合直接食用,只能拿來當作工業化食品原料的作物。   工廠買了這些作物,做成食品再以市價賣回給農夫。由於除了賣給工廠之外,作 物沒有其他用途,因此無論工廠怎麼殺價,農夫也只能接受。種越多,價越賤。單價 越賤(但食物等民生用品價格卻不因此下降),只好試著種更多來維持家計。想提高 產量,只好借錢去買農藥、買肥料、買高產量品種、買農機。   猜猜看賣農藥肥料種子和農機的人是誰?   而當有記者挖出了悲慘的童工消息,「巧克力」與「奴隸童工」間的巨大反差引 起消費者嘩然時……嗯,有一個說法是「那才不是奴隸,而是當地的一般狀況與文化 本來就是如此。小孩幫助家裡而工作很正常,那裡的小孩也本來就不上學的。」   嗯……沒辦法送小孩上學不代表不想送小孩上學,就好像台灣的上班族不請假不 代表他們討厭放假。這個道理會很難懂嗎?   巧克力的全球需求量很高固然是造成這種窘境的原因之一。但是軛著可可農(與 美國玉米農)脖子,逼得他們必須大量生產賤價作物的另一個原因,難道不是他們的 作物無法餵飽自己嗎?(其實可可適合長在香蕉等糧食作物底下,原本不應該這樣的。 不過,嗯,有人「說服」他們把香蕉樹都砍了好提升產量。)   能吃能活了,就算經濟作物的價格一時壓低,受到的衝擊或許便不會那麼巨大。   那麼看看別人,想想自己。   從今天開始,多注意一下自己的碗裡,有幾成糧食是本國產的好了。 -- http://urochordate.com/phpBB2/viewforum.php?f=12 ←快閃讀書會 http://urochordate.com ←我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161.207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book/M.1396793161.A.644.html
文章代碼(AID): #1JGLz9P4 (book)
文章代碼(AID): #1JGLz9P4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