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世界史的誕生》讀後感。

看板book作者 (伊達楓)時間10年前 (2013/12/08 18:53), 編輯推噓0(002)
留言2則, 1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39465850 本書是廣場的蒙古史系列的最新作,岡田英弘坦白說一開始筆者並不認識,正如 杉山氏筆者也是透過有它們的翻譯引進才得以知曉。日本研究遊牧民族史的有一 種跟傳統中國不同的史觀,這對我而言是很特別的。 岡田氏在本書提出的觀點是“蒙古帝國的存在創造出了世界史的可能”,怎麼說呢? 它主張,最初的世界史是由兩大“有歷史”的文明所構成,也就是希臘的希羅多德 與中國的司馬遷,這兩個人分別撰寫了史學的先河:《歷史》跟《史記》,並建立起 其世界觀。 在希臘,跟波斯帝國的對抗中塑造出來的是一種東西對抗,“正邪”之爭的視角, 守護自由世界與專制奴役的戰爭,這成了日後「歐洲與亞洲不可避免的對立,而 前者必然戰勝後者」的宿命論。 在中國,司馬遷建構出一個以皇帝制度為中心,掌握對“時間”的控制,撰寫“正史” ,建立一種正統的框架,並在兩千年來一直運行其中。 這兩個文明各自書寫自己的歷史,並認為這就是“世界”。而把這一切串聯起來的, 就是曾經征服了歐陸的蒙古帝國。只有在他們統治的時代,歷史學家撰寫史書時,才會 開始把視野擴展到整個大陸,這才是世界史的真正開端。以此為契機,現代史家要開始 撰寫一部真正的世界史,也是必須捨棄掉原本由這兩大文明所創立出的各自框架,找出 一個能夠貫通一切的論述,才可能達成。 坦白說,岡田氏的觀點雖然對筆者而言很“新穎”,他在書中固然跟衫山氏一樣強調遊 牧民族在歷史上的作用,但總讓人覺得有點牽強。固然,在所謂的“歷史的連續性”中 ,任何事件的發生必然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把事情都解釋成蒙古帝國的遺產, 想來很多讀者都會覺得有點彆扭跟難以適應。畢竟這種主觀性的說法,好像把整個的一 切都說成了是蒙古“刻意”為之的結果,會有這樣的感覺也不難理解。 不過,岡田氏的世界史撰寫的觀點,放在今天追求“全球史”的建構中,當然也是 一種觀點,而且考慮到作者撰寫本書的時間點,這算是一種先驅。 順便一提,廣場這次請來的譯者相當的優秀,本書的翻譯相當流暢,筆者閱讀過程中並 沒有感覺任何不順之處,此外,這次也都沒有糾到錯字,也是值得一提。 在此與大家分享之。 -- 某秋天的晚霞,站在樹下的兩人... 伊達楓:秋天到了。 甄宓:嗯,好美的落葉啊..... 伊達楓:是啊,美麗的夕陽,但...更美的是.... 甄宓:...........(凝視著對方)                  別等續集了,結局想不出(核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8.165.147.235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atisuya (118.165.147.235), 時間: 12/08/2013 18:53:30 ※ 編輯: fatisuya 來自: 118.165.147.235 (12/08 18:53)

12/09 09:43, , 1F
本書最好要先看第七章,先理解作者對日本歷史學研究的
12/09 09:43, 1F

12/09 09:46, , 2F
整體性批判,才能把握到作者所云「世界史」的意義。
12/09 09:46, 2F
文章代碼(AID): #1If4-i13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