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太平天國之秋

看板book作者 (南方的天空)時間10年前 (2013/11/15 21:16), 編輯推噓5(501)
留言6則, 4人參與, 最新討論串1/1
http://chokais.blogspot.tw/2013/11/blog-post_15.html 1851年洪秀全於金田起義揭開了清末民變的序幕。太平天國一如中國歷史上每次改朝換代 之際的大型動亂,在民不聊生之際總會有人揭起抗暴大旗。但是和歷史上其他民變不同的 是太平天國除了是民變外還有著濃厚的基督新教的宗教色彩。太平軍於永安建制之後即不 斷遭到清軍追擊,當洪秀全與其諸天王帶著這隻混雜著拜上帝會信徒、貧下農民組成的南 方漢人部隊離開起事的故鄉廣西進入長江流域時,並沒有人知道洪秀全將帶領他的信徒到 哪裡去,何處是他們的東方耶路撒冷,上帝的應許之地。到了1853年太平軍攻克南京城並 改名為天京定都於此,天京似乎成了太平軍的耶路撒冷,洪秀全此後極少過問政事,靜居 深宮之中等待他想像的末日審判來臨,不過末日審判始終沒來,反而太平軍口中的「清妖 餘孽」於1863年重新攻陷南京城,血屠南京,結束了太平天國風起雲湧的12年。此後太平 軍餘黨只能於南中國四處流竄,再也無法成就大局。到了1872年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的餘 部李文彩於貴州正式覆滅,這是可考最後一支以太平天國為旗號的部隊,若視這年為太平 天國動亂的終結,則整個太平天國動亂長達21年。 這段板蕩歲月裡中國境內除了太平天國的動亂外,北方有捻亂,西北有回變,清王朝中樞 北京城甚至於1860年遭英法聯軍攻破,咸豐皇帝因此倉皇北逃。基本上此時清王朝的統治 機器已經癱瘓,甚至可以說清王朝已經名存實亡。整個時代的跡象都出現舊王朝將亡,新 時代將起的徵兆,一如歷史上的每次改朝換代,清室本應在這一連串的動亂中走入歷史, 不過最後清王朝居然在驚濤駭浪中挺過來了,從1863年湘軍攻陷南京城之後,清王朝的國 祚甚至又綿延了近半世紀。在中國歷史的循環起落洪流中這可以視為一個奇蹟,在當時某 一段時間裡,天命彷彿站到了太平天國這邊,太平天國至少應有機會與北方滿人政權隔江 而治,建立一個純粹漢人政權來,甚至可能直搗北京一統漢人中原江山。不過這一切都未 實現。它的原因為何?關於這方面的研究和評論可說是滿山滿谷,不過所述原因不外是太 平天國建都南京後日趨腐敗與封建,革命朝氣早已不復見芸芸;而天國以拜上帝教神權立 國貶抑傳統儒家、打擊民間釋道信仰,終究無法取得傳統漢人仕紳支持,因此後來攻破南 京城終結太平天國的即是代表傳統仕紳的曾國藩民間團練部隊,而非清王朝的傳統武力。 除了以上因素,尚有一個重要原因,當時中國已非孤立帝國,此時外國勢力深入中國,中 國實則為全球化的一環,而當時最主要大國英國雖維持表面中立實質上支持清廷,這成了 推倒太平天國的重要一擊。 史蒂芬.普拉特(Stephen R. Platt)的「太平天國之秋」並未描寫整個太平天國動亂始 末。這本書主要以全球史的角度來看待這個19世紀後期的重大事件,它從國際政經脈絡中 看待這個事件,分析英國何以維持表面中立實質上卻支持清廷?當時國外頗有同情太平天 國的民族革命的聲音出現,而天國類似基督新教的信仰也讓同屬新教的英、美等國人民有 某些浪漫的想像,事實上相比於清王朝,太平天國某些核心人物遠比清朝對於外國人更友 善,也更願意接受西方的新事物。如「太平天國之秋」一書的主角,在天國後期主導天國 政事的洪秀全族弟洪仁玕即為其中之一,洪仁玕著有「資政新篇」,這部書是中國最早規 劃、建立資本主義新制度的早熟論述,事實上整個清末西化改革都不出這本書的範疇。洪 仁玕的思想是早熟的,走在時代前端,他想像如何規畫、建設一個新國家,他熱情洋溢的 夢想始終沒能付諸實現。他也寄望與洋人連手來終結清王朝政權,他相信洋人也遷就洋人 最後卻得不到任何回報,這讓洪仁玕認為遭到英國人的背叛。洪仁玕的真正悲劇是他始終 沒有了解國際政治運作的遊戲規則,他僅憑著他與歐美傳教士間的真誠友誼來想像歐美國 家的價值觀,他天真的以為英、美等新教國家會因為信仰相近,還有太平天國對洋人的善 意而幫助太平天國,或至少維持中立。事實上任何一個國家的外交決策仍是以國家最大利 益來考量,無論你的體制、信仰與他多相同,這些高尚的、形而上的道德價值觀都必須要 臣服在國家利益之下。 英國一開始雖定義這場戰爭為內戰而非叛亂。本來英國應該選擇壁上觀,兩不相幫,靜待 這場戰爭分出勝負,然後承認那個勝出者,這將是對英國的最佳選擇。不過此時太平洋彼 岸的美國發生了南北內戰。兩個與英國貿易利益關聯最重大的國家先後發生戰爭,這段期 間英國如果不採取某些行動,勢必將使英國經濟進入衰退。英國最後選擇干預中國的內戰 ,英國首先聯合法國發動英法聯軍,迫使清廷簽下和約,取得在中國境內更大的利益,包 括開放內港通商口岸等權力,其中某些通商口岸位於交戰區,英國為了維繫貿易通暢,警 告太平軍不得攻打這些通商口岸,英國人的威嚇影響了太平軍的戰略實施,拖延了太平軍 的進攻時機。到了後期英國人甚至以雇傭兵型態實質介入這場戰爭,洋人部隊最終參與了 湘軍對太平天國的戰爭。甚至李鴻章的部隊也是借助洋人汽船之助方能順利運抵上海,進 而與曾國荃部隊東西夾擊南京,南京城的最終陷落已無可挽回。面對地上的國遭到異教徒 的戰火焚毀,天父默然無語。 明治維新時期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評論這場戰爭說,這場內戰是中國歷史循環的一部分, 任何外部力量都應該保持中立,讓戰爭自行結束,到時候中國自會走出一條新路來。而任 何人為力量的強行干預並不會終止動亂,只會讓動亂延續更久。伊藤博文認為清王朝終將 敗亡,那是歷史之必然,英國的干預已影響了歷史應有的進程,未來中國將陷入長期戰火 中。同屬東方文化範疇的伊藤博文已然預見了未來中國的命運。 這場漫長的內戰大概是有史以來死傷最慘重的戰爭,太平軍發動前夕整個中國人口約為 4.32億,到了戰後人口普查,人口銳減為3.47億,超過8000萬人直接、間接死於這段期間 的動盪。人口銳減給了中國一個休養生息的機會,不過伊藤博文的洞見逐步實現,清王朝 最終仍然滅亡,中國將走向另一階段的動盪。今日回首這段近代史,大國的冷酷、現實躍 然可見,太平天國固然只是大國政治外交棋盤上的棋子,今日台灣何嘗又不是。 -- http://chokais.blogspot.tw/ 在南方的黃昏裡遇見夕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24.124.220

11/15 21:23, , 1F
11/15 21:23, 1F

11/15 22:08, , 2F
這本第幾篇心得了~嘖嘖
11/15 22:08, 2F

11/15 23:11, , 3F
版上只看到一篇啊?
11/15 23:11, 3F

11/15 23:47, , 4F
沒有啦他說這位板友的發表歷史XD
11/15 23:47, 4F

11/16 09:19, , 5F
我好像把在別的版看到的也算進去了~歹勢
11/16 09:19, 5F

11/16 12:55, , 6F
很認真的心得 但排版可以稍微改善 在BBS上會比較好讀
11/16 12:55, 6F
文章代碼(AID): #1IXXwfzS (book)